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虞鄉古廟會由來

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01-14

□張全義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古虞鄉臘八會可是一年中最大的一個廟會。據清光緒版《虞鄉縣志》記載,古時每年進入臘月,城西門外的八臘廟就開始大祭。祭祀到臘八,知縣在廟門前合聚萬物而索饗之(賜臘八粥)。四面八方的鄉民都在臘八早晨趕到八臘廟門前喝粥,因賜臘八粥的碗少,周轉不開,喝粥時間太長,瓷器店家看準時機,來年臘八節便早早在廟前設攤賣碗,以供喝粥者用。年復一年,臘八會賣碗,便成為虞鄉一道獨有的風俗。后來人們凡到虞鄉逛臘八會的,或多或少都買幾個碗帶回家,寓意來年家中添丁發財。

臘八會說完,咱從頭來說下古虞鄉城的其他古廟會。

農歷三月二十八為城東“泰山廟會”,此廟為唐別置虞鄉縣時所建,距今已有1463年了?!拔逶乐L,非士庶之所得祀也,道家附會原始要終之,理以為泰山治鬼祀之”,意思是祭祀不是一般人可為的。農歷三月二十八恰是泰山廟落成大祭之日,所以立會祀之。后來,廟毀,此會演變成了夏收前的農具購置會。每逢三月二十八古會之日,街道兩旁掃帚、鐮刀、木锨應有盡有。

七月初一為每年一度的“峰上會”。每年七月初一至十五為朝山期,城中“四爺廟”為起會點。七月初一,日上一竿,虞鄉知縣焚香叩拜,宣布朝峰開始。朝峰人流則一路向西,出西城門、過南梯村。其間聞喜、安邑、猗氏、臨晉、萬泉、榮河等晉南各縣人,登峰玩景。近山各村及運城解縣一帶人帶著鑼鼓旗傘,朝山進香,名曰擺駕。沿路四十八座茶房中歇息、品飲的人絡繹不絕,在前清時代,峰上會熱鬧非常。說來也怪,歷時半個月的廟會期間很少下雨,半個月后會有一場中到大雨,名曰凈山雨,把半個月來游人丟棄的廢棄物沖洗得干干凈凈。后因土匪騷擾,恐生事變,此廟會漸行禁止,1949年后又恢復如初。

城隍廟,凡城池之地皆有之。虞鄉城隍廟也是唐別置虞鄉縣時所建,清乾隆二十年知縣王謀文率邑民擴大之。為何擴建復修?這里有一神奇傳說。乾隆十五年,虞鄉知縣顧月化碰到一棘手案件,沒法堂審,急得抓耳撓腮、來回徘徊。師爺見狀,進獻一言:“此案可交城隍爺審?!鳖欀h聞言直點頭,特命衙役在天黑前將罪犯押解到城隍廟大殿內,后為其解開鐐銬,鎖上殿門,揚長而去。晚間殿內漆黑一片,只有從破敗屋頂透過的幾束微光照在殿內牛頭馬面猙獰的臉上,加之殿外風颼颼地刮,殿內老鼠亂竄,嚇得犯人無處躲藏。跑這頭,碰著“小鬼”,跑那頭,摸到了“閻王爺”。抱頭鼠竄的罪犯嚇得直拍殿門,哭喊“我招”!衙役聞聽,急報知縣。次日,農歷八月二十二,城隍廟門前擺上桌案,罪犯被押解至案前跪下。驚堂木拍下,案前罪犯如竹筒倒豆子一般,招了所有罪行,圍觀鄉親拍手稱贊知縣英明。為紀念顧月化知縣為虞鄉人民除害有功,后來人們便在每年的這天,在城隍廟前集會祀之。這便是八月二十二廟會的由來。

清光緒版《虞鄉縣志》城區圖標虞鄉城西關一并排總共三座大廟。靠城墻根是城隍廟,中間是龍王廟,最東邊是關岳廟。清雍正詔:天下府州縣具立關帝廟建祀。追封三代曾祖為光昭公,祖為裕昌公,考為成忠公。祠在帝廟東,同日先祀。乾隆二十三年,知縣褚天門建“忠公祠”。三十八年知縣梅云騏將祠移建于縣署西南關岳廟內,并擴大其規模。民國三年奉令“關岳”合祀。從祀者二十四人,每年農歷的九月十三祀孔廟并崇,三祠合祭。這便是九月十三虞鄉古會的淵源。

每年農歷十月底到十一月初,忙活一年的農民基本上結束了一年的勞作,收獲滿滿的糧食也都收拾入庫停當,也該歇歇了。清雍正中詔天下府縣皆建先農壇、先嗇廟,筮日耕,意在祀一年的收成滿滿。古虞鄉城東外的先農壇建于雍正十一年,時任縣令李景芬定于每年陽月的二十五日祭之,后演變成虞鄉的十月廟會日。

城西門外的社稷壇也是1730年虞鄉復置縣后,雍正帝中詔天下府州縣必建的祭祀壇,由縣令李景芬所建。此壇是祀上古時期農神、耕神、谷神“稷”的祭祀壇。農歷冬月十五日是稷王的歸天日。每年的這天,四面八方的村民都不約而同來此祭祀“農神”,后來就演變成了虞鄉的古廟會。

現在古城毀了,虞鄉依然是“城”。廟、壇沒了,古會照常。為使虞鄉本土鄉民知曉虞鄉古會的淵源,特查史料,結合野史及古老傳說撰寫之。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