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4-12-03
■王思恭
11月23日晚,平陸縣蒲劇團為運城市第六屆文化“菊花獎”經典劇目展演獻演的蒲劇傳統戲《十五貫》,如期熱演蒲景苑,中心城區觀眾時隔三十多年再次看到了這出傳統名劇。劇場內外、線上線下觀眾欣賞演員的精彩表演,細細品鑒、體會該劇蘊涵的藝術價值以及借古喻今的現實教育意義。
當年,歷來關心、支持文藝工作的周恩來總理曾說,一出戲救活了一個劇種。這出戲,就是《十五貫》;救活的劇種,就是流行江南數省的昆曲。周總理還批評劇中人無錫縣令過于執“主觀主義”,都堂周枕“官僚主義”。總理的評價,使人們更加期待這出重量級的傳世經典重現舞臺。
《十五貫》又名《雙熊夢》。早年,由清代朱素臣傳奇《十五貫》改編而成,事見《醒世恒言、十五貫戲言成巧禍》。劇中“戲言逼女出逃,巧合險些喪命”的戲劇情節扣人心弦:明代無錫屠戶尤葫蘆借貸十五貫歸來,趁著酒意戲言是出賣繼女蘇戌娟的身價。戌娟不愿,連夜逃出、投奔姨娘。中途迷失路徑,遇見攜款外出辦貨的熊友蘭,結伴同行。無賴婁阿鼠入室偷竊,殺害尤葫蘆,偷走十五貫。鄰舍報官,追趕戌娟,見熊友蘭攜款恰是十五貫,遂將二人押送官府。無錫縣令過于執認定戌娟、友蘭通奸、謀財害命,判成死罪。奉命監斬的蘇州知府況鐘察覺罪證不實,冒著被革職的風險,拜見都堂周枕,請命重審,喬裝改扮,查明真兇,緝拿歸案正法,為蘇戌娟、熊友蘭平反冤獄。該劇情節曲折,引人入勝,生、旦、凈、丑行當齊全,是蒲劇泰斗閻逢春和張慶奎、名丑呂庚仁、李心海等名家久演不衰的看家戲和各大劇種的保留劇目。
1977年,傳統戲恢復上演,《十五貫》率先登臺,在蒲劇界更是遍地開花,地、縣各劇團紛紛排出最佳陣容同時上演:運城地區蒲劇團燕玉平、張保、趙靈喜、梁惠芳、蘇俊祥;運城縣蒲劇團臨時分隊巡演,張尚禮、王剛、王三蘭、杜安才為一隊,劉安、耿典記、梅艷云、胡四海為一隊;永濟虹光劇團為杜義功、馬秋成、趙月華、祁玉文;平陸縣蒲劇團則以侯逢旺、岳化民、楊果娃、馬恩省的演員陣容出演,觀眾評價極高,聞喜、新絳等各縣劇團同時排演……一段劇史,就可見這出戲的影響力和傳播度。
隨著演出劇目更新換代,《十五貫》風光不再,逐漸在舞臺上消失,許多觀眾悵然若失,不時提及《十五貫》。為回應觀眾的期待,平陸縣蒲劇團團長裴中興及其一班人研究決策,于2019年組織力量,率先重排上演《十五貫》,反響強烈,深受歡迎。
為備戰全市文化“菊花獎”經典劇目展演,劇團組織導演王建中、作曲謝成民兩位黃金搭檔和劇組演職人員對該劇進一步提升、打造,以全新的精神面貌和最佳狀態匯報演出。當晚劇場效果強烈,觀眾熱情互動,獻詞獻花以表賀意。
本人特撰拙文以作紀念:
一
平陸新虞蒲劇團,
傾情獻藝蒲景苑。
展演重排《十五貫》,
風生水起火劇壇。
藝術接力傳經典,
古為今用有內涵。
精品重排新氣象,
好戲百看也不煩。
二
戲言惹禍“十五貫”,
劇情跌宕扣心弦。
戲劇手法巧運用,
好戲還須好演員。
蘇州知府“況青天”,
史載況鐘真清官。
優秀須生楊高鋒,
擔綱主演他領銜。
慷慨激昂唱有韻,
妙用特技成景觀。
融情入戲演人物,
秉公斷案執法嚴。
情系民眾樹典范,
百姓生命大如天;
魏紅波飾婁阿鼠,
繼承創新戲路寬。
?步背行“倒栽蔥”,
凳子特技非等閑。
出神入化演《測字》,
技藝精湛刮目觀;
大凈翹楚王世杰,
飾演周枕都察院。
張弛自如演人物,
配合默契光彩添。
李小紅飾尤葫蘆,
不事雕琢本色顯;
王千紅飾過于執,
反面教員太主觀。
藝術骨干周景娟,
群眾角色她承擔。
一招一式重規范,
德藝并重好演員。
劇組協力鑄精品,
激活經典熱梨園。
三
重看經典“十五貫”,
深刻教訓銘心間。
兩位官員審一案,
態度迥然不一般。
簡單粗暴過于執,
險些釀成千古冤。
況鐘《見都》據理爭,
自身安危置一邊。
細查細訪明真相,
緝拿兇犯解疑團。
調查取證重審案,
千古佳話頌清官。
教訓深刻今借鑒,
工作作風應改觀。
和諧社會共創建,
偉大復興盼明天!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