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陜西網時間:2024-08-06
近年來,韓城市始終用辦好民生“關鍵小事”來解決群眾“心頭大事”,堅持因地制宜,打造場景化的服務矩陣,在實踐中不斷推動“片區+中心村”建設迭代升級。
韓城市各鎮辦自然差異和經濟差異較大,建設標準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一刀切”。市委市政府根據地形地貌、人口分布,按照功能定位、區位條件、產業特色,分類確定片區、中心村的輻射范圍和集中事項。通過利舊、新建,在市區建設“片區政務服務站”,一窗辦理涵蓋人社、公安、行政審批、衛健、醫保、民政、退役軍人事務、殘聯、稅務及街道辦等多項跨部門業務,共150項事項;實行AB崗制度,窗口人員1:2配置;制定便民小紙條、意見薄日總結等制度;將社保醫保、養老助殘、失業就業、衛生健康、退役軍人、市場準入等63項高頻次服務事項下沉到鎮村,建設“中心村政務服務站”;建立“線上業務指導群”,相關駐鎮單位和鎮業務科室人員線上指導;對群眾不急且權限之外的復雜事項,鎮主管領導每周定期集中協調解決;開展“便民服務+行政部門”模式,提供市鎮兩級多部門咨詢電話,讓群眾在“政務大超市”中感受溫暖和便利。
堅持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構建“1+2+3”幫辦代辦體系。在市、鎮、村組建一支400余人高素質的幫辦代辦隊伍,加強培訓指導、監督評價、考核獎懲,倒逼服務質效提升。針對偏遠山區村,建立“兩個電話兩條消息”制度,村民日常在村委會登記需要代辦的事項,代辦員回村、離村,通過1個村委會電話和1條“幫辦代辦群”消息,了解村民需要“捎辦、待辦事項”,審批事項辦理需同時填寫1名代辦員電話,以便及時收到辦理情況通知。建立“全程幫辦、跑腿代辦、專人特辦”的服務機制,推行“便民服務+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吸納鎮包村同志、駐村干部、村委會班子成員等為文明實踐站志愿者,壯大村級“代辦員”隊伍,豐富“上門服務”事項,遇到不可現場幫代辦的審批事項,指導群眾搜集整理和填寫資料,代送上級政務服務中心幫辦。“您辦事、我幫助、我辦事、您放心”的“保姆式”幫辦代辦便民服務模式,獲得群眾廣泛稱贊。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