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靶向發力 減負基層

?——全市各級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突出問題進行時

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4-10-14

記者 楊紅義 柴瑜竟

13個縣(市、區)全部編制“屬地管理”事項清單,完成147個鄉鎮(街道)崗位目錄編制,制定村級組織履行職責事項指導目錄13類37項、協助政務服務事項指導目錄42項;

村(社區)出具證明事項由原來的18類精簡為7類,14個部門、17項工作網格準入事項被優化整合,對農村(社區)基層黨組織的考核指標內容壓縮至不超過10項,859塊不規范標識牌得以清理;

為基層增加編制1215個,為鄉鎮(街道)及村(社區)新增公務員(選調生)、社區助理、第一書記、社區工作者486名,新增下沉基層資金4.5億元用于基層運轉經費、事業發展及基層干部薪酬待遇,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深入基層調研、辦公及接訪3843批次,解決難題908個……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健全鄉鎮(街道)職責和權力、資源相匹配制度,加強鄉鎮(街道)服務管理力量。今年以來,我市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關于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的工作部署,突出黨建引領核心作用,構建一體化治理格局,實施一攬子減負舉措,堅持一盤棋統籌賦能,著力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突出問題,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運城路徑”。

為“車”減負

近日,規范掛牌后的垣曲縣皋落鄉嶺回村黨群服務中心煥然一新,門口的掛牌簡潔明了,墻面也更加清爽。

“減負前辦公樓掛牌達15塊,減負后只保留了必要的‘一橫四豎’牌子,即嶺回村黨群服務中心‘一橫’以及黨總支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村民監督委員會、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四豎’。”在基層工作多年的嶺回村黨總支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常仁科感受頗深,“掛牌的初衷是亮明身份、方便群眾,然而名目繁多的牌子上墻后,反而給群眾造成不便。同時,掛了牌子就有相應的檢查、考核,一定程度加重了基層負擔。”

清理基層組織“濫掛牌”問題,是皋落鄉統籌推進整治形式主義、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突出問題的有力舉措。隨著“小馬拉大車”突出問題集中整治攻堅工作的開展,該鄉基層組織“濫掛牌”現象得到有效整治,多余的牌子已經悉數被摘下。

由表及里,綜合施治。皋落鄉還大力精簡工作會議和工作報表,將工作方式由“請上來”轉變為“沉下去”,全鄉綜合調度會由過去每周兩次精減到現在每周不超過一次,各站所報表也實現非必要不做表;強化“指尖減負”行動,解散毫無意義的“僵尸群”,注銷20個臨時性、階段性任務的工作群等,讓廣大基層干部騰出手來辦實事。

“大車”負重輕,“小馬”步伐快。方寸之間的量變,促成了“一枝一葉總關情”的質變。針對嶺回村4個居民組冬季用水難問題,前不久,該村“兩委”干部靠前服務、主動作為,積極對接施工方,調集施工材料,目前已完成自來水管道修復。“減負不是減責任,而是扛實責任、輕裝上陣。”常仁科坦言,“牌子清理后,我們的服務事項一目了然,有更多精力聚焦群眾急難愁盼,服務群眾也更深、更實、更到位。”

明權賦能

鹽湖區北城街道轄區面積約18平方公里,街道下轄5個村、21個社區,總人口近20萬人,是鹽湖區8個街道中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街道。隨著轄區流動人口持續增長,群眾矛盾糾紛增多、訴求提高,該街道在基層管理上面臨不少問題。破解“小馬”和“大車”的失衡問題,使基層真正從“千條線”中解放出來,成為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當務之急。

前段時間,北城街道在區委組織部和編辦的指導下,學習外地經驗,結合自身實際,以法律為依據,對轄區逐一“過篩子”調研,仔細甄別權責分配不合理情況,特別是針對條塊之間職責交叉的責任模糊空間地帶,結合轄區實際制定“三清單一目錄”,即基本權責清單、配合權責清單、收回上級部門權責清單及新增崗位目錄,著力構建邊界清晰、分工合理、權責一致、協同高效的新型“條塊關系”,防止“屬地管理”異化為“屬地托底”,從制度上有效遏制權責不清亂象。

其重點是,在事項相同或相近的情況下進行合并同類項。目前該街道在鹽湖區鄉鎮(街道)156項基本權責清單的基礎上,結合街道特殊情況進行調整,最終確定北城街道基本權責清單141項、配合事項清單96項、收回上級部門權責清單11項。

同時,在區委編辦設置街道崗位38個的基礎上,按照北城街道基本權責清單,結合街道特點和工作任務,刪除“文化旅游中對‘對傳統村落保護范圍內新建、擴建、改建和修繕等建設活動的初審、報批’”事項,增加“對中心城區居(村)民自建房規劃建設進行初審報批”事項等,增加物業管理崗、自建房規劃審批初審崗、公寓安全消防崗、小產權房矛盾化解崗、商事登記管理服務崗等5個崗位……事務清單里的減與增,明確“要做哪些、不需要做哪些”,服務群眾更加精準高效。

多元共治

“現在的社區,與以前比可大不一樣!”作為一名“老社區”,鹽湖區東城街道禹都花園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雷茜悉數種種變化:社區工作人員多了,力量和資源下沉,服務基層群眾的時間多,“黨支部抓手多,基層干部干勁更足了!”

禹都花園社區成立于2015年,轄40個樓棟、108個單元,1856戶、4860人,有社會工作者7人、網格員4人。圍繞“基層治理人才隊伍建設與實際需要有差距”這一問題,該社區根據市委組織部雙報到、雙服務、雙包聯、雙評價“四雙”機制,發揮社區工作者、轄區共建共助單位、在職黨員和社會組織力量,進一步重整隊伍、重構權責、重配資源,打造一支素質優良的基層治理隊伍。

獨木難成舟,獨樹難成林。“我們社區共4個片區,每個片區僅有1名社會工作者和1名網格員。長期以來,每個網格員要管理1000多位居民,顯得力不從心。如今,包聯單位黨組織和在職黨員全部到社區報到,參與社區治理,其所屬責任具體到樓宇單元,實現社區管理全覆蓋、精準化。”雷茜說。

同時,禹都花園社區通過構筑組織共建、活動共辦、陣地共享、成效共評“四共”工作體系,積極探索社會組織融入社區基層治理新機制,蹚出一條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的新路子。

“2021年,我們的社會組織僅有兩家,社區衛生院和物業公司,如今已拓展到11家。”雷茜說,“我們與富唐康養聯合建成社區食堂,為社區居民提供5元、9元、5元的早中晚平價餐飲,每日用餐人數超過130人次;加強與社區衛生站等聯動,將理療、康復、體檢等活動送至居民身邊;組織社會組織積極參與社區文化建設,每月舉辦傳統文化講座、詩詞誦讀等活動。特別是每周五晚上的國學家風課程,社區居民贊不絕口!”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