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11-19
運城晚報訊(記者 陶登肖)11月16日,鹽湖區第一時間志愿者協會組織20余名困境兒童,走進運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科普館,開展“垃圾分類 綠色童行”陽光公益行活動。

此次活動由鹽湖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鹽湖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事務服務中心聯合指導,是“陽光成長”關愛困境兒童公益服務項目的一個具體活動。活動旨在讓孩子們了解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及垃圾變廢為寶的神奇過程,增強他們對生活垃圾處理及資源循環利用的認識,培養環保意識、傳遞社會關愛,豐富困境兒童的課外生活體驗。

“有害垃圾包括水銀溫度計、油漆桶、過期藥品及其容器等,這些垃圾一般會單獨回收或填埋處理……”參觀前,志愿者給孩子們簡單科普了生活中垃圾分類的相關知識。
在工作人員的講解下,孩子們對“垃圾是什么”“生活垃圾分類方法”“垃圾收運過程”“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等知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另外,孩子們還觀看了“垃圾分類焚燒發電科普”視頻,進一步了解生活垃圾分類常識及我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的發展歷程。同時,孩子們化身體驗官,近距離了解垃圾“變廢為寶”的全過程。
在“互動游戲”環節,孩子們通過體感游戲“垃圾分類投放”,在規定時間內將屏幕中各種垃圾分類投放到對應的垃圾桶中,對垃圾分類知識的記憶更加深刻。他們表示要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養成垃圾減量、低碳環保的行為習慣,帶動身邊的人共同踐行垃圾分類,讓生活環境更加干凈整潔。
當天,鹽湖區第一時間志愿者協會的16名小志愿者,也一同參加活動。“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讓更多的孩子對垃圾分類、保護環境有了更深刻的認知,了解到垃圾分類的重要性,真正明白環境保護對于人類的未來意義深遠。”活動負責人李娜娜說。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