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09-24
在討論中國古建筑時,經常會提到斗拱。其在宋《營造法式》中稱為“鋪作”,清《工程做法則例》稱為“斗科”,現代仿古建筑則統稱為“斗拱”。

廣仁王廟正殿斗拱
《梁思成文集二》寫到:中國建筑,自有史以前,即以木構架為骨干,墻壁隔肩以維護,不負擔屋頂的重量。這種木構架,下有立柱,上有梁檁。在梁檁與立柱之間,有一種過渡部分的許多斗型木塊,與肋型曲木,層層墊托,向外伸張,在檐下可以使出檐加遠,這便是中國建筑數千年來所特有的“斗拱”部分。
在宋代《營造法式》中,“鋪作”首先是指由斗、拱、昂等構件按照一定方式組合而成的一組斗拱。宋代時,每一組斗拱被稱為“一朵”,并根據其位置不同,分別稱之為柱頭鋪作、補間鋪作、轉角鋪作、平坐鋪作、攀間鋪作等。這種組合方式不僅增強了建筑結構的穩定性和承重能力,還具有一定的裝飾效果。“鋪作”還表示了斗拱的“層數相疊出跳的多寡次序”。一組斗拱的基本構成方式是拱、斗、昂等構件縱橫交錯層疊相壘。每增高一層為一鋪,每向外挑出一拱或一昂稱為一跳。例如,四鋪作即表示一組斗拱由四層構件相疊而成,并出一跳;五鋪作則表示由五層構件相疊,并出兩跳,以此類推。這種表示方式清晰地反映了斗拱的復雜程度和承重能力。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工程做法》問世,斗拱從名稱、構造、外觀、尺寸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變化,從名稱上大多數叫法有別,主要名稱亦稱呼不同:補間鋪作、柱頭鋪作、轉角鋪作改為平身科、柱頭科、角科。
了解了這些,那么,小編就來帶大家欣賞運城國保的“斗轉星移 拱筑千年”。

泉掌關帝廟正殿斗拱
鹽湖區·郭村泰山廟大殿
郭村泰山廟位于鹽湖區上王鄉郭村,亦稱東岳廟。大殿面寬五間,進深六椽,單檐硬山頂。外檐鋪作按形制分前檐柱頭鋪作、補間鋪作、后檐柱頭鋪作。
前檐柱頭為四鋪作單下昂,螞蚱形耍頭。櫨斗內泥道拱與昂十字相交,拱上以散斗隔承素枋一層,昂頭形制近于琴面式,昂下刻假華頭子,上置交互斗,斗內令拱與耍頭相構,昂后尾制成抄頭設散斗托承耍頭后尾,后尾制成蟬肚形塌頭托接于四椽栿底皮,令拱上置散斗托異形墊板承撩檐槫,四椽栿通至異形墊板內側不出頭,其上置替木托承正心槫。前檐補間為四鋪作單下昂,螞蚱形耍頭,用材及出跳、替木、撩檐槫等形制同前檐,但令拱為異形拱與耍頭十字相交,中置齊心斗共同承載異形墊板及撩檐槫,耍頭后尾為螞蚱形耍頭。
鹽湖區·寨里關帝廟獻殿
寨里關帝廟位于鹽湖區寨里村,現僅存獻殿,為元代建筑。獻殿坐北朝南,面寬五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
補間鋪作采用真昂,里轉抄頭伸出櫨頭制成華頭子,外檐令拱單向斜抹,前檐大斗為訛角櫨斗,其余形制同柱頭;昂身里轉制成斜向上挑的挑斡,斜向上伸至平槫縫中線,扣壓于攀間枋上,再上為大斗,斗內耍頭與令拱十字相交,耍頭曲線成內幽形,令拱上散斗與齊心斗托承隨槫枋、平槫。挑斡下皮抄頭內嵌設花牙子板,起支撐、裝飾作用。
芮城縣·廣仁王廟
廣仁王廟位于芮城縣城北4公里的中龍泉村。廟內供奉水神,封號廣仁王,因廟前原有五龍泉涌出,又稱五龍廟。
正殿為唐代建筑,創建于唐大和六年(832年),面寬五間,進深三椽,單檐歇山頂,屋頂坡度平緩,梁架結構簡練。柱頭僅施闌額,僅設柱頭斗拱,無補間斗拱,其斗拱為五鋪作雙抄偷心造,整個建筑結構簡練、古樸雄渾,顯示了唐代高超的建筑架構技藝和典型風格。

臨晉縣衙斗拱
臨猗縣·臨晉縣衙
臨晉縣衙位于臨猗縣城西北20公里的臨晉鎮西關村。現存有大堂、二堂、三堂等建筑,大堂為元代建筑,二堂、三堂為清代建筑。大堂為縣衙的主體建筑,面闊五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頂。柱頭斗拱五鋪作雙下昂,補間各一朵,明間補間斗拱出如意形下昂。整個建筑選材自然,樸實無華,粗獷豪放,莊重穩健,雄偉威嚴,是研究古代衙署文化的重要實例。
新絳縣·泉掌關帝廟
泉掌關帝廟位于新絳縣泉掌鎮泉掌村,現存正殿。正殿建于高0.9米的磚石臺基上,面寬五間,進深五間,平面近方形,重檐歇山頂。檐下懸“武圣”牌匾,上檐額枋上施五踩雙下昂斗拱,明間平身科出45度斜拱。四周檐下施斗拱24攢,下檐斗拱耍頭成昂狀,三踩單昂計心造。
絳縣·董封戲臺
董封戲臺又稱泰山廟戲臺,位于絳縣安峪鎮董封村,元代建筑風格。戲臺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歇山頂。五檁無廊式構架,前檐柱粗矮,上施圓木大額枋,平梁為月梁式,前后檐下柱頭斗拱五踩雙昂。里轉斗拱出45°斜拱,后檐大斗為梅花形,用翼形令拱。
夏縣·大洋泰山廟
大洋泰山廟位于夏縣瑤峰鎮大洋村,又名岱山廟。大殿面寬五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柱頭斗拱五鋪作單抄單下昂,明間出斜拱,各補間設斜拱、瓜子拱與令拱做成異形拱,各四椽袱袱頭部做成卷剎。所有建筑構件和建筑風格較完整地保留了元代建筑風格,其中斗拱用材略小,與粗獷的梁架形成明顯對比,屬明代重修時更換物。
“遠看擎天柱,近看百尺蓮”,不同朝代、不同地區的古建筑斗拱外觀有著顯著的差異。多種多樣的斗拱形式,復雜且神秘,成為中國古建筑藝術中的一朵奇葩。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