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姜勁松:以“鏡”治“動”

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08-29

記者 王耀 文圖

杏林賡續不絕,守護民眾健康。

在運城市中心醫院任職的姜勁松,和他的姥爺、母親一樣,一家三代都從醫。

但是,祖孫三人也有著很大的不同:

姥爺是一名自學成才的中醫,背著藥箱走遍村落;

母親則畢業于醫學院,是基層醫院的一名婦產科醫生;

而姜勁松則是西安交通大學的碩士研究生,專注于以關節鏡為突破口,在運動醫學領域深耕。

“我們家三代人,既是爺孫,又是師生,將醫學知識和懸壺濟世精神代代相傳。現在,我的侄子、侄女也都從事醫生行業。某種程度上,這也成了我們的家風。”姜勁松說。

姜勁松(右)在為患者做手術

從大運河到黃河

姜勁松1971年出生于河北省泊頭市,揚名海內外的“泊頭火柴”就產于此地。姜勁松初中時,因父母工作調動,來到了山西省河津市。年幼的姜勁松就此,從大運河畔“漂”到了黃河岸邊。

姜勁松的母親,是一名婦產科醫生。“金眼科,銀外科,累死累活婦產科。”這句行業里流傳的順口溜,并沒有動搖姜勁松的理想信念與人生追求。他早早就立下了目標——做一名醫生。1990年,姜勁松順利考入山西長治醫學院臨床專業,畢業后回到河津一家醫院工作,與母親成了同事。

踏入臨床,姜勁松發現醫學遠遠不止自己所想的那么簡單,而骨科疾病的種類和難度是當時的自己所不能理解和解決的,怎么辦?“只有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遠。醫學更是如此,如果你不進取,你只能被淘汰。”站在醫學的頂端,這是他一生前進的方向,

2003年,姜勁松考入西安交通大學,師從國內頂尖的骨科專家王坤正教授。王坤正所在的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骨外科,是國內最早開展斷肢再植的骨科之一,被批準為首批骨外科和地方性骨病國家臨床重點專科,技術力量雄厚、學術氣氛濃厚。在這里,姜勁松找到了自己的奮斗方向。

“在基層的時候,理念、技術都相對落后。當時的骨科重視形態矯正,對功能恢復卻不重視。對于骨與關節疾患的患者,通常的處理方法是手術切開治療,然后就是漫長的石膏固定、等待愈合。這樣的做法很容易引起肌肉萎縮和關節周圍組織粘連,影響患者的活動功能。最后雖然骨頭長好了,但患者卻承受了部分或全部功能喪失的結果。”姜勁松回憶說。而在西安交通大學,姜勁松第一次接觸到關節鏡。

關節鏡是骨科手術的一個新興技術,具有傷小、術后功能恢復快、局部皮膚無明顯疤痕形成、并發癥相對較少等優點。簡而言之,如果把傳統開放手術看作“標配”的話,關節鏡微創手術就是“Pro”或“PLUS”版本。

就此,姜勁松開始了他人生事業道路上漫長的追尋與奮斗。

從不為人知到“山西首家”

2006年研究生畢業后,姜勁松來到運城市中心醫院骨科工作。在這里,他積極開展關節鏡微創手術,受到患者和院方的一致好評。2017年1月,為進一步強化專科專病、專病專治的治療理念,運城市中心醫院將原來的骨科細分成多個亞專業科室,運動醫學科就此出現在人們面前。

近幾年,隨著全面健身運動熱潮的興起,我國運動醫學事業發展迅速,但相對一些傳統科室,運動醫學科還不是那么為人所知。在我們國家,運動醫學可以視為大骨科的一個分支,但骨科醫生和運動醫學科醫生在臨床疾病治療關注點上有一定區別。運動醫學作為一個專業性極強的學科,內涵比較豐富,知識和技術也更加細化,在處理全身各大關節損傷及疾病方面,運動醫學醫生有一定優勢。

運城市中心醫院運動醫學科是山西省首家運動醫學專科,主要進行各種運動損傷、關節疾病,以及其他運動系統相關疾病的診斷、治療和康復,專業開展各大關節全關節鏡或關節鏡輔助下的微創手術。同時,廣泛開展保膝、保髖手術及各大關節畸形矯形術,真正實現了膝、髖骨性關節炎的階梯治療(保守、微創、保膝、保髖、置換)。

