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08-30
記者 祁克寧 趙雪 文圖
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對于書,我們有著獨特的情感。在以前,看書還不是那么容易,買書需要花錢的成本,再者,環境也并非都安靜雅致。如今,走在中心城區,隨時都可以邂逅一座溫馨雅致的河東書房,為市民帶來全新的休閑“慢”體驗。
從自助飲水機接杯熱水,在書架上挑本喜歡的書籍,找個舒適的座位,開啟與書香相伴的美好一天,這是市民王大爺的日常。退休以后,在河東書房·黨群館讀讀報、看看書,是他消遣時光的好方式。“這里的書籍種類齊全,環境干凈整潔,還提供免費熱水,我經常從早上待到中午。每天來學一會兒,也是提升自己嘛。”王大爺告訴記者。

市民在河東書房·北城街道館讀書
環顧四周,親子區內,家長陪伴小朋友輕輕翻看著多彩的漫畫書;沙發座椅上,幾名備考的學生一邊聽著視頻講解課,一邊認真做著筆記;地墊上,一些市民休閑盤腿而坐,品讀剛挑好的書籍進行自我“充電”……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徜徉于書海之中,在濃濃書香中靜享“悅”讀時光,手不釋卷的市民成為一道優雅的風景。
近年來,中心城區不斷完善群眾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著力構建全民閱讀服務設施網絡,建成投運多座各具特色的河東書房。除了涵蓋黨建、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歷史地理、地方文獻、文學、少兒圖書等豐富的藏書種類,還提供豐富的閱讀席位及飲用水、自助辦證借還一體機、電子書借閱機等,滿足不同市民的閱讀需求。

老少齊進步
這些只是基礎,河東書房打造的舒適環境更是讓閱讀成為一種享受。河東書房·北城街道館環境清新淡雅,最具特色的是中間的環形書架:整體被分隔為一個個小空間,用來擺放各類書籍,盈余空間大的地方,則是布置了綠植花朵點綴,呈現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書架內側的沙發坐墊可讓市民一邊挑選書籍,一邊休息,更顯人性化。
坐落在中心城區南風廣場的文脈·河東書房,依水而建,外形青春亮眼。步入其中,涼爽一下隔絕了室外的燥熱,館內寬敞明亮、清涼舒適。墻上的一張張老照片重現了當時的河東印跡,串聯起各地的歷史文脈,展現了時代的縱深變化,里面還收藏了部分關于河東特色的書籍,吸引了一批喜愛本地文化的讀者。

認真寫作業
王英梅偶然帶著孫子過來,發現了這個好地方。她向記者介紹,日常喜歡來此學習一些育兒類知識,想著之后帶孩子能用到。最近在這里發現了一本叫《上廟的日子》的書,里面圖文并茂地介紹了山西的民俗和廟會,讀起來十分有趣。
最是書香能致遠。書房作為一個精神文化場所,每逢周末或者寒暑假更是異常火爆。這一點,除了書房工作人員對于來往市民增多的直觀感受,飲用水的增加也從側面提供了佐證。以北城街道館為例,該書房工作人員薛穎告訴記者,平常一周市民可以消耗3桶純凈水,而近期以來,驟升到了8桶。當書房內的座位滿了時,門口的桌子也會提供給讀書和學習的市民。
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文化離不開書香的滋養。在書房,不只可以讀書,還有多姿多彩的公益文化活動充實市民生活:縫制香包、制作掐絲琺瑯、剪紙、做風箏、冰粉DIY、畫草帽、閱讀會、研讀會等。滿城書香浸潤人心,也讓城市的文化底蘊更加濃厚。
城市新聲:
幽雅的環境、齊全的配套設施、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坐落在中心城區的一座座河東書房,既契合了市民的閱讀需求,為大家提供了學習、交流的人文空間,又完善了城市品質功能,讓品質形象進一步提升。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來讀書的市民中,有陪伴孩子親子閱讀的,有備戰考試的,也有尋求自我提升的……許多書房都是座無虛席,偌大的空間里,僅能聽到大家翻動書頁和輕敲鍵盤的聲音,在這里,時間好像都慢了下來。為了更好地服務讀者,書房的功能也在不斷完善,提供文化空間、舉辦特色活動等,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其中。
有人說,為讀書人點亮一盞燈,一座城市就被點亮了。一方小小的空間,讓書香在城市的煙火氣中氤氳開來,也點亮了市民的幸福生活。 記者 趙雪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