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4-09-24
■彭志翔
一
一群衣袂飄飄的中國神仙,像河流一樣奔涌而來,他們行進在巨幅的墻面壁畫中,陣容龐大,服飾華麗。你在靠近時,幾乎可以感覺到神仙們走過時帶起的氣流。
我站在加拿大多倫多的皇家安大略博物館一樓大廳里,仰面觀看著墻上超大的古壁畫,長時間目瞪口呆。這些來自古代中國的天界巨靈,讓我和大廳里的所有人在一瞬間渺小化了。
這兩墻元代大型壁畫,叫《朝元圖》,它描繪了道教中萬神朝拜最高神三清的壯麗場景,其龐大與精美,堪稱中國古壁畫的巔峰作品之一。
我不懂畫理,卻對這件感動了我的偉大藝術品如何誕生又如何輾轉流傳的神秘身世產生了興趣。那些曾經長年累月、胼手胝足伏在廟墻前,一筆一筆創造出超越他們生命之物的古代畫師,他們是誰?那座有幸接納了眾神降臨的寺廟,今天又在哪里?米開朗基羅因為畫出西斯廷教堂壁畫而得其榮光,那么,《朝元圖》創造者應得的那份榮光呢?
讓人扼腕嘆息的是,關于這兩幅流落海外的壁畫,可找到的文字記錄寥寥無幾。第一條明確的記錄,出現在1934年。那一年深秋,日本著名的古董商山中商會在美國紐約洛克菲勒中心舉辦了一個中國文物展,展品中有兩面巨幅道教壁畫非常引人注目。
兩年后,山中商會一個日本經理人來到加拿大多倫多,發現皇家安大略博物館中陳列的山西運城稷山興化寺壁畫《彌勒佛會圖》和山中商會手中的那兩幅道教壁畫在風格上極為相似。于是這個日本人說服博物館館長,購買下這兩幅道教壁畫《朝元圖》。
皇家安大略博物館在中國的代理人、加拿大傳教士懷履光,在得知古董商透露過《朝元圖》來自山西平陽府的龍門寺之后,在1938年夏天委派兩名教會的中國學生前往晉南查訪,卻遍尋無著。從此,該壁畫的來歷成了一件永遠的懸案。
《朝元圖》身世成謎,有兩個可能的原因:一是文物販子在層層轉賣中,有意隱瞞了文物流出之地;二是壁畫曾經棲身的古廟,后來已經毀于兵火或天災。
這第二個可能性,讓我想到一件往事。
20世紀二三十年代,國內戰亂頻繁,民生凋敝。山西廣勝寺已經破敗不堪,卻修廟無資。眼見其即將坍塌,寺僧在與縣長和鄉紳合議后,不得已將寺內的古壁畫賣給了文物販子,以所收銀洋一千六百元修廟,并立碑記事。
碑文讀來,滿眼都是凄涼和無奈。
我曾到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多次在這些流落海外的廣勝寺古代壁畫前反復觀摩,流連難舍。
人性驅使的求財索寶,與亂世文物的自我湮滅,如果是你,將如何取舍,或者評判?這些珍稀國寶的流落他鄉,其中的幸與不幸,已經很難說清了。
我站在皇家安大略博物館的懷履光主教大廳中,默默凝視著巨大的中國古代壁畫,心想,這可能是我與《朝元圖》僅有的一次今生之遇了。
二
也許是我的一聲嘆息,打動了幽冥之境中的哪位神靈。于是,一只看不見的手開始了引導,讓我在回國數月后,竟然有幸來到了另一組《朝元圖》的面前。
好朋友李教授、張教授夫婦是山西人,今年夏天邀我們夫婦自駕同游晉南。在旅途的第四天,根據朋友擬出的旅行攻略,我們一行來到了山西芮城的永樂宮。在三清殿內,我見到了存世“唯二”的另一套元代壁畫《朝元圖》。
一切遇見,皆是重逢。
