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08-31
記者 郝麗莎 文圖
“去年,我增加6個大棚種西瓜后,購買化肥、農藥的資金就不太夠了。多虧殘聯的助殘幫扶政策,解決了我的困難,增強了發展產業的動力。殘聯組織的技術培訓也讓我學到了不少知識,自力更生的信心更足了!”近日,垣曲縣長直鄉西交村殘疾人呂紅民激動地說。

精心管理
垣曲縣今年享受助殘幫扶政策的殘疾人家庭共有90戶,分別為44戶養殖戶和46戶種植戶,呂紅民就是其中一名種植戶。垣曲縣殘聯采取“技術支持+資金扶持”的方式進行幫扶,其間還通過入戶、電話回訪的方式對項目進展情況進行了解,切實為這90戶殘疾人家庭的產業發展注入活水,讓他們的干勁更足,對今后的生活充滿希望和信心。
“我家石榴樹保住了”
垣曲縣古城鎮沇嶺村殘疾人張發電,日常忙于管理自家的石榴樹。他種植石榴已經7年了,去年因故遭災,家里經濟來源中斷,生活比較困難。“村里定期排查困難家庭的時候,發現了我家的情況,就報給了鄉鎮和縣殘聯。”張發電說,經過核查,垣曲縣殘聯將其列為幫扶對象,資助他購買肥料等農資的費用,讓他的石榴產業得以“存活”。
在殘聯的幫助下,今年,張發電地里的石榴長勢喜人,預計農歷八月十五前后成熟,他希望能賣個好價錢。“我家里一共10畝地,一半結果實、一半賣樹苗,能減少風險。”張發電說。
殘聯提供的這筆資金幫助張發電解決了很多困難,組織的技術培訓也讓他增長了知識。
今年5月,垣曲縣殘聯依托專業培訓機構開展了為期3天的殘疾人技術培訓,為養殖戶和種植戶制訂了不同的培訓方案和授課內容。培訓期間,專業講師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了理論知識,并根據學習的需要及時調整實用性課程。針對學員接受能力較慢的特點,老師也會加強輔導,幫助90名學員真正掌握有用的技能知識。“修剪、管理、打藥時間,老師講得非常細。我們有種核桃的,有種花椒的,產業類型不同,只要提問,老師都會耐心解答。”張發電說。
“殘聯就是我們殘疾人的娘家!”張發電激動地說,助殘幫扶政策保住了他的石榴產業,孩子的學費也就有了著落,他很是開心。
和張發電一樣,長直鄉清廉村殘疾人馬小剛對殘聯幫扶的感激之情也是溢于言表。馬小剛身體不便,她的愛人因生病也不能外出打工,夫妻倆養起了羊,他們借錢買飼料的費用殘聯給予了報銷。馬小剛說,謝謝殘聯的好政策,減輕了家中的經濟負擔。
“希望帶動更多人就業”
“今年的西瓜總共7萬多斤,價格也不錯,有了個好收成。在殘聯的幫助下,我希望能夠繼續擴大規模,帶動更多人,特別是殘疾人就業。”在呂紅民的西瓜地里,他正談著自己未來的計劃。
如今的呂紅民,在種植西瓜方面經驗十足。但剛萌生種瓜的念頭時,家人并不同意。“種西瓜,當年種、當年有收益,我覺得只要學到了技術,就可以干。家里人覺得以我的身體情況,干不了這個。”呂紅民說,干不了就找工人,總要邁出這一步。
跟著專業的技術人員學習種植、管理技術后,呂紅民折騰了兩三個大棚,栽下了瓜苗。第一年,呂紅民就成功了,特別開心。之后的幾年,呂紅民穩步發展,持續擴大規模。
去年10月,呂紅民再次新建了6個大棚。今年,他得到了助殘幫扶項目資金。“正是缺資金的時候,殘聯給我送來了及時雨,讓我能夠安心擴大規模,買到化肥、農藥,解決了大部分的難題。”呂紅民說,他現在可以帶動周邊七八戶村民就業。
今年的殘疾人技術培訓結束后,學員們建立了微信群,呂紅民經常在群里和大家溝通、交流。他說,殘疾人朋友沒活兒干,可以過來幫忙,或者是跟著他學習技術,不管怎么樣,都能有一份收入。
一個個大棚承載著呂紅民致富增收的希望,關于未來,他也有了新的計劃。
“等旁邊的玉米成熟了,我就建新的大棚,教殘疾人種植技術,幫助更多的殘疾人實現就業。”呂紅民說,殘疾人要對自己有信心,做到身殘志不殘,自立自強,做出一份事業。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