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在田野課堂自然生長

——“尋味·童年”研學活動探訪

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11-19

□記者 杜磊 陳怡霏 文圖

在萬榮縣孤峰山西麓,修福第研學基地掩映于青山綠樹中。在這里,一花一草,一枝一葉都成為教育的內容,真正實現了將課堂搬進大自然中。

11月17日,由山西奧華文體組織的“尋味·童年”研學活動在該基地火熱進行。孩子們做炒琪、拔蘿卜、探尋節氣文化,通過動手實踐體驗農耕樂趣,在田野課堂自然快樂成長。

農耕文化育智慧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池塘中央的石臺和石柱是用來做什么的嗎?”“它叫土圭,是古人測量日影的工具。”

在基地中“日月湖”,講解員從土圭出發,逐步引導,為小朋友們介紹二十四節氣的由來。“當人們發現日影最短日的白天最長,就稱這天為‘夏至’。漸漸地,古人根據日影的變化,用二十四節氣指導農事。寒來暑往,秋收冬藏,節氣的秘密就藏在農耕里。”

小朋友們認真聽、用心記,仿佛也穿越千年,觸摸到那段農耕的歷史。“我剛剛知道了二十四節氣的來歷,感覺古人真的非常有智慧,這樣的發現對我們今天的生活也很有指導意義。”市逸夫小學五年級學生郭雨瑤說。

知愈明,則行愈篤。本次研學還為孩子們設置了“村運會”環節,讓小朋友們動起來,進一步感知勞作的過程。運糧食、挑扁擔……通過游戲,孩子們更加快樂,更有自信。“這些游戲鍛煉了我的意志力,讓我知道勞作的過程非常辛苦,同時我也學會了團結協作,大家共同為團隊出力,才能獲得勝利。”市明遠小學學生牛一臣說。

餐前感恩養品德

時至中午,研學基地的餐廳飄出陣陣飯香。研學基地的食材來自山間開辟的蔬菜園,從種植到采摘,均為綠色有機。面對可口的飯菜,小家伙們也是十分給力。“飯菜可香了,我連吃了四碗米飯。”一名小朋友告訴記者。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除了美味的食物,餐前的感恩教育也讓同學們印象深刻。“我們吃的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苦種的,所以一定要珍惜糧食。”“平時在家里我也會幫忙洗碗,養成一個好習慣。”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分享著自己的收獲。

餐前感恩,餐中不語,餐畢自己洗碗……每一名小朋友都身體力行,遵守規則。這樣的“儀式感”讓孩子們體會到食物的來之不易,發自內心地感恩大自然的饋贈。這一過程讓孩子們養成良好習慣的同時,擁有更多愛人愛己的能力。

動手實踐拓視野

“這是我第一次見到炒琪的過程,太神奇了,土和水一樣會冒泡!”在下午的炒琪體驗過程中,孩子不由發出感嘆。

活動中,孩子們被分為兩組,體驗著取土、切面、炒制等多個過程。“這個是垣曲特產,而且也是我們的非遺。”指導老師一邊幫助孩子們操作,一邊告訴他們炒琪這一食物蘊含的文化內涵。“炒琪的歷史非常悠久,需要我們當地特殊的土制作完成,也是我們家鄉美食的一大代表”。

不一會兒,在孩子們的辛勤勞動下,美味的炒琪就新鮮出爐了。“吃著有種土香味!”“這是我第一次炒琪,自己切面特別有成就感,吃著和外面賣的一樣好吃呢。”“我剛剛體驗了挖土、篩土的過程,很有趣,讓我見到很多新奇的事物。”在行動中,小朋友們不斷感受文化的魅力,體驗勞動的喜悅。

“我們接下來要去菜地里體驗拔蘿卜。小朋友們,我們比比看誰拔的蘿卜更大!”在講解員的鼓勵下,孩子們干勁十足。“特別好玩,這是我第一次拔蘿卜,我以為很難,結果并沒有,我拔出一個比胳膊還粗的蘿卜!”小朋友樊一燦驕傲地說。

記者感言

真正有意義的研學,不是走馬觀花,也不是特種兵式旅游。教育才是其靈魂所在。每一個精心設計的課程環節,都像是一把鑰匙,開啟學生對知識探索的大門。無論是古老的廟宇、熱鬧的街市還是寧靜的自然景區,都應與課程緊密相連。讓學生身處其中,深入感受文化的魅力、歷史的沉淀、科學的奧秘,這才是研學應有的模樣。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