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09-28
楊穎琦
越劇《新龍門客棧》一票難求、舞臺劇《紅樓夢》全國巡演、舞臺劇《只此青綠》被搬上了大銀幕、大學生仿妝傳統戲曲人物在社交平臺上“圈粉”……傳統戲劇在新媒體的助推下,成為很多年輕人的“心頭好”,大家紛紛開始搶票,甚至因為一部劇奔赴一座城。
“清早起來菱花鏡子照,梳一個油頭桂花香;臉上擦的桃花粉,口點的胭脂杏花紅。”當記憶里抑揚頓挫的唱腔配上鮮活的視頻畫面,京劇《賣水》的視頻片段在短視頻平臺上收獲了大量點贊和轉發。在“傳統戲曲”相關話題下,由網友自發剪輯上傳的京劇、越劇、昆曲、豫劇等傳統戲劇選段應有盡有,戲劇仿妝視頻、融合戲腔的國風歌曲演唱視頻也層出不窮。
“聽說中國人到了年齡就會自動解鎖聽戲功能,我信了”“以前質疑奶奶,后來理解奶奶,現在成為奶奶”……在那些視頻的評論區里,“90后”“00后”紛紛評論、搶沙發,用幽默詼諧的語言表達著自己對傳統戲劇的喜愛。其中,越劇《新龍門客棧》《陳三兩》等選段最受年輕觀眾的追捧,相關“二創”層出不窮,越來越多的年輕觀眾正成為傳統戲劇的新戲迷。
年輕人對戲劇的喜愛并非只局限在網絡之中,走進劇場,在現場感受傳統戲劇的魅力也是不少人的選擇。從互聯網到小劇場,年輕人們追“劇”忙。
“以前害怕自己看不懂戲,但是真的走進劇場看過一次之后,才發覺能不能看懂不重要,重要的是沉浸在劇情中,跟著劇情走就可以了。”上學的時候,學校免費贈了一張京劇《鎖麟囊》的演出票,坐在人聲鼎沸的劇場二樓,網友“橙子”第一次正兒八經地看了一場戲,從此便成為鐵桿“票友”,跟著劇團到處看戲。
檀板笙歌,繞梁不絕,衣袂翩躚,戲韻悠長。舞臺上,精美的服飾、絕佳的身段、飄逸的水袖,還有令人眼花繚亂的戲曲基本功,都吸引著想要欣賞美的觀眾。去年,新國風環境式越劇《新龍門客棧》爆紅,演出超過160場,短視頻平臺上的視頻播放量也超過18億次,主演陳麗君、李霄也成為眾多戲迷眼中的“明星”,備受喜愛和推崇。俊俏的小生、青春的花旦,甜美的嗓音、優雅的唱腔,越劇自身的藝術風格契合著年輕人的審美取向,讓更多年輕人走進劇場,一睹為快。
年輕人不僅愛上了傳統戲曲,還通過網絡、社交媒體分享、交流,將傳統戲曲帶入更多年輕人的視野。仿妝視頻、體驗課分享、學習唱念做打……他們將傳統戲曲元素與現代藝術形式相結合,創作出富有創意和時代感的作品。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