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08-15
□記者 趙茜 文圖
人間煙火,最撫人心。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運城鹽湖景區門前的小吃攤陸續擺出來,吸引了不少前來打卡的消費者品嘗美食。有些受歡迎的攤位前還排起了長隊。

饃夾菜、串串香、煎餅果子、秘制烤雞腿,手打檸檬汁、酸梅湯、芋泥冰……吃的喝的,大大小小的攤位有70余個。一位攤主表示,鹽湖景美,人流量大,自帶人氣,周末人氣更旺。
不止是運城鹽湖景區的周邊,還有嵐山根·運城印象景區、河東池鹽文化博覽園、盬街等,也是較為火爆的夜間消費集聚區。香氣四溢的特色小吃、琳瑯滿目的美食,像一道道獨特的風景,讓輕松愜意的游客可以沉浸式體驗運城夜生活的美好。
夜經濟是城市經濟的重要內容,是城市經濟活躍度、繁榮度的直觀體現。在夜色中,人們或徜徉街頭,品味煙火氣息;或沉浸于多種消費場景,盡情挑選心儀的商品;或圍坐在夜市小吃攤前,享受舌尖上的美味。
家住鹽湖區安邑街道信合名都社區的王女士與家人騎行到運城鹽湖景區,坐在路邊攤位前休息,并買了一些小吃。“出來轉一圈,看看美景,鍛煉一會兒身體,精氣神都會好一些。聞著這些攤位上飄出來的香味,實在是忍不住。出來一趟,就圖個開心。”王女士說。
人聲鼎沸的步行街、流光溢彩的夜景、香氣撲鼻的美食、豐富多彩的非遺文化項目體驗,均有效滿足了市民多樣化、個性化的夜間消費需求。
這些攤位雖小,但數量眾多,為更多創業者提供了固定攤位,帶動了一批靈活就業創業人員。大部分攤主都是年輕人。在運城鹽湖景區附近賣酸梅湯的一名營業者小月表示,擺攤只是副業,相比掙錢,擺攤過程中的體驗感更重要。“賣多少錢都可以,主要是能和大家一起感受城市生活的煙火氣息,就覺得又有拼勁了。”小月說。
“白天有工作,晚上來夜市擺個攤,賺點零花錢,生活也充實。”“擺攤需要和不同的人接觸,過程是非常快樂的。能收獲來自陌生人的認可和信任,很有成就感。高溫天氣也不怕,更愿意堅持出來擺攤。”“開了一家美甲店,晚上出來擺個攤,主要是充實一下業余時間。”“當作一種社會實踐,感受從無到有再到好的過程,為以后創業開店積累經驗。”……這是很多攤主的心聲。
在河東池鹽文化博覽園附近,非遺體驗、文創、手工制作等攤位前也圍著許多人,家長們帶孩子一起參與其中。
“夜市攤不僅豐富了人們的夜生活,也體現出大家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讓運城的夜晚更熱鬧,使城市迸發出更多生機與活力。”一名經營“漂漆”非遺體驗的攤主說。
小攤位,大民生。在“夜”來越精彩的氛圍中,認真生活的攤主和市民,成為一道風景線。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