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09-06

葉梅在講座中
運城晚報訊(記者 薛麗娟)云收夏色涼風起,正是讀書好時節。為“培育書香少年 建設書香運城”,激發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興趣,9月5日上午,著名作家葉梅老師受邀走進運城市新康學校,與我市老師、學生及作家代表近千人共赴了一場文學與科學的盛宴。
葉梅,現任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中國散文學會會長、中國國際筆會中心副會長等,曾多次擔任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等文學獎項評委,作品入選國家出版基金、“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獲得第四屆向全國推薦百種優秀民族圖書及冰心兒童圖書獎。
在師生們的期待中,葉梅從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的一個小故事切入,告訴學生們“讀書人是會發出光亮的”,繼而引申到平時應該怎么讀書、“什么叫作好書”,最后落腳到本次主題“文學與科技——我的寫作談”,分享自己的寫作和閱讀體會,激發新時代少年的科學夢想。
她說,自己來到運城,住在運城賓館,了解到賓館內有兩棟特殊的小樓,曾是“河東鹽務稽核分所”。當年《辛丑條約》和“善后借款合同”數額巨大,清政府和袁世凱將河東鹽池的鹽稅作為支付英國的錢款來源之一。
她從上述運城故事引入,讓大家意識到科技與國運、與當下每個人密切相關。時代在變,讀者對審美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文學應該怎么面對這個遼闊的世界,如何用文學的故事呈現科技的發展,她講述了自己創作長篇報告文學《粲然》的過程。正是采訪了上百位科學家,有大量的細節和知識儲備,她才能將“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這一深奧難懂的主題寫得收放自如、情致盎然,用李政道、葉銘漢、王貽芳等科學家的非凡人生和生活故事,告訴孩子們如何保持生活的本真,做到觸類旁通。
也正是因為有這部作品的經驗積累,之后她又寫出了我國首部以“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為主題的原創兒童科技小說《北斗牽著我的手》,從孩子的視角出發,書寫了我國以“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為代表的航空航天事業的偉大成就,謳歌了中國科技工作者的新時代北斗精神。
如何以小說的形式書寫大國重器,葉梅通過講解《北斗牽著我的手》這本書的創作歷程予以解答。
講座中,她的語言樸實生動、事例典型鮮活,不僅打開了孩子們想象的翅膀,更是點燃了他們閱讀的興趣和寫作的熱情。葉梅還邀請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副社長馬姍姍,共同為大家講述了《北斗牽著我的手》這本書的創作契機。兩位老師希望孩子們都能擴大讀書范圍,全科閱讀、開闊視野,增長見識、豐富知識,讓“自主創新、開放融合、萬眾一心、追求卓越”的北斗精神在心中扎根發芽,并鼓勵孩子們在科學的引領下徜徉在文學的海洋中,大膽追夢,勇做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互動環節,孩子們踴躍參與,積極向葉梅提問。葉梅耐心地聆聽大家的問題,并解答他們在閱讀中遇到的困惑,分享自己的觀點和經驗,“要深入生活、觀察生活”“知識的積累很重要”“創作要遵從內心,內心要豐富廣闊”“耐住寂寞坐冷板凳,才能寫出熱乎文章”……講座現場氣氛熱烈。在一次次的互動中,孩子們感受到了閱讀的樂趣,悄然在心中埋下了一顆寫作的種子。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