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4-12-05
記者 楊紅義 楊琳
零排放的工廠化循環水南美白對蝦養殖基地驚艷絕倫,黑毛白嘴的金定蛋鴨在標準化“平養”大棚里左奔右突盡情撒歡,拓寬改造、整修一新的主干道兩側加快特色產業調整布局……深冬時節,寒潮陣陣,永濟市開張鎮卻是生機勃勃、熱氣騰騰,到處是一幅幅鄉村振興的大美圖景。
產業升級“熱”起來
西開張村西北方向,永濟“南蝦北養”千畝生態產業園里,連片的水產養殖小拱棚盡頭,一座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的養殖大棚赫然入目。這是繼2022年永濟碩成漁業有限公司投資1.38億元建設占地面積60余公頃的南美白對蝦養殖項目后,開張鎮成功引進的又一現代化養蝦項目——永興水產工廠化循環水對蝦養殖基地。
3米多高的車間里熱氣升騰,兩個漂著白色“泡泡浴”的標準化育苗池格外引人注目。
“白色的泡沫其實是有益菌,由有害菌物理處理而成,我們在池內底部配備加熱裝置,水溫可常年控制在28度至30度,為基地蝦種育苗提供堅強保障。”運城永興水產養殖有限公司負責人陳永興介紹說,“特別是,我們采用國內先進的循環水技術,抽取上來的鹽堿水經過3次處理后達到養殖標準進入池內,產生的廢水又經過國內最高端的過濾設備處理后,再次進入池內實現內循環,從而達到廢水零排放。”
西開張村原有200公頃鹽堿地,因不適合農作物種植而常年撂荒。去年6月,南美白對蝦養殖項目正式運營,其1000個高標準南美白對蝦棚,年可出塘優質南美白對蝦200萬公斤,年產值1.2億元。
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產業升級不停步。去年11月,由海南卓越生物有限公司和永興水產投資的工廠化循環水對蝦養殖基地建成試投運。這種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的新型養殖大棚,每棚內建成30個標準池,單池容量40立方米。
“養殖技術迭代升級,白對蝦單產達到小拱棚的10倍。不僅如此,我們的產品以90天為一個養殖周期,一年可以收獲3季,彌補了年前至來年2月市場冬蝦供給的空白期,附加值大大提高。”陳永興說,“明年我們還計劃建設一座500平方米的育苗車間。”
產業升級,熱潮涌動。日前,開張鎮黨委還與海南卓越生物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將對現有養殖小拱棚進行改良,通過小棚變大棚等方式提高產量和品質。同時,新建庫容超2000噸冷鏈車間一座以及園區道路、研學體驗等基礎設施。屆時,整個產業園預計年可出塘優質南美白對蝦500萬公斤,實現年產值3億元。
招商引資“熱”起來
“嘎嘎嘎……”在南營村的標準化蛋鴨場暖棚內,數千只體態豐腴的金定蛋鴨在工人的驅趕下成群結隊進行“集體運動”,清脆悅耳的鴨叫聲此起彼伏,場面十分熱鬧。
這是由陜西正大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運城市首家標準化蛋鴨養殖基地。
“陜西正大擁有成熟的現代化蛋鴨養殖技術,多年來場區主要分布在陜西各地,為了擴大產業規模、拓寬銷售市場,開始物色新的基地。”南營村黨支部書記韓春升說,“獲取此信息后,我們立即抓住機會,向其拋出橄欖枝,該公司綜合考慮區位優勢、養殖環境等因素后,最終決定在我們村建場。”
11月10日,陜西正大投資1000萬元建設的兩個暖棚建設完成,每個棚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暖棚按照全國最高端的標準化鴨棚建設,采用5層結構,實現了夏季遮陽、冬季保暖。這也是陜西正大在山西投資的唯一一個蛋鴨養殖基地。
11月24日,1萬只金定蛋鴨正式入駐基地。“我們采用區別于立體籠養的‘平養’技術,鴨子每天進行室外運動提升體能。這種全程無公害的生態養殖技術,使得肉蛋口感更好、價格更優,預計年凈利潤可達30多萬元。”韓春升說。
陜西正大龍頭帶動,特色養殖勢頭正勁。下一步,南營村計劃利用現有的土地優勢,擴大蛋鴨養殖規模,同時延伸蛋鴨產業鏈,提高市場競爭力,帶動周邊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升騰“第一力度”,營造招商引資氣場。外地客商青睞,本地能人偏愛,開張鎮已成為投資興業名副其實的熱土。
全國首個生態連鎖磚、下水道機制蓋板、機制墻帽……在宋家卓村,這個擁有多個自主知識產權,長江以北規模最大、產品創新研發方面最頂尖的永濟市民生水泥制品有限公司即將入駐“新家”——開張鎮規劃的工業園區。
“我們民生公司始建于2006年,先后在開張鎮、蒲州鎮以及陜西、河南等地建成運營5個生產基地,年產值近4000萬元。”民生水泥制品董事長郝天明說,“作為開張人,投資家鄉責無旁貸。下一步,我們將投資3000多萬元,對這5個基地進行整合,新建占地面積4.6萬平方米的水泥廠。目前,項目正在有序推進。”
基礎建設“熱”起來
11月25日,821縣道棗圪塔村段,十多位棗圪塔村村民手持打草機或鐵鍬,沿線修剪路肩雜草,鏟除野生蘆葦,撿拾葡萄袋,修剪可能遮擋行車視線的行道樹枝干,大家干勁十足。
今年9月以來,棗圪塔村按照上級部署,干部帶頭、黨員表率、群眾參與,對沿線5.3公里的路肩進行高標準的清理整治,目前已進入收尾階段。
“整治前,道路兩側各7米的路肩堆滿了建筑垃圾、生活垃圾,野生蘆葦肆意生長。再加上此處地勢低洼,一旦遇到雨季,路面積水深度可達數十厘米,路容路況受到嚴重影響。”棗圪塔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葉仕榮說,此次整治行動,全村累計出動200余人次,調配8臺機械,采用‘人工+機械’的勞作模式,清雜草碎石、平路肩邊坡、整林帶溝渠。截至目前,共清理300多立方米垃圾。
作為開張鎮的南大門,棗圪塔村距離高速公路只有3公里,區位優勢突出。然而之前道路老化,路面坑坑洼洼,農產品運輸損耗較大,導致客商進村收購的價格一降再降,嚴重影響了全村主導產業——葡萄產業的發展。2023年年底,新的公路建成后,路面寬度從7.5米增加至9.5米,整體高度提高了50厘米。翻修后的公路筆直通暢、四通八達,特別是,路肩還栽植白蠟、櫻花、紫葉矮櫻、海棠、金葉榆球等苗木,喬灌結合、色彩搭配、立體綠化,成為一條高顏值、高品質的景觀大道。
“建成一條路、形成一道風景、帶動一方產業、造福一方百姓。”葉仕榮說,“我們村是傳統的葡萄種植村,目前共有130余公頃。下一步,我們將乘勢而上,引進葡萄新品種‘葡王一號’,先期試種6.7公頃,將這一富民產業不斷做強做優。”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