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善行河東”助力基層治理“上春山”

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4-09-27

記者 楊紅義 楊 琳

“第一次聽到‘視覺貧困’的概念,第一次見到醫養結合的美好典范……”近日,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理事長王振耀來運考察時,對我市慈善活動助力基層治理的做法嘖嘖稱贊。

慈善事業是我國基本經濟制度、民生保障制度和社會治理制度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性安排的重要方面,是具有廣泛群眾性的道德實踐,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支持發展公益慈善事業,進一步明確了公益慈善事業在改革開放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8月以來,我市聚焦群眾關切,立足充分發揮慈善在第三次分配中的重要作用,深化改革創新,著力健全體制機制,優化慈善事業發展環境,持續推進“善行河東”六大系列活動,積極培育多元慈善主體,充分激發慈善活力,讓慈心善舉在河東大地涌動不息、蔚然成風。

比學趕幫超,攪熱“善”文化

“不聽不知道,不比不知道,不講不知道!站在社會發展角度和民政管理服務角度看養老,養老行業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情勢緊迫。”8月6日,在市民政局舉辦的“善行河東”系列之“養老機構講養老”活動上,運城禧康華榮老年公寓負責人吳曉麗激動地說。

據了解,該活動有我市203家養老機構及1530個農村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參加,表彰了2023年評選出的24家星級養老機構,5家養老機構結合各自實際作了經驗交流。

“我們對符合要求的機構按照每星1萬元的標準獎補。另外,還邀請相關專家開展養老服務業務培訓。”市民政局社會福利科科長趙杰華介紹說。

發展慈善事業,弘揚慈善文化,凝聚的是關愛,營造的是希望。被省民政廳授予“山西省四級養老機構”稱號的河津市高家灣村養老院,投資6000多萬元,共設置435張床位,可提供自理、半自理、失能3個等級護理服務;主打信息化建設的運城市楓之逸養老服務中心,可為65歲及以上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居家醫養結合服務,讓養老更有“醫”靠;山西金色年代太行養老服務公司,作為省級服務業標準化示范機構,堅持“助養不自理”理念,施行以機構養老為主、日間照料為輔、居家護理為特色的“三位一體”的養老照料體系……星級機構負責人分享公益慈善經驗,交流思想、啟發借鑒,與會者沉浸在“人人可慈善,處處可慈善”的滿滿正能量氛圍中,凝聚起德潤人心的精神力量。

社區是社會治理體系中最基礎的細胞,隨著社會發展,居民產生各式各樣熱切的需求,然而,一些社區往往因為“錢袋子”緊張而陷入尷尬的困境。

為提升社會組織參與基層治理和服務的能力水平,進一步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聯動社區公益慈善資源,促進我市社會組織和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8月16日,市民政局舉辦“善行河東”系列之“社會組織講服務”活動。我市各縣(市、區)民政部門代表、鹽湖區79個社區負責人及百余家市區兩級社會團體負責人共200余人參與。活動現場,運城市愛心驛站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市營養保健協會等10家社會組織分享了各自在“進社區如何開展服務”方面的寶貴經驗和創新實踐,為與會者提供了豐富的案例借鑒。

“真是躺在富礦口,不知身下是金山。經過這次培訓才知道,我們社區竟然有這么多社會組織,可以作為慈善公益的可靠力量。”鹽湖區東城街道禹都花園社區黨支部書記兼主任雷茜說,“依靠我們的11家社會組織,通過構筑組織共建、活動共辦、陣地共享、成效共評‘四共’工作體系,積極引導社會組織融入社區基層治理,我們建成面向社區居民的平價社區食堂,開展每周二送理療、送康復、送體檢活動,每周五晚上雷打不動舉辦國學家風課程,社區居民贊不絕口!”

