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4-12-13
文/本報記者 王月文 圖/本報記者 陳方斌
身膺民社寄,民以食為天。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餐飲服務業繁榮發展,餐廚垃圾也隨之迅速增加。如何科學處置餐廚垃圾,既避免其污染環境,又能實現資源化利用,成為擺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課題。
提及餐廚垃圾,人們往往聯想到的是污漬斑斑、蚊蟲飛舞的不堪畫面。然而,在餐廚垃圾處置及資源化利用廠內,卻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景象。在這里,一桶桶餐廚垃圾經過一系列無害化處理,最終轉化為有機肥料,實現變廢為寶。
近年來,我市立足城市管理實際,以餐廚垃圾處理項目為依托,引入專業餐廚垃圾處置公司,建立起一套科學合理的餐廚垃圾清運處置流程,強化餐廚垃圾“產生—收集—運輸—處置”各環節的治理,實現餐廚垃圾的資源化利用,進一步提升城市環境衛生水平,讓城市“容顏”更加靚麗。
收運:餐廚垃圾的綠色之旅
清晨,當城市還未完全蘇醒,一群身負特殊使命的“城市清道夫”——廚余垃圾清運車,已經悄然穿梭在我市中心城區的各大餐飲場所之間,開啟它們繁忙而有序的一天。這些車身上印有醒目標識的清運車,是連接餐飲企業與餐廚垃圾專業處理中心的橋梁,它們承擔著將城市每日產生的大量餐廚垃圾安全、高效運送到指定處理點的任務。

12月11日,山西中鑫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餐廚垃圾收運人員在收運餐廚垃圾。
12月11日9點,中心城區1號線的廚余垃圾清運車駕駛員景新結準時到達龍翔教育集團東校區食堂外。早已等候在此的食堂工作人員迅速將裝滿餐廚垃圾的大型垃圾桶推至車尾。隨著液壓提升裝置啟動,垃圾桶被穩穩吊起,逐漸傾斜,垃圾如傾瀉的洪流,“嘩啦嘩啦”地倒入車廂內。在倒入過程中,清運車的自動壓縮裝置同步啟動,巨大的壓力將松散的垃圾壓實,為后續收集工作騰出更多空間。同時,餐廚垃圾中混雜的湯汁在重力作用下,通過車廂底部的專門排水管道流入密封儲存箱,有效避免了泄漏造成的二次污染。
“以前我們每天都要為處理大量的餐廚垃圾而頭疼,現在好了,收運公司每天免費上門幫我們處理,真是省心又方便。”龍翔教育集團東校區食堂謝經理感慨地說。
這一變化得益于運城市中心城區餐廚垃圾收運工作的全面開展。據悉,我市中心城區餐廚垃圾的收運處置工作由山西中鑫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全面負責。該公司成立了專門的餐廚垃圾收運隊伍,按照“多點一線、串線成面、網絡管理”的原則,配置了7輛餐廚收運車輛,對中心城區7條收運線路的餐飲商戶、單位食堂、學校等餐廚垃圾產生單位實施定時定點的收運管理。
“所有收運車輛均配備了GPS和車載稱重系統,并接入了智慧平臺監管系統。”山西中鑫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收運經理王健介紹道,“通過這一系統,我們可以實時查看收運車輛的定位、收運量以及收運點情況等數據。地磅稱重數據也會實時上傳,幫助我們及時了解餐廚垃圾的收運情況。同時,我們還對相關數據進行存儲,以便對餐廚垃圾產生單位、車輛軌跡等歷史數據進行查詢和分析。”
目前,我市中心城區、運城經濟開發區、夏縣、平陸等地的學校、醫院、商場、賓館、餐館等共1000余家餐廚垃圾產生單位,已經與山西中鑫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簽署了餐廚垃圾統一收運處置協議。該公司根據垃圾產生單位的實際情況,投放相應容量的專用收集桶,并在與餐飲企業約定好的時間準時到達,將餐廚垃圾裝入密閉車廂運往處理廠。
據統計,每天這些廚余垃圾清運車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將日均65余噸的餐廚垃圾安全、高效地送至餐廚垃圾處置及資源化利用廠進行無害化、資源化處理。
處置:餐廚垃圾無害化、資源化
12月11日11點多,隨著廚余垃圾清運車緩緩駛入運城市生態環保產業園區的餐廚垃圾處置及資源化利用廠,一車車餐廚垃圾即將開始它們的“綠色變身”之旅。這些從我市各大餐飲場所收集回來的垃圾,將在該廠進行“全處理、零填埋”的無害化、資源化處理。

