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4-11-07
王成林
近年來,革命老區萬榮縣西村鄉五龍自然村以集體經濟小杠桿撬動民生事業大公益,成為和美鄉村的催化劑、公益事業的助推器。
五龍村是西村鄉莊利村下轄的一個自然村。全村僅有400多口人,曾是稷王山抗日根據地的主要活動區域。一直以來,該自然村由于自然條件制約,導致集體經濟基礎薄弱,缺乏村級凝聚力。2017年,在萬榮縣老區建設促進會、縣農業農村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該村整合土地近3000平方米,爭取國家產業扶貧項目資金83萬元,安裝了100千瓦村級分布式光伏發電站,每年發電量達13萬度,并入國家電網后,為村集體創收12萬余元。連續8年,集體經濟的紅利源源不斷地反哺到各個公益領域。
在村級街巷綠化、垃圾清運等公益事業上,該村每年投入4萬余元,保證村容村貌干凈衛生,打造宜居宜業的生存環境。在尊老敬老樹新風方面,每年重陽節為全村50名左右、70周歲以上老年人發放慰問品。在興學育人方面,利用集體經濟收入設立教育基金,該村2017年至今,共為17名考上大學的優秀學生發放獎學金2.6萬元。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也在村集體經濟的支持下取得明顯效果。該村先后投資12萬元,每年維修兩次田間道路,方便了群眾種植、收獲、運輸莊稼,還硬化了300米鄉村路,拓寬了田間路。此外,村里還定期維護自來水管網,保證群眾生活用水。穩定的集體經濟收入,使老區人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提升。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