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01-16
□屈吉平
前段時間去萬榮縣榮河鎮西卓子村,拜訪85歲高齡的呂泉錄老師,看到他與呂來生老師(現年82歲)采寫的《西卓子村史》,使我對該村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西卓子村門樓
(一)
據《萬榮縣志》(1995年海潮出版社出版)記載,傳說歷史上有位國王的女兒名叫“卓子女”,在皇宮受到迫害后逃到此地避難,國王派人尋找,在此相遇,便將該村命名為“卓子村”。呂泉錄先生根據傳說及考證發現,相傳2600多年前,晉文公的女兒卓子在該村乳養,村民引以為榮,就以該女子的名字定為村名,又因該村地理位置偏西,便結合人文典故和地形把村子稱為西卓子村。
西卓子的老村西、南、北3面環溝,東、北兩邊有高大土墻遺存(可能原來是一座土堡),東面還有高大村門。這里村風古樸,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
村西泉溝馬鞍橋下,有舊石器時代西卓子古文化遺址。1978年秋天,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人類研究所野外隊發現,該處淺棕色砂質黏土和粉砂層中有6件石器(石球),其中兩件為半成品、4件為成品,前者打擊痕跡清楚;后者全身已被加工,最大直徑為100毫米,最小直徑為60毫米,原料均為砂質灰巖。與這些石球共生的哺乳動物有4個門類、9種,都是生活在更新世時期或更新世晚期。至今國內發現這些遺址為數很少,因此西卓子遺址的發現,不僅豐富了國內舊石器時代的時空分布,還有可能為進一步探索藍田人或大荔人的活動范圍提供了新的線索,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經山西省文物局鑒定認可,其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兩位老人采寫的村史手稿封面
(二)
從兩位老人撰寫的村史稿可以看出,西卓子村雖然是個小村落,但古建筑不少,關帝廟、天神廟、財神廟、地母廟、三義廟等大小神廟就有17座。其中,祖師廟和呂氏娘娘廟建筑最為恢宏壯麗。這兩座廟都有正殿、獻殿和前殿,雕梁畫棟,美輪美奐。
相傳,祖師廟是一位村中的姑娘為感謝祖師治好了她母親的病化緣蓋的。話說500多年前,村中一對姓呂的夫婦生下一個女孩,丈夫不幸得病身亡,留下母女二人艱難度日。女兒長到10多歲時,母親又染重病。女兒雖小,但心地善良,對母親十分孝敬。她一面向醫采藥,一面求神靈保佑,并向神靈許愿:若神靈能把她母親病治好,她將四處化緣,為神靈蓋一座新廟。在她的精心侍奉調養下,沒幾年母親的病竟神奇地痊愈了。于是她歡喜萬分,決心踐行自己的諾言。
她只身冒著酷暑嚴寒,穿村過縣,歷盡艱險,走到哪里就向圍觀群眾陳述自己的心愿,希望大家施舍些許錢財。有一天,她走到山東地界,她的精神感動了一位縣官,縣官不僅資助了她一批銀兩,還派車輛將她送回西卓子。
后來,在眾位鄉親和好心人士、能工巧匠的幫助下,一座氣勢恢宏的祖師廟蓋成了。從此,她每日都來朝拜。一天,她在洞溝勞動,一股旋風把呂女吹到天空,羽化成神,村民再沒見過她的蹤跡。村民都稱她為呂氏娘娘,并紛紛捐款,在她升天的地方蓋起一座呂氏娘娘廟,常年香火不斷。
每年6月月盡她生日之時,西卓子村和鄰村群眾都會前來祭奠,熱鬧非凡。
(三)
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落后,信息閉塞,西卓子村經濟發展滯后。改革開放后,隨著生活水平提高,村民紛紛提出遷建新村。
新村建在榮河鎮西北方向榮河村至西師村旅游路中段。1984年,西卓子村“兩委”順應民意,向萬榮縣政府申請遷村計劃并被批準,搬遷工程于1986年動工,陸陸續續直到1994年完成。經過20多年的時間和幾屆村干部的努力,現在全村11條大巷、多條小巷,寬敞整潔,綠帶蔥蘢,新房櫛比,已被該縣評為美麗鄉村。
為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村“兩委”積極籌集資金,村民踴躍捐款,先后蓋起舞臺、文化廣場、學校、村門樓、衛生所等,并對巷道進行了硬化、綠化、美化。
如今的西卓子村,是一個民風淳樸、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的美麗鄉村。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