12月11日,山西中鑫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對餐廚垃圾進行無害化、資源化處理。
走進餐廚垃圾處置及資源化利用廠區的有機廢棄物綜合處理收運數據中心,一塊巨大的電子顯示屏映入眼簾。屏幕上,餐廚垃圾、廚余垃圾、廢棄油脂等今日收運詳情、收運點概況、產廢單位分布情況、近7日收運量等數據一目了然,實時監控著所負責區域的垃圾收運和處理情況。
在該數據中心對面的生產車間內,餐廚垃圾正經歷著一場“華麗變身”。據介紹,餐廚垃圾進入廠區后,首先會被倒入接收料斗,滲濾出的地溝油會進入初篩機進行初步篩選。剩余的餐廚垃圾則經過大物質分選機制成有機漿料,或經過瀝水后與初篩機的篩上物一起,通過制漿分選一體機制成有機漿料。這些經過除砂除雜的有機漿料,會與篩選后的地溝油一同進入高溫蒸煮罐,利用蒸汽進行高溫蒸煮,實現油水分離并制成漿料。隨后,漿料會進入三相提油機,分離出液相、有機固渣和毛油。其中,液相和有機固渣會進入厭氧池,經過厭氧消化產生沼氣、沼液及沼渣。
“餐廚垃圾經過處理后,其產生的沼氣可用于發電,沼液及沼渣則可制成有機肥,為農業生產提供有力支持。而其產生的毛油則可進一步加工制成生物柴油、航空燃油等高附加值產品。”山西中鑫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餐廚垃圾處置及資源化利用項目負責人張晟毓介紹道,“在整個餐廚垃圾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殘渣也不會被浪費。它們會被用于養殖黑水虻,這種昆蟲可作為水產品的飼料,能夠提供豐富的蛋白質,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據了解,該廠區設計處理能力為平均每天可處理餐廚垃圾200噸、地溝油15噸。每年可生產工業粗油脂約3000噸、生物天然氣約240萬立方米、發電量約500萬度、利用殘渣養殖產生高蛋白飼料約1500噸、提供有機肥原料(沼渣)10000噸,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注入綠色動力。
管理:多部門聯動協作
5月25日,市城市管理局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垃圾分類體驗日活動。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市民代表等社會各界人士受邀參與,親身體驗垃圾從收集、轉運到處理的全過程。在鳳凰路附近的垃圾收集點,工作人員現場演示了垃圾桶的自動化提升和傾倒過程,并向體驗官們普及了垃圾處理的相關知識。隨后,一行人前往鹽湖區潞村街垃圾中轉站,目睹了垃圾壓縮和中轉運輸的全過程,對垃圾處理流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最后,體驗官們來到運城市生態環保產業園區,參觀了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餐廚垃圾處理廠等功能區域,對生活垃圾焚燒處理、餐廚垃圾的資源化利用有了更直觀的認識。

12月11日,在有機廢棄物綜合處理收運數據中心,工作人員正實時監控著垃圾收運和處理情況。
這是我市在推進餐廚垃圾管理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餐廚垃圾處置和管理工作,將其納入重要議事日程。2019年,我市研究確定了建設生態環保產業園區的規劃,并明確了餐廚垃圾處置及資源化利用項目的重要性。經過多方努力,該項目于2023年10月動工,并于今年5月建成投運。
為推動餐廚垃圾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我市強化部門聯動,建立聯合協作工作機制。今年8月,我市組織多部門召開餐廚垃圾整治工作專題會議,對餐廚垃圾集中整治工作進行初步安排部署。相關單位按照職責分工加強監督檢查,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問題開展有計劃、有重點的突擊檢查,依法依規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
在強化執法監管方面,我市建立完善的執法檢查協調機制。市城市管理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公安局等單位協同配合,加強對餐飲單位的日常監管,督促其完善管理制度,確保各環節管控到位,保障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置。同時,采取例行檢查與突擊檢查、明察與暗訪相結合的方式,對產生者、收運單位、處置單位開展全面排查,重點查處未取得餐廚垃圾經營性收集、運輸許可擅自收運餐廚垃圾的單位和個人,以及違規處置餐廚垃圾的行為。
為進一步加強餐廚垃圾管理,我市于11月18日起正式實施《運城市中心城區餐廚垃圾管理辦法》。該辦法從餐廚垃圾的產生、投放、收集、運輸、處置和利用等6個方面進行了全面規范,明確了監督管理協調機制與法律責任,為規范餐廚垃圾管理各個環節提供了法律依據和保障。12月3日,市城市管理局向中心城區各餐飲服務經營者,各機關、企事業單位食堂經營者下發告知書,進一步加強中心城區餐廚垃圾收運處置管理,保障人民群眾食品安全,改善城市市容環境衛生。
目前,我市正組織多部門聯合在中心城區開展為期一個半月的中心城區餐廚垃圾處置專項整治活動。此次活動共分3組進行聯合執法檢查,每個檢查組配備執法人員6名,重點巡查、查處餐廚垃圾投放、收運、處置環節的各種違法違規行為,進一步保障人民群眾的食品安全和城市市容環境衛生。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