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4-09-30
記者 孫 雄 通訊員 張學晉 張瑞杰
革命老區是黨和人民軍隊的根,是中國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見證,也讓習近平總書記深深牽掛,“讓老區人民過上好日子,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
芮城縣革命老區村——南磑鎮東張聯村由東張、桃園、馬壚3個自然村組成,既有賡續紅色文化的脈絡,又有發展綠色產業的創新;既是烈士鮮血染紅的熱土,更是老區新風的樣板、鄉村振興的典范。近年來,該村堅持黨建引領,以產業發展作為鄉村振興的主要抓手,壯大村集體經濟,多措并舉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高效實施,曾經的貧困村如今華麗轉身,成為村集體經濟年收入突破100萬元的優秀村。
老區精神是我們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革命老區和老區人民的魂,也是革命老區創建發展的基因密碼。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仍要從老區精神中尋找答案,汲取力量。
特色產業異軍突起,鄉村風景美麗如畫,群眾生活多姿多彩……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東張聯村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村支部書記“領頭雁”作用,將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鄉村產業的發展優勢,實現黨建與產業互融共進、雙向發展。村黨支部通過大膽創新,多方探索,搶抓機遇領辦誠至合作社,帶領黨員干部先后赴北京、河南、太原多地學習取經,在充分調研基礎上,發揚民主精神,多次召集村民共同制定產業興村發展規劃。
“不出村就能掙錢,曾經是很多人的夢想。”村民們激動地說,“現在我們做到了!”
產業興旺成為農村發展的強大引擎。特色農業、鄉村旅游等方面的新興產業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讓農村的資源優勢得以充分發揮。結合地勢平坦、水源充足、日照時間長、土質肥沃的區位優勢,東張聯村發展“農旅融合”休閑觀光農業,配齊配套設施。特別是黨支部領辦專業種植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采取“連片推進法”,將零碎小田變整塊大田,已流轉土地1400畝。其中,連片800畝,實現規模化經營,并引導村民以土地經營權入股合作社,讓資金變股金、資源變資產、農民變股東,推動農田“優質、集中、連片”。同時,建立“保底+分紅”增收保障機制,由合作社優先保障農戶每畝每年450元的土地流轉保底收益,讓農民吃下“定心丸”,待糧食作物收獲后,再適當分紅。2023年,每畝土地為農民分紅80元。
“鄉村振興效果顯著,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城鄉環境更加宜居,民生保障更加溫暖,社會事業更加普惠。”面對村莊的變化和發展,村民們贊不絕口。
老區不“老”,風華正茂。如今的東張聯村,鄉風凈、民風純、思想齊、干勁足,正在全力推動基層黨建與鄉村振興互融互促、同頻共振,逐步將鄉村振興美麗藍圖變成現實圖景,譜寫老區發展新篇章,使之成為人人向往的美麗家園。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