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09-13
□記者 孫蕓苓
最近,讀了《幸福婚姻》一書,作者戈特曼博士用大量數據還原婚姻的真相,看到這樣的一句話:“學會贊美,學會表達,表達對彼此的喜愛。五分鐘的親昵,可以增加夫妻的感情。”記者深以為然。
良好的婚姻關系是需要良好的溝通做橋梁的。這里講三對夫妻的故事,希望大家能從他們的故事中得到啟發。在婚姻中用溝通建立起愛的紐帶,讓婚姻有質量、有意義、有價值。
故事一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成了婚姻中的陌生人
講述人:小姜,女,36歲,公司職員
我和丈夫是自由戀愛,我們本來感情很好,生了我兒子不到半年,不小心又懷孕了,當時因為兒子小不能再要二胎,就決定做手術。可能是身體沒有恢復,手術中大出血差點要了我的命。后來,因為身體條件不允許不能帶環,孩子還在哺乳又不能吃避孕藥。再加上初為人母,我心思都在孩子身上,就忽略了丈夫的感受。開始他還能體諒,到后來他經常酗酒不回家,孩子不到三歲他就有了外遇。
第三者是他公司一個剛分配來的大學生,我見過她,感覺是個心無城府的小女孩。當時我很生氣,可是,一來孩子還小,二來因為我身體的原因感覺虧欠了丈夫,當時就忍下了。想著,時間一長他們就沒有新鮮感了,那女孩畢竟年輕要嫁人,我忍到她結婚就行了。
不想,他們的關系竟然堅持了四年多,到后來那女孩實在等不下去了,還找我哭鬧過。我懶得理她,嫌丟人,我告訴她要錢可以,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沒有父親。何況那時家里人都向著我,那女孩看實在沒有希望,后來也就嫁了人。
從此,我和丈夫的婚姻也名存實亡。我們為了孩子,多年就這樣湊合著,也一直沒有離婚。
我們的婚姻好像一場契約,沒有溫度,沒有交流,但日子過得很平靜,為了孩子,為了老人,為了我們彼此的社會地位和所謂的面子,兩個人就這樣湊合著過。
我們如今好像都彼此適應了,也不像當初那樣吵架,沒有肌膚之親,更沒有情感交流,好像是搭伙過日子一樣。我知道作為男人,他心中有怨氣,可是我也沒有辦法,身體和心理都對他有了抗拒,不能湊合在一起,就這樣我們過著無性的婚姻。
我也好像是“修成正果”了,不再因為他喜歡誰而失眠困擾,也懶得和他離婚,為了孩子和老人就這樣將就了。
有時候,我們一天都不說一句話,但知道屋檐下還有這樣一個人。他依然經常酗酒,身體也一天不如一天,我雖然有些心疼,但也沒有打破堅冰的勇氣。
朋友家有事情,我們依然衣著光鮮地出現。聽著大家羨慕我們家庭和睦、夫唱婦隨的面子話,我們也坦然地接受。你說,我這日子是不是過得很假啊。
一天,突然接到醫院電話,說我丈夫正在醫院搶救,我慌忙跑到醫院,發現他臉色鐵青。醫生說他心臟血管堵塞超過百分之八十多,需要做心臟動脈支架。當我在手術通知單上簽下名字的一瞬間,心里非常害怕,我默默祈禱,只要他能順利出了手術室,我就不計較了,和他好好過日子。后來,他康復出院了,經過了生死考驗,我心中對過往種種也釋然了。我們好好交流了彼此的感受,從此過好每一天,一起慢慢變老。
故事二
為了孩子,我要做最好的自己
講述人:曉雯,女,39歲,自由職業
曉雯的初為人母之路并不平坦,第一胎是個可愛的女孩,這本應是全家歡聚、喜悅滿溢的時刻,然而,婆婆是個封建思想很重的人,堅持讓曉雯生二胎,說不生個兒子,她在村里都沒有臉面。曉雯無奈又懷了二胎,可是,發現依然是位小公主,曉雯不僅要承受生育的艱辛,還要面對丈夫和婆婆態度的驟然轉冷。這種雙重打擊,足以讓任何一個女性心生退意,但曉雯沒有選擇沉淪。
她深知,在這個充滿偏見與期待的世界里,唯有依靠自己,才能打破困境,為孩子們和自己撐起一片天。于是,孩子稍大些,能夠稍微放手之時,曉雯毅然決然地踏入了職場。這一步,對她而言,不僅僅是經濟上的獨立,更是精神世界的重生。
在職場上,曉雯憑借著自己的努力和才華,逐漸嶄露頭角。她用自己的行動證明,女性同樣可以擁有屬于自己的事業,同樣可以在家庭與事業之間找到平衡。更重要的是,她學會了如何在挫折中堅韌不拔,在挑戰中不斷成長。每一次成功,都是對過去那些不公與偏見的最好回應。
隨著時間的推移,曉雯的變化也悄然影響著周圍的人。丈夫和婆婆開始重新審視這位曾經被忽視的妻子、兒媳,他們發現,曉雯不僅是一個優秀的母親,更是一個有著獨立思想的女性。這份由內而外散發的自信和魅力,讓家人開始尊重她的選擇。
曉雯用自己的故事告訴我們:在婚姻中,面對僵局和困難,逃避不是解決之道,唯有勇敢地站出來,做最好的自己,才能贏得真正的幸福。她用自己的行動,為所有在婚姻中尋求自我價值與幸福的女性樹立了榜樣。
讓我們都記住,無論外界如何風雨交加,只要心中有光,腳下就有路,幸福終將屬于那些勇于追求、不懈努力的人。
如今,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關注自我成長,她們學習新技能,投身工作,或是投身于公益事業,用自己的方式實現價值。家庭與社會對女性的看法也在悄然改變,人們開始更加尊重女性的選擇與努力,認可她們在家庭與社會中的雙重角色。
