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12-13
初冬時節,寒風凜冽。新絳縣澤掌鎮小聶村村委大院會議室內人來人往,溫暖如春。該村八旬退休教師趙延壽的個人書畫展于11月25日在此開展,滿墻的書畫作品,吸引著附近居民和業界同仁前來觀看。
本次展出的山水、花鳥、人物和梅蘭竹菊作品是近年來趙老師的新作,最引人關注的當屬6米長的梅花圖。
這幅作品由4幅顏色各異的梅花銜接組成,梅樹虬枝蒼勁有力、花朵鮮艷逼真,遠遠望去,像一條騰飛的巨龍,震撼人心。此畫是趙延壽老師運用獨創技法繪就的“龍梅”。

老人今年81歲,每天仍筆耕不輟。他曾是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新絳縣美術家協會理事。他酷愛書畫,對花鳥、山水、人物無不涉獵,尤喜梅花傲雪凌霜的品格,大部分作品也都是千姿百態的梅花。
趙老師早年師從該縣美術造詣頗深的藺永茂先生,初中階段時常跟著老師攀梯子、踩板凳給學校畫壁畫和出板報。
初中畢業回村務農的8年間,在恩師藺永茂的時常鞭策下,他隨身帶著“速寫本”,田間勞動間隙、打井工地現場,都有他畫畫的身影。他還經常為村鄰畫炕圍、柜子、門簾、棺木等。其間,他的繪畫能力與日俱增。
他曾感慨地說:“沒有農村這8年磨煉,就沒有后來的成功。”這8年的“大學”是他日后藝術和教學的“根”——這個“根”沒有離開過藺永茂澆灌的“水”。
在隨后40年的教學工作中,他把美術運用于教學,使其富有趣味。“八年苦磨礪,教壇如添翼。”很快,他在教壇取得了累累碩果,有百余名學生憑著過硬的美術特長考入全國知名院校,現在新絳縣很多學校的美術教師都是他當年的學生。
2005年退休后,趙老師有了更充裕的時間從事美術創作,他也因此綻放了藝術生涯的第二春。
上午美術創作,下午看書、看中央書畫頻道博采眾長,晚上臨摹各家字畫……他把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學習和創作,畫稿、字稿不計其數。
由于多年的苦練,他的字畫愈來愈被人喜愛,求字求畫者絡繹不絕,他還被絳州澄泥硯研制所聘為藝術顧問。其作品《葫蘆石榴圖》被編入清華大學百年校慶“荷塘月色硯展”作品集《荷香硯韻》一書,2013年的畫作《迎春》及2014年的畫作《重陽佳色》先后在央視書畫頻道展播。2008年,作為全省唯一代表,他參加了全國校外美術教育研討會,并在人民大會堂接受教育部頒獎,獲“輔導教師一等獎”。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八旬的趙老師依然在藝術的道路上不懈追求,正如他所鐘情的梅,與其說他愛梅,倒不如說他更愛梅那不畏嚴寒的精神。
記者 李婉玉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