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4-08-29
記者 楊紅義 楊 琳
在運城職業技術大學,有這樣一位“雙棲生”:只要學校沒課,他就去實習崗位“上班”,將課本上的知識付諸實踐。一些課堂上弄不懂的理論,一經施工實踐,就融會貫通了,學習效果翻倍。
來自我省忻州市的杜洪,是運城職業技術大學建筑工程學院建工專業2003班的學生。去年,他入職山西鉦昊建設有限公司,并在該公司實施的東湖灣住宅小區項目工地實踐學習。
“杜洪專科畢業后在運城職大讀本科,為期兩年,今年大二。在大一時,他便帶薪實習,在東湖灣項目部擔任施工員。短短1年,杜洪已經晉升為安全總監,每月薪資近5000元。”運城職大建工學院副院長田國賓說。
從“好就業”到“就好業”,“杜洪現象”在運城職大在校生中并不少見。他們或兼職、或帶薪實習,以崗促學、以學興業,是職業高校與區域產業相融共生、同頻共振的真實寫照。
近年來,運城職大建工學院結合學科實際推進產教融合,參與現場教學和學習的教師共160余人次,學生2850余人次;選拔20名學生與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成立現場工程師班,由項目總工程師、學院副院長擔任班主任。目前,現場工程師班全部20名學生均在中建八局、山西宏源集團等單位的施工員、質量員和安全員等崗位上實崗實踐,10名教師在工程部、合同部、技術部等部門進行崗位實踐。
“下一步,我們將依托學校健康學院大樓、綜合樓等工程建設項目,結合施工計劃、作業內容等情況,校企雙方人員穿插授課,課程內容與工程進度有效結合;師生在現場參與企業的各項技術、管理工作,以每月輪崗形式,進行生產實踐,有效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和培養效果。”田國賓說。
職業教育是培養工匠人才的重要力量,對產業轉型升級、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加快構建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著力培養造就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這,為進一步推動職業教育發展、打造新型勞動者隊伍指明了方向。
“宏源集團作為學校舉辦方,擁有能源、文旅、康養等多元化產業;學校專業群設置在符合行業產業發展趨勢的前提下,緊密依托集團產業進行科學布局。這種與生俱來的產教融合生態優勢,使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等職業教育理念可以得到充分實現。”運城職大黨委書記閆順茂說。
近年來,運城職大始終立足“學生未來為本”的工作著眼點,聚焦培養具有工程思維、工匠精神和人文素養、職業素養、技能素養的社會中堅力量,堅定不移推進校企共建共創、產教融合發展。通過發揮自身比較優勢,多元化加強與企業尤其是頭部企業的合作,在教師能力和課堂教學質量提升、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優化、專業品牌和特色建設等方面持續發力,取得了顯著成效。上一學年,運城職大共獲得國家級成果11項、省級成果124項。學校綜合實力大幅躍升,在2024中國大學排行榜發布的ABC職業本科大學排名中位列第11位,民辦職業本科院校排名中位列第3位。
產教融合,步穩蹄疾。運城職大十分注重將職業教育與行業進步、產業轉型、區域發展緊密結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其中,與運城地方經濟互動最強的文旅專業集群可圈可點。
既有導游服務、研學旅行,又有視覺藝術設計、短視頻創作——5月23日至6月14日,包含4個賽項的運城職大第二屆職業技能大賽火熱進行,該校文旅學院6個本專科專業共253名學生踴躍參賽、大顯身手。
錨定實踐,以賽促學。本著開門辦學、產教融合的原則,此次大賽由該校與運城關公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中國郵政集團運城分公司共同舉辦,大賽題目引入解州關帝祖廟導游講解、運城鹽文化主題論壇海報設計、運城郵政郵冊海報及郵票創意設計、池鹽文化博覽園宣傳文案和短視頻策劃等真實企業項目,比賽現場邀請企業技術人員全程參與現場評審。
職業技能大賽,是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集中展示,也是職業教育匹配市場需求、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寶貴窗口。合作企業相關負責人一致認為,學生設計作品、宣傳策劃方案等創意獨到新穎,在創作上融入了當下流行的設計和宣傳元素,并積極將傳統鹽文化與現代流行相結合,為合作企業未來活動設計及品牌宣傳提供了非常好的思路和參考。最終,藝術設計專業的《鹽文化logo設計+海報設計》、印刷數字圖文技術專業的《郵政郵票主題創意設計》等8件優秀獲獎作品被選拔推薦到關公文旅、運城郵政,經進一步優化后融入到后續運城旅游景區活動管理及郵政郵票設計中。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實行“校企共建,過程共管,人才共育”,將技術技能人才成長多階段、多樣性需求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我們利用‘五一’、暑假等黃金期,把學生帶到關帝祖廟、常平街、池鹽文化博覽園等地進行情景化教學。在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課程教學時,引進企業文創產品設計宣傳案例,按照企業所給出的要求,讓學生當堂設計制作,實現作業項目化。”文旅學院副院長陳春霞說,“深化產教融合,千方百計提高專業與產業適配度、人才與需求適應度,我們永遠在路上!”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