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1-27
政務服務更加高效便捷
案例一:我市牽頭制定的《商事登記全幫辦服務規范》正式確立為省級地方標準
市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積極推動建立覆蓋市縣鄉村的“四級商事登記全幫辦”服務體系,建成相對規范的幫辦代辦網點達707個,包括26個政務服務中心、147個鄉鎮便民服務中心、100個市場監管所、153個銀行網點、255個農村便民服務站、26個商貿集聚區,形成“就近辦”的商事登記便民服務圈。2024年9月,我市牽頭制定的《商事登記全幫辦服務規范》通過省級地方標準評審并正式發布。
案例二:我市全面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創新做法獲得第五屆全國政務服務軟實力標準建設基石獎
市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聚焦“馬上辦”,探索審批服務新模式,設立“即辦專區”,開展極簡審批,80個事項實現“受理即審批,審批即出證”,實現了群眾辦事“即來即辦、立等可取”。聚焦“高效辦”,推行綜窗改革見行見效,實現群眾“一窗辦多事”、業務技能“全能通辦”、服務訴求“一鍵直達”,推行咨詢導辦主動服務、幫辦代辦免費服務、“辦不成事窗口”兜底服務工作機制,使企業和群眾辦更省心、更省力。聚焦“就近辦”,推動政務服務向基層延伸,建成“7×24小時”政務服務自助區153個,市縣街道全覆蓋,鄉鎮覆蓋率99%。聚焦“滿意辦”,打造政務服務增值化新生態,探索打造集“企業辦事服務、企業商務服務、企業訴求接待、惠企政策兌現”等多功能于一體的“企業之家”,為企業提供全方位增值服務。
案例三:運城經開區“全代辦”工作入選全國中西部地區“云牽手”聯盟政務服務改革創新案例
運城經開區將“全代辦”工作作為優化政務服務、加快項目手續辦理的重要舉措,將全代辦服務范圍由工業項目拓展到所有的政務服務事項,組建導服指引、專職代辦、業務幫辦、業務監督4個全代辦服務團隊,聚焦項目服務建立1名由黨工委、管委會班子成員擔任的項目長、2名代辦專員、3個專業團隊的“1+2+3”全代辦服務體系,為企業項目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2024年為122家企業224個項目提供項目手續全代辦服務,為4186個商戶、群眾提供全代辦政務服務。
案例四:萬榮縣“數字政務門牌”做法入選數字賦能金鑰匙獎優秀案例
“好運辦、榮易辦”數字政務門牌收錄了萬榮縣政務服務中心、14個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的地址、咨詢電話及位置導航,構建起全方位立體化的政務服務網絡,服務內容涵蓋收錄了個人、企業175個常辦事項。開發了“怎么辦”“要什么材料”“有事請教”等多個功能模塊,群眾點擊“怎么辦”模塊可以查詢到網上辦理攻略;通過“要什么材料”模塊可查詢所需要的材料清單、辦事流程、所需時間、后臺審查要點、現場勘驗要點等內容;“有事請教”進入在線幫辦界面,可在線咨詢幫辦,也可進行視頻教辦。群眾隨時隨地掃描二維碼,就能輕松獲取所需信息,對辦事流程和所需材料一目了然,切身享受數字賦能帶來的便利。
案例五:永濟市全省首創“政務直播+云端幫辦”服務平臺
2024年6月,永濟市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政務直播+云端幫辦”典型做法受到省12345通報表揚;7月《支部建設》雜志以《“政務直播+云端幫辦”助力永濟轉型崛起》為題刊登了該市“政務直播+云端幫辦”方面的典型做法;9月23日,《“政務直播+云端幫辦”助力永濟轉型崛起》文章收到《新時代基層思想政治工作創新與實踐》大型文獻史冊入編邀請;9月24日,《人民日報》對永濟的典型做法進行報道。
案例六:聞喜縣“三點”賦能一事通辦做法入選線上線下融合標桿獎優秀案例
聞喜縣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以“高效”為立足點,全面提升辦事服務效率,優化“綜合受理+幫辦代辦”“AB崗”工作模式,壓縮前臺受理窗口41%,人均等候時間減少50%,日均辦件量提升30%以上。以“辦成”為發力點,打造規范便民服務流程,探索實現“多表合一、一表申請”“一套材料、一次提交”,將“群眾提需求”轉變為“工作人員問需要”,為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提供陪同辦、代理辦、優先辦等服務。以“一件事”為落腳點,完善集約高效服務體系,著力打造企業群眾線下“只進一扇門、一窗通辦、辦成一攬子事”、線上“只登一張網、一網通辦、一次不用跑”的政務服務新模式。
人文環境更加開放開明
案例一:我市創建全省首家零工市場受到國務院督查激勵,持續推動實現縣域“零工市場”全覆蓋
近年來,運城市深入推進“零工市場縣縣全覆蓋”民生項目,暢通就業服務“最后一公里”,因勢利導將運城零工市場遷建至零工“常聚地”附近的200米處;實施市縣鎮村四級聯動,做優“即時快招”服務、激發數字匹配動能,助推務工人員高質量充分就業。當前已建成2536個基層網點,實現零工市場縣域全覆蓋,促成勞務輸出轉移就業10.3萬人。