曉雯的兩個女兒,在她的言傳身教下,也成長為自信、獨立的小女孩。她們學會了尊重自己,也學會了尊重他人,她們相信女性同樣可以擁有廣闊的天空和無限可能。每當看到女兒們眼中的光芒,曉雯都感到無比欣慰與自豪,她知道,自己曾經的努力與堅持已經為女兒們鋪設了一條通往幸福的道路。
而曉雯的婚姻,也在她的努力與堅持下迎來了轉機。丈夫開始更加理解和支持她的決定,兩人共同分擔家庭與事業的責任,相互扶持,共同成長。婆婆也被曉雯的堅忍與智慧所打動,逐漸放下了對孫輩性別的執念,開始真心實意地關心與愛護家庭中的每一個人。
在人生的長河中,每個人都是自己故事的主角,而婚姻,則是這段旅程中最為復雜且充滿挑戰的章節之一。曉雯的故事,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許多現代女性在家庭與自我成長之間的掙扎與抉擇。她用自己的經歷告訴我們:面對婚姻的僵局,唯有不斷突破自我,做最好的自己,才能贏得屬于自己的幸福。
故事三
別讓冷戰成為婚姻的常態
講述人:小寧,女,自由職業,43歲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婚姻,作為人生旅途中最溫馨的港灣,卻時常被各種挑戰與誤解所侵襲。其中,“冷戰”無疑是最具殺傷力的隱形武器之一。它像一層無形的冰墻,悄無聲息地在夫妻之間筑起,讓愛與溫暖漸行漸遠。
小寧和大強如同大多數平凡的伴侶一樣,各有各的性格,小寧溫柔細膩,而大強則性格中多了幾分倔犟與固執。
這天傍晚,廚房里彌漫著飯菜的香氣,本該是家庭和睦、共進晚餐的美好時光,兩人卻因為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吵了起來。
“大強,你能不能不要把襪子隨便亂扔?每次都要我幫你收拾,真的很累。”小寧一邊忙著擺碗筷,一邊略帶不滿地說。
大強正埋頭于手機中,聽到小寧的話,頭也沒抬,隨口應道:“哎呀,知道了知道了,下次注意。”語氣中透露出一絲不耐煩。
小寧見狀,心中的不滿又多了幾分,她放下手中的筷子,認真地看著大強:“你總是這樣,說了多少次都不改,我們能不能給對方一點基本的尊重和理解?”
大強抬起頭,眼神中閃過一絲倔強:“我又不是故意的,你至于這么小題大做嗎?”
這句話如同一根導火索,瞬間點燃了兩人之間的火藥桶。一番爭執之后,餐桌上只剩下沉重的空氣和未動的飯菜。最終,大強摔門而出,留下小寧一人坐在餐桌旁,滿心的郁悶與無奈。
接下來的幾天,家里仿佛被一層無形的冰墻隔絕。大強如他所言,真的一個星期沒有主動理睬小寧,每天早出晚歸,即使在家也盡量避免與她正面接觸。小寧心里雖然委屈,但也開始反思,是不是自己說話的方式太過直接,沒有考慮到大強的感受。
周末的午后,陽光透過窗簾灑在客廳的地板上,小寧決定主動打破僵局。她輕輕地走到書房門口,見大強正專注地看著電腦,便鼓起勇氣,輕聲說:“大強,我們談談吧。”
大強愣了一下,隨即合上電腦,轉頭看向小寧。那一刻,兩人都放下了心中的防備。
“我知道我那天說話可能重了點,但我也是希望你能改掉那些不好的習慣。”小寧率先開口,語氣柔和了許多。
大強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我也有不對的地方,我不該那么倔,更不該用冷戰的方式解決問題。其實,我很在乎你,只是有時候不知道該怎么表達。”
一番推心置腹的對話過后,兩人心中的冰墻悄然融化。他們意識到,婚姻中的摩擦在所難免,關鍵在于如何以理解和包容去化解。從那以后,小寧和大強更加注重溝通,學會了在彼此的差異中尋找共鳴,共同經營著這個充滿愛的小家。
而這段小插曲,也成了他們婚姻中一段難忘的記憶,提醒著他們,愛的路上,需要攜手同行,共同成長。
冷戰,顧名思義,是一種無聲的對抗,雙方通過拒絕溝通、忽視對方存在,甚至故意做出讓對方不悅的行為來表達不滿。這種處理方式,短期內看似避免了直接的沖突,實則為關系的裂痕埋下了伏筆。長此以往,它不僅會消耗掉雙方的情感,還會讓家庭氛圍變得壓抑而冷漠,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最終可能導致婚姻的破裂。
溝通,是連接心靈的橋梁,也是解決婚姻中一切問題的關鍵。面對分歧和不滿,可以像小寧那樣勇敢地邁出第一步,選擇坐下來,心平氣和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溝通時盡量使用“我”的句式,減少指責和攻擊,讓對方感受到你的誠意和尊重。同時,也要學會傾聽,給予對方充分表達的空間,理解對方的立場和難處。通過有效的溝通,雙方能夠增進理解,減少誤解,從而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共同尋找解決方案。
(文中所涉及的人物均為化名)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