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用好主抓手 改革提質效

——我市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推動高質量發展紀實

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4-10-18

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辦)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經濟體制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

近年來,我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緊扣“七個聚焦”,貫徹“六個堅持”,以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為總牽引,錨定“一區兩城三強市三高地”目標定位,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五抓一優”作為主要抓手,把產業轉型“五個行動”作為基本路徑,更加注重系統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點,更加注重改革實效,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化全方位轉型,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運城實踐。

筑牢生態底色

賦能創新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永續發展的高度,作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

結合這一戰略部署,我市以創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作為全市各項工作總牽引,圍繞“八個示范”,構建了“項目+活動+制度+管理和服務”支撐體系,持續推進“雙十工程”和“五條綠色走廊”建設,扎實推動重大國家戰略在運城落實落地。

進一步優化頂層設計,修編完成《創建黃河流域(運城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規劃》。“五條綠色走廊”共謀劃實施項目210個,截至8月底,開工建設198個。“雙十工程”謀劃實施項目206個,截至8月底,開工建設193個。重點流域水環境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爭取資金6610萬元,全省唯一。爭取黃河專項省級配套資金1.2億元,排名全省第一。運城市在山西省2023年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專項考核中位列全省第一。

立足城市發展實際,我市把建設黃河金三角(運城)創新生態集聚區作為擴大對外開放、打造運城科技創新高地和現代服務業高地、培育新的城市經濟增長極的重要載體,著力打造設施齊全、功能完善、生活配套的現代化新型產業園區和大數據產業新高地,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不斷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運城張孝機場更名運城鹽湖國際機場,并成功開通首條國際航線(運城—泰國曼谷)。保稅物流中心(B型)加快建設,跨境電商綜試區線上公共服務平臺建成并與太原海關“單一窗口”打通,線下跨境電商產業園“一展廳六中心”建設完成,阿里巴巴國際站等平臺公司已入駐。1月至8月,我市跨境電商出口總額1.1億元。全市限額以上網絡商品零售額增長12.2%。全市13個鄉村e鎮總投資32億元,培育市場主體734戶,帶動就業人數8036人。全市到位外資310.1萬美元,新設外資企業6家,合同利用外資870.8萬美元;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完成109.9億元,增長68.6%,增速全省第一。

實施“五個行動”

跳出經濟“周期”

產業是經濟之本,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不僅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要求,更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立足缺煤少煤的實際,我市聚焦高質量發展部署實施產業轉型“五個行動”,跳出經濟發展的“周期律”,持續推動全市經濟運行穩中有進、穩中向好,推動高質量發展邁出強健步伐。1月至8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排名全省第三,固定資產投資、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排名全省第五,一般公共預算同比收入排名全省第三,主要經濟指標排名穩居全省中上游。

按照“五個行動”實施方案,由工信、農業農村、文旅等部門牽頭抓總、定期調度、檢點督促,各縣(市、區)、開發區及時跟進、協同作戰、全力落實,推動全市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傳統產業持續改造提升。今年以來,先后建成銘福鋼鐵、華鑫源鋼鐵產能置換新項目,全市煉鋼先進產能占比提高到80%以上。推薦永東化工、安侖化工等8家企業申報國家綠色工廠。

戰新產業全面加速培育。實施“合汽生材”成形行動,新增26家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企業,總數達到150家。新建5G基站591座,累計建成10788座。大運遠志M1納入太原市2024年巡游出租汽車更新車型名單,悅虎車型獲得歐盟SWVTA認證。永濟市列入縣域充換電設施補短板試點縣。推薦永東化工生產的煤焦油基導電炭黑等20家企業的24種產品申報山西省新材料精品遴選認定。

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全力實施。聚焦精深加工、創新拳頭產品、提升鏈條價值,全力推進優質果蔬、飲品釀品等五大產業集群建設。晉龍養殖、康順達食品入圍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省級重點龍頭企業新增27家,達到165家。1月至8月,全市農產品加工業銷售收入完成374.3億元,增長4.8%;農產品精深加工十大產業集群產值完成195.3億元,增長5.8%;全市縣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營業收入完成317億元,增長9.9%。

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漸入佳境。聚焦打造山西省旅游熱點門戶,以全域旅游為方向,以景區建設為重點,以產業融合為手段,推進文旅深度融合,全面叫響“國寶第一市 天下好運城”文旅品牌。據統計,今年國慶假期,我市共接待游客總計517.53萬人次,旅游消費總收入32.14億元。全市45家A級景區和嵐山根·運城印象,累計接待人數221.59萬人次,同比增長117.78%,累計門票收入1860.37萬元,同比增長47.74%。

數字賦能加速推進。以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據價值化、治理數字化為“主戰場”,印發實施《運城市數據市場體系建設2024年行動計劃》。運城市鹽湖高新區數字經濟園區列為第二批省級數字經濟示范園區,山西建龍實業有限公司列為第二批省級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運城市智慧城市數字底座項目開工建設。市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開始試運行。1月至8月,全市電子信息制造業營收6.8億元。

創優發展環境

激發經濟活力

圍繞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我市部署和推進經濟類改革任務78項,如期完成67項,持續推進營商環境3.0改革攻堅等11項改革。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市場要素化改革、打造“合汽生材”新興產業地標等方面,構建起具有運城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深入推進科技創新體制改革,運城市成為全省唯一一家第二批“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入圍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試點城市,新增國家“兩化”融合貫標認定企業34家,大運氫燃料重卡實現量產下線,中設華晉鑄造有限公司榮獲“全國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30%,占比達15.9%。規上工業企業凈增168戶。擁有國家和省級智能制造試點41家,全省排名第一。

創新招商引資體制機制,組織開展“運才興運”“粵港澳大灣區知名企業家運城行”和京津冀、長三角招商懇談等活動,2023年簽約省外項目519個,總投資2166.5億元。芮城證道鋰電池負極材料、聞喜晶尊水晶玻璃等一批產業轉型項目落地開工。實施“政府+鏈主+園區”招商改革,全市省級“鏈主”企業達到7家,排名全省第二;2023年全市第一批省級產業鏈營收470.4億元,同比增長21%,簽約項目、開工項目、固定資產投資指標全省第一。

加快民營經濟轉型發展,民營“四上”企業數量持續增長,全年新登記市場主體11.2萬戶,市場主體總數達到56.6萬戶。規上工業企業由454家增加到787家,其中5家銷售收入突破百億元,山西建龍超過600億元。2023年,全市“小升規”重點培育企業達規任務完成率位列全省第一,16家企業入圍“山西省民營企業100強”。主動向民間資本推介69個優質項目,各類經營主體信心持續提振,民營經濟考核近兩年位列全省第一。

開發區改革持續深化。持續推進“三化三制”改革,深入實施“承諾制+標準地+全代辦”,在《運城日報》開設“縣委書記談開發區改革”專欄。1月至8月,全市開發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逐月回升,經濟產出持續向好。我市5家特色園區獲評省級消費品特色園區,占全省13個特色園區的38.5%。

改革一子落,發展滿盤活。通過高質量推動經濟領域重大改革攻堅,進一步完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體系、全國新發展格局關鍵環節城市建設體系、晉南市域中心城市建設體系、黃河金三角(運城)創新生態集聚區建設體系、產業轉型“五個行動”推進體系、打造山西省旅游熱點門戶推進體系,健全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推進體系、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機制、產業鏈專業鎮開發區發展機制,深化國企國資改革、財稅金融體制改革,推進營商環境改革攻堅,有效破解了制約高質量發展、全方位轉型的難點堵點,推動了新質生產力發展,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運城實踐奠定堅實的經濟基礎。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