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4-12-27
記者 吳 娜 文/圖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關系著每一個人的安康與幸福,關系著全社會的安定與和諧。
在互聯網上,食品安全問題一直都是熱點話題,從個人曝光到中央電視臺“3·15”晚會曝光,每一次的曝光都會帶來一次網民大討論。當然,其中也不乏謠言,如最近網上流傳較廣的紫光燈照出蔬菜上的農藥殘留、冷凍饅頭會產生黃曲霉素等,謠言的頻頻出現讓人覺得不可理喻,但也從側面印證了人們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關注。我市要全面建設成為富裕、文明、幸福的好運之城,要當好山西省的“糧袋子”“菜籃子”“果盤子”,對降低食品安全風險、預防發生食品安全問題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年,我市市場監管局多措并舉——提升改造食品快檢室、開展“你點我檢”食品抽檢行動、開展電子計價秤專項整治行動、提檔升級食品小作坊等,筑牢食品安全防線,讓食品安全成色更足。
食品快檢室 安全可查驗
抽取樣品、當場封存、填寫食品安全快速檢測登記、檢測樣品,這是食品快檢流程的主體部分,而這樣的流程在運城蔬菜批發市場的食品快檢室里每天都會進行。每天上午8:30,運城蔬菜批發市場的快檢工作人員便開始檢測當天抽取的農產品樣品,看其是否合格,如果檢測合格則結果會上傳至食品安全監督平臺,如果不合格則會被送至第三方檢測平臺進行復檢。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快檢往往在農產品進入市場之前進行,確保流入市場農產品的安全隱患從源頭上杜絕的同時,也讓食品安全有跡可循、有案可查。

運城蔬菜批發市場食品快檢室里的工作人員在給被檢測樣品添加試劑。
食品快檢室全稱為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快檢室,具有快速篩查功能,便于各農產品批發市場及時發現和防控食用農產品安全隱患,快速處置問題食用農產品。今年5月,我市出臺《運城市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快檢室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實施方案》,對我市食品快檢室提出新的要求,至今年11月我市已有8個食品快檢室成功提檔升級并已投入運營。
據悉,提檔升級后的8個食品快檢室引入了第三方快速檢測機構,工作流程更加明確、制度更加完善,檢測能力顯著提升,提檔升級后的快檢室由原來的只能檢測蔬菜水果的農殘,擴展到可對生鮮肉品、水產品、腌制品、鹵制品等進行檢測;檢測批次由原來的每天10到15批次,增加到現在的每天不少于20批次,尤其是運城蔬菜批發市場提高到每天檢測不少于30批次,解決了以往存在的“檢不了、檢不準、檢不快”等問題。此外,引入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在完成日常檢測任務的同時,每月會在固定時間向消費者提供兩次免費檢測服務,并向社會公示聯系方式、檢測項目及開放時間等信息。
食品快檢室把問題食品擋在了市場之外,“你點我檢”活動則可“檢群眾所盼”,讓快檢更有針對性。“你點我檢”活動是市市場監管局今年以來開展的常態化食品抽檢活動,該活動主要通過線上填寫調查問卷、線下開展相關宣傳活動的方式進行。據悉,在今年食品安全宣傳周前后,我市圍繞“誠信尚儉,共享食安”活動主題,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深入開展“你點我檢、服務惠民生”活動,累計開展各類宣傳活動19場次,覆蓋人數8000余人次。截至目前,我市共開展“你點我檢”專項監督抽檢1442批次,發現不合格樣品19批次,讓問題食品無處遁逃。
食品快檢抓源頭,“你點我檢”抓日常。無論何種檢測都讓食品安全問題變得可視化、可追溯,從而提高我市防范和化解食品安全風險能力,保障“菜籃子”質量安全。
砝碼公平秤 安全可計量
走進我市中心城區的任何一個河東驛站內,你都可以在里面看見公平秤,公平秤是經過市市場監管局認證的、較為準確的稱量工具,在河東驛站及集貿市場放置公平秤是今年5月市市場監管局實施的計量惠民生舉措之一。“手機變砝碼”是與公平秤同時推出的舉措,即先將盾牌樣式的貼紙張貼于手機上,再將手機放置于公平秤上準確秤出手機+貼紙的重量,再將重量寫在貼紙上,此時將手機放置于秤上,如果秤顯示的數據與貼紙上的一致,則顯示該秤準確。秤準量足是每一個購物者最樸實的期盼,也是食品安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手機砝碼、公平秤可以讓每一個人的“菜籃子”遠離“缺斤少兩”,讓秤準量足可視化,讓安全看得見。

