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1-15
市委五屆八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瞄準縣域經濟發展,夯實底盤支撐。這為我市全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明晰了路徑、提振了精神,也為各地推動城鎮化建設提供了科學指南。
郡縣治,天下安。縣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新空間、新主場,縣域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單元,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我們黨的組織結構和國家政權結構中,縣一級處在承上啟下的關鍵環節,是發展經濟、保障民生、維護穩定、促進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基礎。”強市之基在于強縣,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其基礎在縣域、潛力在縣域。
瞄準縣域經濟發展,夯實底盤支撐,實現縣域經濟規模不斷壯大、結構不斷優化、效益不斷提升,是推動我市全域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動共同富裕的關鍵所在。
夯實縣域經濟底盤支撐,要培育特色產業集群。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產業發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條人無我有、科學發展、符合自身實際的道路。”特色產業具有獨特的自然資源稟賦、歷史文化內涵、產品市場優勢,能夠促進縣域經濟特色化發展,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和輻射帶動力。打造特色產業,要立足縣情,發揮優勢,突出特色,走生態化、高端化、規模化、差異化發展之路。各地要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專注一業、潛心一品,找到屬于自己的產業鑰匙和發展密碼,抓好優勢主導產業培育,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工業重鎮、商貿強鎮、農業大鎮、文旅名鎮,引領縣域產業集鏈成群。
夯實縣域經濟底盤支撐,要做優做強縣域經濟發展新格局。善弈者謀勢,善謀者成事。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區域經濟的基本單元、省域經濟的堅實支撐,牽一發而動全身,落一子而活全盤。要強化規劃引領作用,把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將縣域經濟置于我市市域經濟整體大局之中,堅持系統規劃、整體推進,形成定位準確、功能互補、上下銜接的發展體系。要發揮比較優勢,強化分類指導,突出高效配置資源要素,支持有條件的縣域率先冒尖,通過“抓強”“壯干”“提弱”,因地制宜推動差異化發展,打造縣域經濟發展梯隊,加快形成強縣引領、競相爭先、協同共進的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格局。
夯實縣域經濟底盤支撐,要統籌城鄉融合發展。縣域,一頭連著城市,一頭連著鄉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縣域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推進空間布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等縣域統籌,把城鄉關系擺布好處理好,一體設計、一并推進。”要著力增強縣城綜合承載能力,推動縣城基礎設施向鄉村延伸、公共服務和社會事業向鄉村覆蓋,加快發展城鄉學校共同體、緊密型縣域醫共體、養老服務聯合體等,促進發展要素、各類服務更好下鄉,暢通城鄉循環。要持續改善鄉村面貌,深入踐行“千萬工程”經驗,推進農村垃圾、污水、廁所、廢舊宅基等專項整治,促進鄉村生產條件、生態環境、社會文化、基層治理等全方位提升,全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是馳而不息的長跑,也是不舍晝夜的攀登。新征程上,全市上下要進一步凝聚力量、資源、要素,持續發展壯大縣域特色產業,以縣域經濟的“堅實底盤”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添秤加碼,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運城新篇章。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