大殿所有的墻壁上,那飄飄蕩蕩、御風而行的幾群神仙,看上去是那么眼熟,望著平均身高達兩米半的神像群,我激動到幾乎語無倫次了。情急之下,我找出還存在手機中的皇家安大略博物館的《朝元圖》,開始和朋友夫婦一起辨識永樂宮壁畫中的各位神祇。當我一時無法確定東西壁的兩位女性主神中,誰是西王母、誰是后土娘娘時,國學淵博的李教授,根據其中一位女神頭冠上的坤卦卦象,以周易“乾為天、為父,坤為地、為母”,一眼就辨認出了有大地女神之尊的后土娘娘。
在一大群道教神祇中,儒圣孔子居然也被發現位列仙班。夫子身穿素袍、手捧一柄如意羽毛扇,眼神安詳且深邃。因為在元朝盛極一時的全真教主張儒、釋、道三教合一,所以有學者認為這是儒教祖師孔子被列入道家神仙陣容的原因。
照著皇家安大略博物館的《朝元圖》,我找到了形象頗為奇特的天蓬元帥。看,就是這位青面獠牙、雙頭四臂、長發上飄的威猛之神。他手持長戟、帝鐘、火輪、天蓬印,面容兇猛猙獰。這個威風凜凜的護法神,就是《西游記》中豬八戒的原型,比起小說中那位好吃又懶做、貪色又搞笑的二師兄,兩者之間的形象反差實在太大了。豬八戒這個經典文學形象,應該算是吳承恩大師對天蓬元帥原型的再創作了。
山西永樂宮與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的兩套《朝元圖》,壁畫人物數量不同,前者為286位,遠遠多于后者的59位,但兩者在風格與技法上驚人相似,都是用流暢的線條勾勒出人物的輪廓,那些搖曳飄逸的長線紋,極盡吳帶當風之美。
據推測,安大略博物館里不知來歷的《朝元圖》,可能早于永樂宮的那一套壁畫,大約是在13世紀末,而永樂宮的《朝元圖》完成于1325年。但兩個都在山西南部一帶的畫工團隊之間,應該有某種傳承關系。至少,這兩個團隊借鑒的是同一套稿本,所以風格才一脈相承,形神俱似。
稿本,是畫工團隊領班師傅代代相授的傳家寶,屬于祖師爺賞飯吃的壓箱底家當。誰擁有了保存稿本的權力,誰才能夠帶團出門攬活,進而爭取揚名立萬。而道釋人物畫家中,當推唐代吳道子為第一圣手,他平生所繪三百寺觀壁畫,筆下神佛形象無不天衣飛揚,滿壁風動,世稱吳帶當風。這兩套《朝元圖》都有著吳道子遺風,看看那些頭戴唐代簪花的豐腴女神們,你就會相信了。畫圣吳道子,無疑就是唐宋以降,所有道釋畫匠們的祖師爺級人物。
站在神仙群畫前,我開始遙想,七百年前那些畫出永樂宮神品級壁畫的,是什么樣的一群人。
?永樂宮三清殿《朝元圖》組畫的作者,根據畫上的題名,可以確定是以?河南人馬君祥為首的一個畫工班子。但也有學者認為,另一個以山西人朱好古為首的畫工班子,也同時參與了創作。
馬君祥也好,朱好古也好,關于他們身世的史料寥寥無幾,無法激發出我對這些畫師創作狀態的想象。于是,我向眼前的諸神祈求,希望他們允許一位愿意顯靈的古畫匠亡魂附體于我。畢竟,這些神仙多少欠他們的創造者一份人情,何況這對于神們只是舉手之勞。
我默默閉上了雙眼,想象自己就是當年畫匠中的一位,在用羊皮紙的粉本貼上墻面,拿布包裹的白堊粉沿著小孔拍打后揭下粉本,墻上留下了連續點狀的圖像形狀。然后,我在墻壁上描出一位女性的臉龐線條,她叫簪花玉女。
當我再次睜開眼時,時光在瞬間回到七百年后的今天。大殿里人頭簇擁,卻沒有喧囂聲。人們都仰面注視著滿墻的眾神,心懷敬畏,默默無語。
人們在大地上經受了多少苦難,就會產生出多少對天國的想象。這些想象變成了你眼前這群美好無比的神仙,他們端莊威嚴,不可侵犯。他們光彩奪目,明艷照人,讓世上一切的邪惡丑陋都聞風遠遁。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