中心城區河東東街與槐東南路交叉口西20米處的河東驛站內放置的公平秤。
在中心城區河東東街與槐東南路交叉口西20米處的河東驛站內,公平秤被放置在一瓶綠籮的下面,側邊的墻面上懸掛著有“公平秤”字樣的長方形標牌,很是醒目。“這個公平秤每過幾天就會有人來用,來的基本都是住在驛站附近的老人,他們去買菜買水果比較多。”該河東驛站的負責人李女士向記者說道。
據悉,我市的集貿市場及中心城區的13個河東驛站內都放置有公平秤。而砝碼貼紙,自“手機變砝碼”活動開展以來,已發放三萬余個。
手機砝碼、公平秤是讓消費者自己主動尋求秤準量足,“電子計價秤”專項整治行動則是市市場監管局從源頭保證秤準量足。自今年“電子計價秤”專項整治行動實施以來,市市場監管局已推動31家集貿市場建立黃牌警告制度和計量失信退出機制,29家集貿市場設立誠信計量紅黑榜。行動實施過程中,檢查集貿市場和商戶5000余戶(次);聚焦農(集)貿市場、醫院、汽車站、火車站周邊、海鮮店、水果店等場所,開展明察暗訪,全市立案340起,結案309起,罰沒款金額48.75萬元。此外,還在線上平臺發布“鬼秤”專項整治線索征集公告,現場檢查、情景劇等方面的宣傳視頻30個,瀏覽量達120余萬次。
食品安全關乎方方面面,吃得健康、吃得放心毫無疑問是食品安全的主要方面,但吃得物美價廉、物超所值也不應成為食品安全中被忽視的部分,秤準了、量足了,才能給廣大群眾一個公平。
小作坊升級 安全可持續
提到食品小作坊,大家聯想的可能是衛生條件差、設備簡陋、秩序混亂的加工場地,過去的食品小作坊可能確實如此,但提檔升級過后擁有機械化的設備、標準化的生產線路、干凈整潔的場地等良好生產環境的食品小作坊將打破人們對其的刻板印象。食品小作坊雖小,它生產的產品卻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超市售賣的豆腐、在街頭小攤售賣的米花棒、在餐館里售賣的麻花,都有可能來自食品小作坊。食品小作坊的生產條件決定了其產品的衛生程度,也決定了食品的安全程度,食品小作坊提檔升級,讓生產條件永久改善,讓食品安全更可持續。

山西佳誠金豆子食品有限公司里工人們正在有條不紊地做豆腐。
今年4月,《運城市實施食品小作坊高質量發展工程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印發后,市、縣兩級市場監管局立即行動,結合實際對食品小作坊進行摸底調查、普查登記,開展“三凈兩明一禁”(即人員著裝干凈、生產環境干凈、設施設備干凈;原料來源明、銷售去向明;嚴禁使用非食用物質生產加工食品、超范圍、超劑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行動,截至目前,全市食品小作坊已排查摸底1083家,建立“一坊一檔”1047家。同時,實施食品小作坊“提檔升級”幫扶行動,深入10個縣(市、區)進行調研指導,走訪調研企業100余人次,實地查看小作坊生產車間、設備設施、人員管理等情況,了解它們在提檔升級工作中遇到困難,督促屬地監管部門開展針對性的幫扶工作,對符合條件的食品小作坊,組織專家針對計量、標準、質量、知識產權、技術、政策等進行全面幫扶指導。
據悉,我市共有148家食品小作坊自愿申報參加“提檔升級”行動,市市場監管局確定了100家基礎較好的小作坊作為重點幫扶對象,并舉辦全市食品小作坊提檔升級高質量發展培訓班、全市食品小作坊提檔升級檢驗檢測培訓班,已對160余家食品小作坊的有關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市市場監管局還積極與市行政審批部門、市綜檢中心對接,針對在食品小作坊提檔升級行動中發現的問題,組織相關科室人員并聘請了23名食品核查技術專家,對幫扶對象采取“一坊一策”“一對一”全方位、全過程的幫扶指導。目前,全市已有81家小作坊提檔升級為食品生產企業,還有20家企業正在進行生產車間改造。
今年49歲的周臘麗是一位生產豆腐的食品小作坊的經營者,她家的豆腐作坊正是81家轉型升級為食品生產企業的食品小作坊之一,現已更名為山西佳誠金豆子食品有限公司,該公司的法人為周臘麗的兒子張政。“過去的家庭式作坊環境差、生產設備少、產量有限,新的豆腐制作工廠建成后,環境好了、設備升級了、產量增加了。現在我們的豆腐日產量能有兩萬多斤,比起過去翻了10倍,年產值3000多萬元。”周臘麗對記者說道。食品小作坊提檔升級,增加的是實實在在的收益,提升的是產品的品質,“收益+品質”食品安全才更可持續。
食品安全關乎每個人的健康,是每個人的關切。市市場監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該局將提高政治站位,統一思想認識,堅決將食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落到實處,在鞏固前期工作成效的基礎上,進一步排查風險、整改問題,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切實營造令人安全放心的飲食環境,保障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