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2-07
記者 王文軍 通訊員 許引弟
農歷正月初八,節后上班第一天,夾馬口灌區的農田里處處是忙碌的身影。黃河水沿著小樊片區南干龍行渠道自北向南一路奔涌,沿渠兩側的麥田綠意萌動、長勢喜人,正痛快地“暢飲”黃河水。“去冬今春,氣溫明顯高于往年,小麥返青增根急需補充水分。‘喝’足了這茬水,如果今年沒什么大的災害,畝產預計能達到1000斤以上,今年大概率又是一個豐收年!”正在給小麥澆水的永濟市栲栳鎮龍行村村民王建錄高興地說。
在我市民間流傳著“麥子澆了春三水,三水對面望糧山”的諺語,這當中“三春水”的第一水就是指“返青水”。開春后的小麥能否喝好“第一水”,是當地農民春耕生產的重頭戲,關乎全年的糧食收成。2月5日(農歷正月初八),夾馬口灌區立即啟動春澆第一輪供水,確保灌區44.35萬畝冬小麥及時喝上“返青水”,為全年糧食豐產豐收提供堅強用水保障。
作為黃河上建起的第一座大型高揚程電力提黃灌區,夾馬口灌區目前共建有三級10站,三級累計揚程229米,總干渠1條長8千米,干渠6條長125.43千米,支渠57條長386.39千米,斗渠1649條長1756千米,設計灌溉面積101.11萬畝,受益范圍涵蓋臨猗、永濟、萬榮3縣(市)15個鄉鎮50余萬人口。為確保春灌工作順利進行,夾馬口灌區早謀劃、早籌備、早部署,全力做好各項工作。
提前謀劃,科學做好上水準備。利用年前停水間隙,統籌做好開機上水前的機組設備檢修調試、渠道清淤維護等準備工作,保證工程設施狀態良好、各級渠道過水暢通,能夠第一時間響應農民灌溉用水需求。遵循總量控制、定額管理的原則,根據黃委批復取水指標,參照《山西省用水定額》,科學制訂全年灌溉用水計劃并分解到各片、細化到各斗、具體到各灌季,確保引入灌區的水資源得到科學配置,糧食及重要農產品的用水需求得到合理滿足。
黨建引領,持續改進供水服務。認真學習貫徹2月5日市委召開的全市創建新時代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示范區動員部署會精神,把黨的領導貫穿灌區治理各環節,在灌區一線成立5支黨員突擊隊,分設“紅旗班組”“先進管理段”“配水服務流動紅旗”,擦亮“引水富民黨旗紅”黨建品牌,激勵全體黨員干部以腳步丈量灌區、以實干守望豐收。
修繕工程,全力打通輸水“動脈”。堅決扛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的政治任務,緊緊抓住國家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兩重”建設的戰略機遇期,持續對泵站機組設備進行更新,對病險渠段和“卡脖子”部位進行改造,所有重要水量交接口同步配齊量測水設施,不斷提高骨干工程完好率、灌區保證率和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灌區輸配水效率和灌溉保障能力得到持續改善。
精細管理,科學優化配水調度。及時研判雨情、墑情、旱情、農情變化,精準掌握灌溉進度和用水需求,按照“統一調度、分級管理”原則,動態優化調度方案,各泵站及各段、支、斗管水人員全程在崗、跟水作業,協同做好作物核實、水量加減、水價宣講、用水協調等工作,建立“自下而上報用水需求、自上而下保水量供應”的供用水機制,將灌溉用水精準調度到斗渠、精細分配到地塊,確保黃河水引得來、澆得上、用起來節約高效,實現全灌區均衡受益。
目前,夾馬口灌區小樊片區首輪春灌供水已拉開帷幕,單日供水流量達到3.5立方米/秒,日供水量30萬立方米左右,灌溉面積3500余畝。“隨著氣溫的逐步回升,農田需水量也將逐漸增大,預計2月中下旬灌區下轄4個片區的春灌供水工作將全面鋪開,迎來首輪灌溉用水高峰。夾馬口引黃全體干部職工將按照全市創建新時代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示范區動員部署會要求,在改進供水方式、提升服務水平、提高水資源利用率中比貢獻、爭先進,把黃河水精準高效地輸送到田間地頭,與灌區農民齊心繪制水清渠暢、糧豐果茂的鄉村振興‘好豐景’,為建設‘一城兩區三門戶’增光添彩。”夾馬口引黃黨委書記、主任范永勝信心十足地說。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