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12-04
□記者 劉凱華

工人在加工手套
“在這里上班真幸福,有事了給廠里打個招呼就能走,顧家、打工兩不誤,每月還能掙2000元,在哪里干也沒在家門口干方便。”12月1日上午,在垣曲縣英言鎮馬灣村的淑萍手套加工廠,工人馬素梅提起這個辦在家門口的工廠,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
眼下,正值仲冬,是一年當中的農閑時節。近年來,垣曲縣英言鎮因地制宜,打造服裝、紡織等勞動密集型“微工廠”,讓農閑時節變成接續增收的“黃金檔”。
生產線上,工人們動作嫻熟地將一只只手套進行縫紉、熨燙、打包,各項流程有條不紊。
“現在正是銷售旺季,銷路不用愁。工人們每天都在加班加點,確保貨物按時交付。”提及現階段的生產重點,工廠負責人王淑萍說。她告訴記者,工廠與浙江客商合作,負責加工成人和兒童的冬季保暖手套,不用操心原材料的供應和銷售問題,沒有后顧之憂。
記者了解到,王淑萍原本在自己家里做手套加工,只有六七個人干活。在馬灣村“兩委”的幫助下,王淑萍把機器設備搬進了村里閑置的場所,原本小打小鬧的手工家庭作坊就變成了有模有樣的手套加工廠。目前,該工廠面積有200平方米,不僅擴大了規模,還引進了新的縫紉設備,可容納20余人一同工作。這也就讓這個家門口的手套加工廠,在盤活農村勞動力的同時,帶動地方經濟發展,讓群眾實現穩定增收。
另一頭,垣曲縣皋落鄉的峰藝就業幫扶車間也在有條不紊地生產著各類手工藝成品、半成品。同樣,該車間主要采取訂單生產、來料加工的模式生產勞保用品,為40余名周邊群眾提供了就業崗位。
近年來,在政策扶持下,該企業順利入駐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徐西小區。記者了解到,在此就業的工人們大多來自周邊村民,月工資可拿到2000余元,實現了就業顧家兩不誤。
“我才來兩個多月,收入還可以,每個月能拿到2000多元。”車間內,有生產工作經驗的馬女士說。
“農閑就來做工。按計件多勞多得,我們出不了遠門,隨時能來這里掙錢,還是可以的。”村民張糧英開心地說。
在鄉村振興的浪潮中,家門口就業正成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結合本地實際,垣曲縣探索出了一條以家庭農場用工和手工制品制作為主的就業新路徑,讓廣大農民朋友實現了顧家增收兩不誤的美好愿景。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