募捐多元化,匯聚“善”力量

9月5日,我國第九個“中華慈善日”及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的施行之際,我市在鹽湖區黃金水岸社區舉辦“善行河東”系列之“慈善進社區”宣傳活動,旨在引導社會各界關心支持慈善事業,激勵更多有意愿、有能力的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積極投身慈善事業。

活動期間,民政部門工作人員通過懸掛橫幅、設置展板、發放宣傳手冊等形式,向居民普及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活動現場還宣讀了“一元捐”慈善募捐倡議書,組織開展了網絡“一元捐”等慈善項目募捐,鼓勵社區居民和商戶以小額捐款或實物捐贈的方式支持慈善事業。據悉,此次募捐所得將專項用于我市困難老年人治療口腔疾病的慈善項目。

活動現場,無論是白發蒼蒼的老人,還是稚嫩可愛的孩童,都紛紛慷慨解囊,將一份份愛心投入捐款箱中。同時,網絡捐贈方式的引入也吸引更多年輕人便捷地參與愛心接力,大家用指尖傳遞著愛與希望,共同為愛前行。

“我們希望通過‘眾籌’的方式,匯聚社區內外的愛心和力量,共同解決社區居民面臨的各種‘眾愁’。發動更多的力量參與基層治理,拓寬基層治理的資金來源渠道,切實將慈善基金打造成‘增收活水’,實現從‘輸血型’向‘造血型’轉變,助力構建現代化基層治理體系。”市慈善總會秘書長秦相鋒說。

人人可公益,民眾齊參與。近年來,我市順應新時代慈善事業發展趨勢,積極拓寬社會力量參與慈善渠道,最大程度匯聚慈善力量。以網絡募捐和數字慈善為抓手,市民政局創新募捐方式,推進企業募捐、銀行App募捐、自辦網站募捐、定向或冠名基金多管齊下,走出了從傳統到現代、從政府到民間、從大戶到大眾、從線下到線上的慈善發展之路。

首創大“集市”,撬動“善”產業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老年助餐服務、老年食品與用品、康復輔助器具、社會組織關愛服務及養老金融服務等9個特色鮮明的主題展區應有盡有,為老年群體及其家庭提供一站式的養老服務體驗。

40余家單位和企業參展,20余種常用適老化產品、30余種康復輔具、6種社區居家服務及40余小項服務琳瑯滿目,特別是AD失智癥篩查APP方便快捷,名中醫坐診助力醫養結合,養老機構試行作為老年助餐點向外開放……群眾無需預約即可來此參觀,跟傳統的宣傳折頁和視頻介紹比起來,實景展示能提供更好的體驗感,為老年人選擇適老化服務項目大開方便之門。

9月4日至6日,在位于中條山下的鹽湖區南城街道柏口窯村黨群服務中心,市民政局組織開展的“善行河東”系列之“養老集市”精彩亮相。活動期間,有2000余位老年人觀展咨詢并體驗了適老化產品,300余位老人現場達成家庭適老化改造意愿,部分老人現場購買了輔助輔具,達成潛在訂單價值80萬元。其間,市民政局為運城禧康華榮老年公寓、鹽湖區醉美池鹽中餐廳、鹽湖區柏口窯村日間照料中心、鹽湖區新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老年助餐服務點授牌。同時,與工商銀行運城分行簽署了全面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養老服務領域開展深入合作,共同推動我市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

“讓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個幸福美滿的晚年”,既是家庭要事,也是國之大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優化基本養老服務供給,培育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健全公辦養老機構運營機制,鼓勵和引導企業等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這是立足我國人口老齡化新形勢,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作出的重大部署。弘揚慈善文化,倡導社會慈善關注老年人服務事業發展,推動養老服務區域合作,豐富養老服務有效供給——全市乃至全省首次成功舉辦的“養老集市”,就是這樣一次有益嘗試,并持續產生沖擊波。

9月23日下午,“善行河東”系列之“養老集市”中的適老化改造樣板間入駐圣惠家園社區。此次活動中的慈善捐款,可為該社區65歲以上有需求的老人提供價值240元的免費套餐服務,包括安裝坐便器扶手、L形扶手、防滑墊等。

民胞物與,善與人同。慈善是人世間溫情的共鳴。點點星火,匯聚成炬,詮釋著新時代和衷共濟、團結互助的人間大愛。“今后,我們將以黨建為引領,深入貫徹落實新修改的慈善法,建立完善政府領導、部門協作、全社會參與的‘大慈善’格局,以‘銀聚力、鄰聚里、零距離’破解社區治理中的頑疾,不斷塑造運城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楊建庭說。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