案例二:我市市民投訴受理中心被授予“全國政務熱線服務群眾優秀單位”
市民投訴受理中心通過升級“民呼我應”網絡平臺,設立“企業訴求綠色通道”,開通辦理進度自助查詢、辦理結果滿意度評價功能,供企業表達訴求、查詢評價;依托“民呼我應”網絡平臺,新增“企業政策信息專欄”,公開發布涉企類行政公文和最新涉企政策信息。依托涉企政策信息完善12345熱線知識庫,逐步實現企業訴求接訴即辦、高質辦理的良性循環。
案例三:我市“四個全覆蓋”推動新生兒出生“一件事”線上辦件數全省第一
自2020年起,在鹽湖區開展“新生兒四證聯辦”試點基礎上,全面深化新生兒出生“一件事”改革,通過整合公安、衛健、社保、醫保等七部門業務,實現“一次告知、一表申請、一套材料、一窗受理、聯合辦理、一窗發證”的集成服務模式;將服務窗口前移到全市48家助產機構的所有辦理窗口,實現新生兒家庭、醫療機構、辦理窗口、人員培訓的“四個全覆蓋”;材料從10份減到3份,跑動次數由5次減到1次不用跑,流程環節從5個減到1個,辦理時限從20個工作日減到4個工作日,最快當天辦結。
案例四:運城市生育醫療費結算實現省內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率全省第一
我市依托全國統一醫保信息平臺,強化信息化支持,建立起“融合貫通、高效共享”的大數據體系,持續完善省內異地生育醫療費結算,參保人員在省內異地定點醫療機構生育,自然分娩和剖宮產的定額生育醫療費用可直接結算,僅需支付個人自付部分,大大減輕了資金壓力與報銷負擔。目前,我市省內異地生育醫療費用結算率達到98.05%。
案例五:運城市“不動產登記+水電氣熱”聯動過戶一體化便民服務體系落地見效
運城市不動產登記中心著力推動“不動產登記+水電氣熱”聯動過戶,初步形成一體化便民服務體系。辦事企業和群眾在辦理二手房轉移登記時,只需在“綜合受理”窗口同步提交辦理房屋及水電氣熱聯動過戶的相關申請材料,就可實現不動產轉移登記、水電氣熱的同步申報、聯動辦理。目前已聯動推送信息8566條,辦理5653件。
要素保障環境更加優質完善
案例一:開發區“標準地+承諾制+全代辦”改革,“標準地”供應保持全省排名第一
2024年,我市省級以上開發區新增工業建設用地全部以“標準地”形式出讓。加大“標準地”出讓力度,落實“標準地”擴展擴圍,積極儲備“標準地”資源,供應“標準地”53宗,面積2788.6畝,涉及價款66213.99萬元,打造“標準化廠房”12.21萬平方米,向生產性服務業項目擴展2.22萬平方米,向開發區外擴圍16宗,面積679.46畝;敦促“標準地”實行“地證同交”,實現“地證同交”40宗。
案例二:絳縣全省首家落實“變水為金”
2024年,絳縣積極探索推進取水權抵押登記等不動產登記工作規范化、標準化、便利化,完善了不動產登記的范疇,提升了整體登記體系的完整性。同時,規范縣域內水資源取用方面的權益管理,保障取水權人的合法權益,促使該縣不動產相關事務的管理更加科學有序。不動產登記窗口榮獲全省不動產登記便民利企登記窗口榮譽。2024年12月9日,絳縣首筆取水權不動產抵押登記成功落地,成為全省首家。
案例三:臨猗縣確定為“鄉村著名行動”省級先行區
臨猗縣把“鄉村著名行動”作為學習踐行“千萬工程”經驗,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一個抓手。全縣14個鄉鎮完成命名街路巷8865條,創建了9個示范點,新增地名標志412塊,門牌號設置3819塊;互聯網地圖采集興趣點信息259條。2024年,省民政廳確定臨猗縣為“鄉村著名行動”先行區。通過優化地名服務,推廣智慧門牌,將地址唯一性編號對應生成二維碼,群眾通過掃描二維碼,詳細了解地名信息、村情簡介、產業發展、民俗風情、惠民政策等內容。發揮地名地理標識功能,為鄉村振興賦能加力。
法治環境更加公正透明
案例一:稷山縣人民法院創建“法院+工商聯+人民調解”共治機制服務企業發展壯大
翟店鎮作為省發展改革委確定的運城市包裝印刷特色專業鎮,共有包裝印刷企業108家,作為國家級特色小鎮,轄區內有個體工商戶、商鋪門店2450余家,各類中小企業960余戶。稷山縣人民法院不斷探索涉企法律服務新模式,聯合司法局、工商聯協同發力,創建“法院+工商聯+人民調解”共治機制,以翟店鎮法庭為依托,成立我省首個具有地域特色的“稷山縣包裝印刷企業法律服務站”,為翟店鎮轄區個體戶和企業提供前端引導和公益性、普惠性、便利性法律服務,幫助企業防范化解風險。
信用環境更加誠實守信
案例一:我市治理“新官不理舊賬”“政策不兌現”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2024年,全市通過強化臺賬式推進、清單化管理,明確各責任部門的工作任務和工作時限,推動按照時序進度有序化解,推動工作治理更加得力高效。通過開展定期督導調研、跟蹤回訪,強化對各部門工作情況的監督和指導,及時查找問題根源,及時有效處理,切實提升各部門的工作質效,確保治理工作按時序進度有效推進,全年共清理“新官不理舊賬”問題103個,“政策不兌現”問題115個,化解率96.4%。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