“轉崗”后的姜勁松干勁十足,小小的關節鏡成為他最大的利器。據不完全統計,自2017年至今,他進行關節鏡微創手術超過6000例,患者最快術后兩個小時即可出院。 

為提高關節鏡診治技術,姜勁松曾到北京301醫院、陜西省人民醫院進修學習。作為中國老年保健協會骨關節保護與健康分會委員、山西省老年學會運動醫學分會副會長、山西省醫師協會運動醫療委員會副主委、運城市醫學會運動醫學專業委員會主委的他,擅長膝關節半月板損傷、韌帶重建、肩袖損傷、肩峰撞擊征等肩痛的關節鏡微創診治;各關節的運損傷及關節鏡微創手術,人工單髁置換術,各種截骨矯形手術。

2021年,姜勁松接任運動醫學科主任。在他的帶領下,運動醫學科采用門診、內鏡、病房“三位一體”的管理模式,在運動創傷、老年退變性疾病、運動康復領域精耕細作,致力運動相關性疾病的預防、診治、康復及相關研究工作,開展了關節軟骨移植與修補、前后交叉韌帶重建、膝關節多韌帶重建、各種肩袖撕裂修補等多項關節鏡微創技術。如今,這種模式在全市得到推廣和運用,保膝、保髖手術,以及各大關節畸形矯形術,已成為運動醫學科乃至運城市中心醫院的優勢項目。

從“一換了之”到階梯治療

“這腿一天不如一天了,年輕時候休息下還能恢復,現在走個幾百米膝關節就開始酸痛,尤其是蹲下再起來的時候特別難受,膝蓋‘咔咔’響。”51歲的魯女士訴說著。

“大夫,我的右膝關節腫脹、疼痛得越來越厲害了,感覺像‘生銹’了一樣,上下樓梯困難,吃藥也不見效……”67歲的王先生也有著同樣的苦惱。

在運城市中心醫院保膝門診,面對患者求助的目光,姜勁松仔細詢問病情。最終,同樣的疾病,他給出了不同的治療方案。“一樣病,兩樣治?”殊不知,看似“區別對待”的背后,是運動醫學科精準治療、個性治療的最好體現。

以前文所說的兩名患者而言,雖然都是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但魯女士年齡較輕,有強烈的術后勞作愿望,并且,膝關節呈“O”形,建議患者進行保膝手術——脛骨高位外翻截骨術,此手術是關節外手術,不破壞膝關節內部解剖結構,保留膝關節內最重要的本體感覺,只是通過改變下肢力線,減輕膝關節內側壓力,從而緩解甚至解除膝關節內側疼痛感,最大的好處是,這種保膝手術術后患者還可以參加重體力勞動,因此被稱為真正的保膝手術。

而王先生年齡較大,沒有術后勞作的愿望,并且膝關節沒有明顯畸形,建議其行保膝手術中的另外一種——單髁置換術,此手術是只置換膝關節內側病損部分,被稱為膝關節置換中的“補牙”技術。

“這就像牙齒壞了個小洞,人們第一考慮的是把牙洞補上,而不是把牙齒拔掉換假牙。相比較于膝關節置換術,需要將膝關節內重要的交叉韌帶去掉,單髁置換術不用切除前后交叉韌帶,保留了膝關節的本體感覺和關節功能,讓人體自身的膝關節功能得到較大程度的發揮,患者主觀感受較好。”姜勁松解釋說。

日前,經過縝密的術前準備,姜勁松團隊為魯女士實施了關節鏡下清理及脛骨高位外翻截骨術,為王師傅實施了單髁置換術。術后第3天,兩名患者都可以在助行器幫助下下床活動。

運動讓生活更健康,醫學讓運動更安全。利用自己所學,幫助患者解除病痛之苦,是姜勁松畢生的追求。自從醫以來,與所有醫務工作者一樣,他深感自己取得的成就都離不開醫院的培養、患者的信任及家人的支持。也正是因為這份信任與支持,未來他仍將繼續站在醫學前沿,努力用最尖端技術完成治病救人的使命,為患者健康謀福祉。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