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在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共建工作中——

“臨猗樣板”具規模

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4-12-16

記者 范 娜 通訊員 師 波

2021年,農業農村部全面部署啟動了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共建工作,在全國遴選了72個縣(市、區),摸索推進縣域農業科技現代化實現路徑。山西省僅有兩縣(市、區)入選,臨猗縣位列其中。

按照“一年起步、三年見效、五年成型”的創建要求,近年來,臨猗縣聯合山西農業大學(省農科院),錨定“八個一”重點任務,強化科技賦農,加快創建進度,切實將科技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技術優勢,全力打造科技引領農業發展的“臨猗樣板”。

隨著先行縣共建工作的不斷推進,一個主導產業科技化、農業經營主體高能化、科技創新應用制度化的“臨猗樣板”逐漸成型。

建平臺,拓基地

引領主導產業科技化

臨猗現代設施鮮棗數智產業園、果業科技館、果樹種苗館……科技元素在臨猗縣的主導產業中不斷呈現。

縣域主導產業的科技化,是衡量縣域產業發展現代化最直觀最主要的指標,是“物”的現代化。

自先行縣共建工作開展以來,臨猗縣立足蘋果、冬棗、生豬三個主導產業,對照創建“八個一”任務要求,以科技創新為主導,以先行先試為引領,深入推進共建工作。

“我們成立了共建領導小組,先后召開縣委常委會會議、政府常務會議、專題會議等20余次,研究制定了《創建工作機制》,出臺支持政策9項。與山西農業大學等高校對接,邀請蘋果、冬棗、生豬等方面的專家教授前來指導工作100余次。同時,實施了9個臨猗特色水果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累計爭取到7個以縣域為單元的省部級平臺。”臨猗縣副縣長史高川介紹道。

臨猗縣在搭建“一院兩站三中心”科技服務平臺的同時,還立項實施30余個課題,與山西農業大學等高校院所簽訂40余項合作協議,發布了《臨猗縣年度產業重大技術任務清單》,確定了8項重大技術需求,累計解決了20余個技術關鍵難題。此外,臨猗縣還審定了猗冬1號、臨冬2號兩個自主優良冬棗品種,制定了矮砧密植蘋果園建園技術規程,形成了果樹脫毒苗木繁育技術模式、“郇陽果園”輕簡高效栽培技術模式等六大模式。

2023年,臨猗縣打造了蘋果“三新”技術示范基地、鮮棗數智產業基地、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示范基地等示范展示基地22個,比2022年增加了近3倍,累計獲批7個省部級試驗示范基地和智慧農業基地。其中,北辛鄉蘋果基地被授予“第二批全國種植業‘三品一標’基地”的稱號;山西薛公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獲評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臨猗蘋果”品牌收益增長率位列全國十大果品區域公用品牌第7位;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22年的18346元,增長到2023年的19998元,增幅9%。

臨猗依托國家區域性良種苗木繁育基地,發展“郇陽果園”千畝示范基地兩個、百畝示范園50余個;打造設施冬棗示范基地3個,現代設施鮮棗數智產業園1個,被授予“全國鮮棗生產4.0先行先試示范區”稱號;建成恒溫冷庫500余座,年處理量25億余公斤,成功入選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和國家首批農產品物流基地。

通過科技賦能,“郇陽果園”畝均增收1萬元,設施棗園畝均增收1.5萬元,智能養殖產出投入比增加30%。創建省級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3個,設施農業面積達到14萬畝,榮獲國家級獎項16個、省級獎項20余個,在縣域科技現代化的先行上探索新模式、作出新示范。

育人才,扶主體

促進農業經營主體高能化

連日來,在臨猗縣小軍蘋果種植專業合作社的一處“郇陽果園”,負責人姚小軍正組織工人對早熟蘋果“大衛嘎啦”果園進行采摘后管理:整形修剪、澆水施肥……

這處“郇陽果園”占地100畝,2020年栽樹建園,2021年掛果帶產,后逐漸進入盛果期,效益越來越好。豐產的背后,是一系列高科技手段的強力支撐。走進“郇陽果園”,數字氣象儀實時監測天氣變化,智能防雹網有效抵御自然災害,而高標準水肥一體化滴灌系統則實現了精準灌溉與施肥,有效提高了水肥利用率、減少了資源浪費。

在臨猗,有很多像姚小軍一樣運用現代農業技術管理果園的人,他們能夠熟練操作各類新型農業機械,從而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資源利用率。除此之外,很多農業企業注重品牌建設、農產品質量和安全,通過標準化生產和質量認證,使農業品牌獲得消費者信任,產品不僅在國內暢銷,還能出口海外。

