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黃河北岸垣曲盆地的早期商城

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08-03

王端陽

1984年秋,時任垣曲縣博物館館長呂輯書出于職業習慣,來到古城鎮南關臺地巡查,意外發現了一條長長的保存于地面之上的夯土城墻,從夯層的厚度及夯土質地、顏色判斷,其應是年代久遠的古代城墻遺留。于是,從1985年始,垣曲縣博物館會同中國歷史博物館(今國家博物館)、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多家單位聯合對古城墻進行發掘考證,對周圍城址進行勘察、鉆探,至2003年近20年時間里,共開探方235個,發掘面積12600平方米,從大量出土文物和遺址遺留判定,該城址為距今3200余年的古代商城遺址。

垣曲商城平面圖

(一)

垣曲商城位于黃河北岸垣曲盆地陡起的臺地之上,與對岸舉世矚目的仰韶文化發現地——澠池縣仰韶村,僅一河之隔。這是一座以層層夯土修筑、由四面城垣合圍的方形城堡,三面河流環繞,一面背倚山嶺。其西北丘陵起伏,地勢隆起,東南低平,呈梯形狀,東西350米,南北400米,周長1470米,面積13萬平方米。商城南面城墻已被黃河沖為四段,西面城墻外有一條446米長的護城壕溝,兩面城墻均修筑了雙道夾墻,在目前全國發現的商城中所罕見。

垣曲商城城中部偏東為宮殿區,占據著城中最佳位置。宮城呈長方形,周長320米。城東南部是平民區,分布著大量儲存物品的窯穴和堆積廢棄物的灰坑,其間散布著少量房屋基址。房址有圓形雙間半地穴式和方形半地穴式兩種,內有中心柱洞,地面及穴壁涂有白灰面防潮,出土有陶鬲、陶罐、石刀、豬羊等動物骨骼及水生動物螺殼等。周圍灰坑出土有大量陶器、石器、骨器等生活用具、生產用具及大量獸骨。有的灰坑埋有完整的豬骨,應是祭祀活動后埋入的。城西南部為制陶手工業作坊區,有多座制陶窯址。

發掘表明,垣曲商城同其他商城一樣,經歷了由盛而衰的發展過程。它以距今約3300年的南關二里頭晚期環壕聚落為基礎,在距今3200余年的二里崗下層晚段首先建起高大封閉的四面城垣,城北部在填埋二里頭圍村壕溝的基礎上,形成了兩條寬而淺的路溝。其時,商人的活動范圍主要在城南部,居民區、手工業區多位于東南或西南。

到了距今3100余年的二里崗上層時期,城內中東部建起了具有長方形圍墻及前后兩座大型夯土基址的宮殿區。而在城北部的路溝上,形成了一條寬闊的東西向道路,商人的活動范圍開始北移。除了南部的居民區、制陶手工區外,北部道路兩側有了火法冶煉與熔鑄的青銅冶煉手工業區。直至距今3000余年的二里崗上層晚段,由于洪水襲擊,城墻決口,墻體逐漸倒塌,城址走向衰落而后廢棄。由興盛到衰落,其前后歷經200余年。

垣曲商城遺址出土的陶鬲 (資料圖)

(二)

垣曲商城遺址的發現,引起了考古學界和歷史學界的廣泛關注及研究討論。歷史學家陳顯達在《商族起源地望發微——兼論山西垣曲商城發現的意義》中推斷,這座古代早商文化的夯土城址應是“湯始居亳的最早亳都”。陳夢家先生推測,殷商時期在今垣曲縣西20里處曾有亙方,因此二里崗時期,這里很有可能是亙國之都。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鄒衡在《湯都垣亳說考辨》一文中,根據傳世銅器中曾發現有早商晚期的“亙”鬲可能是亙方所作,認為早商時期就已存在亙方,因而垣曲商城就是亙城。

2014年出版的《垣曲商城——1988~2003年度考古發掘報告》中認為:根據垣曲商城城址所在地理位置和規模布局及城垣建筑形式推測,它建于三面臨水的黃河北岸陡高臺地之上,其西南以雙道城垣防衛,具有極為濃重的軍事色彩,應是商人在黃河北岸建立的軍事城堡。他們極有可能以這一城堡為據點繼續向晉西南擴張,鎮撫夏遺民,占領西北方向的夏人活動區。同時,這座軍事城堡修建還有可能是為了占領與控制夏商王朝必爭的銅礦資源——位于商城西北數十里的中條山銅礦產地。

垣曲盆地氣候溫和濕潤,眾多水系交匯的沖積扇上土地肥沃,極易發展農業,是人類早期理想聚集地之一。城址發掘出土的農業生產工具眾多,有砍伐工具石斧、翻土工具石鏟、收割工具石刀和石鐮等,另外還有陶鐮、骨鐮、蚌鐮諸類。城址密集分布的灰坑、窯穴、房址等遺跡,反映了當時人口的密集程度。

城址中出土有大量牛、羊、豬、狗等家畜遺骨,尤其以豬骨數量最多,半數以上灰坑均有豬骨出現,反映出當時家畜飼養相當普遍。還有為數可觀的石鏃、骨鏃、銅鏃、蚌鏃、石球、石彈丸、陶彈丸、石網墜、陶網墜、骨魚鏢等漁獵工具,表明當時漁獵業的發達,漁獵業也成為當時主要經濟類型。人們以肉為食,以皮制裘,以骨角制器。

(三)

農、漁、獵多種經濟,帶動了制陶、冶陶、建筑、制骨、紡織等多種手工業的發展。制陶是當時最重要的手工業部門,城址中除有陶拍、骨匕等制陶工具出土外,還出土了大量陶器。這里的陶器制作有兩個鮮明特征,一是器形多樣,食器、炊器、盛儲器等種類繁多;二是器類中有的器體碩大,反映了制陶技術的精湛。

在城址中,還發現了代表商代制陶工藝最高水平的釉陶尊,它是中國最早出現的原始瓷器。商城內出土的鼎、爵等銅容器,銅鏃、銅刀等狩獵工具及銅煉渣等,說明當時冶銅業發展具有一定水平。商城的建造及夯土的堅硬,表現了當時高度發達的建筑水平。此外,制骨、紡織、縫紉等其他手工業也趨于成熟。這些都印證了垣曲商城3000多年前的經濟繁榮與發達。

垣曲商城各種經濟部門及制陶、制骨、冶銅、建筑等各種手工業的發展,是勞動分工的結果。制陶等手工業區的劃分,一般居民區與宮殿區的明顯分區與對立,體現了等級的分化。城址墓葬中,一般平民只有少數陶器或無隨葬品,而貴族墓葬卻都隨葬有銅器、玉器,有的還有殉人。

垣曲商城是繼河南鄭州商城、偃師商城和湖北黃陂盤龍商城之后,商代早期城址的又一重大發現。它位于夏商文化的中心區域,為我們提供了一座較為完整的商代方國小城標本,豐富了研究我國奴隸制社會發展時期的實物資料,有助于了解商代前期的社會經濟、物質文化及社會生活,同時為對于商代前期的中華民族文明的整個歷史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資料。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