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4-10-15
記者 邢智軒
沒有智能手機,無法在線上進行養老保險待遇資格認證;老人年齡大了,在線上認證養老保險待遇資格時總是失敗……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開展以來,我市緊盯養老保險待遇資格認證不便捷不精準問題的破解,堅持市縣鄉村四級聯動,推動養老保險待遇資格認證服務實現全市鄉鎮(街道)和行政村(社區)全覆蓋,同步提供困難群體上門認證服務,切實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
“奶奶,您看著我手里的手機。好了,您的養老保險待遇資格已經認證,下個月就可以領養老金啦。這是我的手機號,如果養老保險待遇資格認證有什么問題,您可以隨時讓您的家人聯系我。”近日,在夏縣瑤峰鎮民政小區,夏縣人社局工作人員黃建峰上門為95歲老人段冬娥進行養老保險待遇資格認證。
黃建峰告訴記者,這位老人由于年事已高,面容發生較大變化,智能手機無法準確進行面容識別,只能上門為老人提供認證服務,這已經是第二次為老人提供上門認證服務。
為了讓退休人員能夠按時足額領到養老金,夏縣人社局成立養老保險待遇資格認證服務小分隊,重點為全縣孤寡老人及行動不便人員提供精細化上門認證服務。
稷山縣某企業退休人員任先生由于行動不便,且因臉部貼有膏藥,無法在手機上完成養老保險待遇資格認證。稷山縣人社局工作人員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立即安排工作人員上門為任先生進行現場認證。
稷山縣人社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自從開展上門認證服務以來,該局已經為179名無法進行個人認證的退休人員提供上門認證服務。
“養老”是民生熱點,養老保險待遇資格認證與人民群眾“錢袋子”有著密切聯系。為破解養老保險待遇資格認證不便捷不精準問題,市紀委監委駐市人社局紀檢監察組督促相關部門進一步健全機制、突出服務供給、緊盯責任落實,確保各項措施務實可行,讓群眾可感可及。
夏縣人社局、稷山縣人社局針對特殊群體提供的精細化服務,是我市各級人社部門工作的一個縮影。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更加有效地將人工認證服務延伸到基層,我市依托黨群服務中心、便民服務中心等場所,建立2536個就業社保服務社區村村全覆蓋基層服務網點,完成3074名就業社保服務信息系統業務管理員、系統管理員用戶權限配置,把人工認證服務延伸到每一個鄉鎮(街道)和行政村(社區),切實打通養老保險待遇資格認證“最后一公里”。
部分群眾對養老待遇資格認證重視不夠,記不住認證時間;個別群眾通過“掌上12333”App進行刷臉認證后,認證平臺有認證記錄,但發放系統沒有相應的認證記錄;部分群眾不清楚認證周期和認證時效,影響養老金發放……在調研中,市人社部門對發現的問題進行總結,并堅持問題導向,采取多項舉措,全力破解養老保險待遇資格認證不便捷不精準問題。
“7月1日,各縣(市、區)人社局將6月底因認證超期暫停發放養老金的數據推送到各鄉鎮(街道)。各鄉鎮(街道)之后將數據逐級分發到村(社區),要求網格員協助名單上的人員完成養老保險待遇資格認證,確保養老保險及時發放。”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是解決養老保險待遇資格認證不便捷不精準問題的舉措之一。
臨猗縣人社局與臨猗縣農村商業銀行合作,建立22個認證服務窗口,為窗口工作人員提供技術指導并申請“老來健康”App工作權限。河津市人社局開展“聽民意、辦實事、大宣傳、送政策、抓認證”社保服務活動,全方位解讀社保政策。夏縣人社局和夏縣殘聯對接,利用大數據系統比對出全縣重度殘疾人員、智力障礙、常年臥床不起和行動不便的未認證人員,為他們提供“一對一”上門認證服務。鹽湖區人社局成立工作專班,開展養老保險待遇資格認證宣傳活動,發放宣傳資料、接受群眾現場咨詢……各縣(市、區)人社局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進一步提高了養老保險待遇資格認證的工作效率和知曉率。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