縣域農業經營主體的高能化,是衡量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現代化的最根本最關鍵的指標,是“人”的現代化。

共建工作開展以來,臨猗積極探索創新發展路徑,在平臺建設、基地拓展方面成績斐然。同時,在人才培育及主體扶持方面成效卓著,為地區可持續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臨猗縣注重人才培育工作,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山西農業大學等十余所高校簽訂人才引育協議,先后培養高技能農業人才300余名,培育高素質農民兩萬余人。共建工作開展以來,1人獲得省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人獲得農業農村部農業技術推廣貢獻獎,18人獲得省級農業技術推廣合作獎、成果獎。

在此基礎上,臨猗縣率先在全省開展鄉鎮農技隊伍改革和村級農技員試點建設,通過定機構、定崗位、定職責、定任務等措施,確定鄉鎮農技專崗人員67人、村級農技人員160余人,為有效破解基層農技推廣體系“線斷”的問題提供了“臨猗實踐”。

在扶持農業經營主體工作中,臨猗縣共培育發展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省級龍頭企業15家;培育國家級農民合作社21家、省級農民合作社43家;培育省級家庭農場15個。

山西康順達食品有限公司新增為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年消化果品8000多噸,帶動農戶1.5萬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山西御品一園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年銷售額達到3億元,帶動農戶1.1萬戶;果品貯藏銷售省級龍頭企業山西皓美果蔬有限公司獲得海關AEO高級認證企業稱號,有效降低企業果品出口的貿易成本;組建果業聯盟,全縣蘋果統一價格定為每公斤8元,帶動果農畝均增收1萬元,躋身全國早熟蘋果市場第一方陣。

科技賦能農業經營主體,讓臨猗縣收獲了累累碩果,頻現發展新亮點。2023年,中國園藝學會蘋果分會學術年會在臨猗召開,年會高度肯定了“郇陽果園”模式;2024年,國家級棗業學術研討會在臨猗成功舉辦,來自三省四市的棗業專家齊聚一堂,聚焦“新質生產力、鮮棗新動能”主題深入研討,共繪棗業長遠發展藍圖;今年5月,山西省果業人工防冰雹工作現場會也選址臨猗,其間,臨猗先進的防雹減災技術驚艷全場,并在全省范圍內推廣應用……

一場場活動的舉辦,一次次會議的召開,無不彰顯著臨猗在農業科技領域的引領示范作用。

建機制,強合力

推動科技創新應用制度化

縣域科技創新應用的制度化,是衡量落實創新驅動發展觀最核心最長效的指標,是“管理”的現代化。

“先行縣建設的根本目的,是要闖出一條縣域農業科技現代化的路子。”臨猗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荊曉麗介紹,在共建過程中,省農業農村廳、臨猗縣、山西農業大學(省農科院)發揮各自的主體職責和優勢,形成推進縣域農業科技現代化的強大合力。

先行縣共建工作開展以來,臨猗縣建立了“四聯”新機制,深入推進科技先行縣創建。

——多方聯建攻關機制。以山西農業大學為主導,鏈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等科研院所,建立了多學科、跨領域的聯合專家組,著力推動技術攻關、人才培養、成果轉化。

——部門聯席會商機制。健全部門聯席會商機制,實行定期會商、動態管理、跟蹤問效,保障共建任務時時跟進、有序推進。

——四維聯動推廣機制。探索推行“黨政+院校+企業+農戶”機制,做到黨政層面整合資源,推動科技與產業精準對接;院校層面走進一線,面對面、點對點開展技術指導服務;企業層面用好實訓基地,推廣、帶動農戶普及農業實用技術。

——融合聯創帶動機制。以先行縣為引領,融合推進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和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建設,蹚出一條縣域“科技富農、科技興農、科技強農”的新路子。

“下一步,我們將從3個方面持續發力。一是在合作的廣度上再延伸。從蘋果、冬棗、生豬3個主導產業向全縣的石榴、鮮桃等產業延伸。在與山西農業大學合作的基礎上,向省外院校延伸。二是在科研的深度上再發力。利用好現有的六大平臺及人才優勢,將引進、集成的技術,經試驗推廣后,在實踐應用中再創新、再發明、再應用、再創造,走出一條具有臨猗先行先試特色的新路子。三是在示范的力度上再強化。持續加大對已有科研成果的示范引領,使農業科技成果惠及更多的農民,造福更多的百姓,打造出臨猗先行示范樣板。”臨猗縣副縣長王海軍表示。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