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千萬工程” 花開南磑

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4-12-10

劉昱迪 張學晉

黃河一號旅游公路兩旁一幅幅巨幅農特產品水彩畫形態逼真,栩栩如生;現代農業產業園里一棚棚草莓長勢喜人,行情看好;新農村建筑白墻灰瓦,各有特色;一個個村莊文化陣地寓教于樂,文脈綿長;一家家農產品加工企業產銷兩旺,搶占市場……

近年來,芮城縣南磑鎮黨委、政府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步履鏗鏘,推動鄉村振興熱潮涌動。

鄉村 強身美顏

鄉村振興,環境變好,鄉村生活也會越來越好。黨的二十大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戰略部署,提出要“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白墻灰瓦的翻新住宅、長廊蜿蜒的文化公園、寬闊整潔的主干大道,水、電、煤氣等配套設施一樣不少……循著“千萬工程”的路子,大禹渡行政村全面整治人居環境,通過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不斷提升村莊“顏值”,打造黃河一號旅游公路旁的現代農村樣板。

從大禹渡村出發北上,走過芮翔路、信念路,一路大道平坦、草木蔥郁,一幅幅和美鄉村人居圖在山底村徐徐鋪開。曾經被稱為“落后村”的山底村,推出改路、改水、改廁等一系列舉措,成為中條山下的寫意一筆。坐落在該村的理念信念教育基地成為一張“紅色名片”。談及這些年村里的變化,山底村村民張有華感觸很深:“以前,垃圾就是往溝里倒,一到夏天,又臭又臟。后來鎮上發動我們積極整治衛生,還發了垃圾桶,一條路上有好幾個垃圾桶,還有保潔員清掃巷道。垃圾轉運車每天到村定點清運垃圾,村里環境變得越來越好。”

以“千萬工程”為抓手,南磑鎮持續迭代升級農村環境整治標準,以黃河一號旅游公路、信念路等交通沿線為重點,倒排工期、量化推進、掛圖作戰。落實“戶集、村收、鎮轉”的垃圾處理模式,實現全鎮9個行政村垃圾轉運全覆蓋。全域呈現“綠不斷線、景不斷鏈、縣域互通、點上出彩、線上成景、面上美麗”的大美格局。

產業 壯骨升值

要“顏值”,更要“產值”,鄉村發展才能生出新活力。

位于中條山下的山底村,依據地形優勢,采取“支部+村集體經濟合作社+中藥材基地”模式,流轉土地240余畝,種植中藥材苦參、蒲公英、西洋參、射干,實現“集體分紅得股金、土地流轉得租金、務工就業得薪金、反租倒包得管理金”的“一地生四金”。

高金聯村積極發展產業,鎮村干部多次赴山東、江西等地學習考察特色產業,結合考察情況,決定投資800萬元,大力推進輕型鋼結構的100畝大棚草莓項目,現已建設草莓設施大棚16座,全部安裝水肥一體化設備。

位于平風線旁的東張聯村區位優越,黨支部帶領“兩委”班子搶抓機遇帶頭領辦誠至合作社,積極推進土地流轉,盤活土地資源,使得碎片化土地由小變大、成方連片,實現了村集體經濟和村民收入“雙豐收”。該村通過流轉2000多畝土地發展現代化農業,采用“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讓村民享受到村集體經濟帶來的紅利。每年年底的分紅,既增強了村民的向心力,讓村民得到了實惠,也對為村集體經濟發展作出積極貢獻的村干部進行了獎勵。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也是鞏固基層政權的重要基礎,南磑鎮建立“小城鎮+中心村+一般村”聯動發展模式,因地制宜,不斷壯大南北片區富民特色產業。

民生 加分增福

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既抓物質文明也抓精神“富裕”。南磑鎮由表及里、內外兼修,繪就更加美麗的鄉村模樣。

“以前,村子里泥滑路爛,晚上出門沒路燈,黑漆漆的。現在,不僅道路硬化了,還做了綠化美化亮化,尤其還建了2800米下水管道,整體巷道環境變好了。”新南張村村民閆俊峰一邊打理道路旁的花草一邊說,“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我們自己,我們要積極主動地管好、護好。”

大禹渡村打造半斜自然村精品村,實施道路硬化、下水道建設等綜合提升項目,助力大禹渡景區沿線建設,鋪就農文旅融合“幸福路”;東張聯村、山底村和老莊聯村積極爭取美麗鄉村建設扶持資金,大力實施街巷硬化工程與綠化工程,修建下水道等配套設施,著力打造提檔升級村,進一步提升南磑“新顏值”。

走進老莊聯村日間照料中心,幾名老人圍坐在餐桌前,一邊享用著可口的飯菜,一邊開心地話家常……

“子女平時工作忙,我一個人在家待著也沒事,自己做飯也麻煩,在照料中心一天吃兩頓飯,一月才交150元,還能和大家下下棋、聊聊天,鍛煉鍛煉身體,心情也變好了。”老莊聯村常月菊老人聊起在日間照料中心的生活,滿是歡笑。像常月菊老人一樣,該村更多老年人在家門口感受到日間照料中心帶來的便捷和幸福。臨近中午時分,日間照料中心格外熱鬧。老人們陸續走進食堂品嘗可口、實惠的午餐。

近年來,南磑鎮堅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積極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鄉村振興”模式,全鎮建成日間照料中心5個,不斷探索多元化老年助餐模式;此外,在方便群眾辦事方面,完成9個村便民服務站規范化、標準化、便利化“三化”改造提升,深入推進為民服務全程代辦,讓村民生活辦事“就近能享、就近能辦”。同時,聚焦“德”文化,探索“以德治社”新途徑,以矢志不移治山治水、退休再圓虎廟綠夢的高文毓事跡為引領,選樹12名身邊榜樣人物,制作宣傳展板,在集鎮大力宣傳“身邊好人”的先進事跡,引導群眾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共創鄉風文明身心美。

追風趕月莫停留,平蕪盡處是春山。南磑鎮黨委書記肖國紅說:“我們要在芮城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錨定‘1544’工作矩陣,開辟賽道,奮勇爭先,建設和美新南磑,打造芮城東花園,推動‘千萬工程’實踐再深化再提升,奮力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