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4-07-31
文/本報記者 韓維元 通訊員 許 暉 圖/通訊員 李慧榮
消費是經濟的“壓艙石”,對經濟增長發揮著基礎性作用。不斷提高消費水平,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選擇。其中,以汽車為代表的大宗消費,因其具有消費占比高、產業鏈長、帶動力強的特點,既是拉動消費增長的主引擎,也是消費市場中具有潛能的消費增長點,特別是新能源汽車,因其綠色、低碳、環保、智能等特點,更是受到消費市場的追捧與青睞。
今年以來,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運城經開區)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省、市相關決策部署和工作安排,創新開展“消費促進年”系列活動,打好范圍擴面、政策集成、標準引領“組合拳”,通過政府引導、企業參與、社會聯動等方式,深入挖掘各領域消費空間,特別是圍繞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加大促消費政策支持,在充分釋放消費潛力、推動消費擴容提質升級、有效激發全市消費新活力的同時,加快促進新能源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和生態鏈融合發展。
政策“組合拳”
為消費者送出“真金白銀”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促進消費穩定增長等作出部署,提出要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提振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等大宗消費。“消費”一詞被多次提及,成為高頻詞,2024年被定義為“消費促進年”。
7月2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關于促進汽車消費的若干措施》,從十方面出臺一系列具體支持政策,更大力度促進新能源汽車持續健康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執行主任田智宇指出,新能源汽車消費是我國內需增長的新亮點,對進一步推動汽車消費綠色低碳升級、減少交通領域污染物排放、促進高質量碳達峰、降低石油進口依賴、促進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支撐建設全球汽車強國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今年4月,山西省商務廳等13部門關于印發全省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各市堅持市場為主、政府引導、企業參與、協調推進的工作原則,統籌開展全省消費品以舊換新活動。鼓勵各市出臺以舊換新補貼政策,加大補貼力度,挖掘汽車消費潛力,對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金額予以一定傾斜。引導各地在汽車展銷場地提供、活動組織、廣告位使用、秩序維護等方面給予支持,優先安排活動檔期,激活汽車消費市場。
今年一季度,按照“消費促進年”的相關部署要求,我市堅持“政策+活動”雙輪驅動,促消費“組合拳”密集落地,升級類消費潛力不斷釋放,全市消費穩步復蘇。特別是“數字”消費和“綠色”消費亮點紛呈,共上拉限上零售額增速3.0個百分點。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94.6億元,同比增長3.3%,同比提升0.1個百分點。其中,全市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中,新能源汽車增長60.6%。
為進一步落實國家、省、市系列促消費政策,激發消費市場潛力,釋放消費潛能,推動經濟發展與改善民生良性循環,今年6月,運城經開區啟動“活力運開 嗨爆夏日”汽車消費補貼活動,對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個人消費者根據發票金額補貼3000元至9000元。
7月25日,運城經開區與大運集團聯合舉辦“綠色驅動·智駕升級”新能源汽車促消費活動,推出了遠航、遠志、悅虎三大系列七款車型,涵蓋了純電動SUV、MPV、轎車全系列新能源乘用車產品,優惠額度從1萬元到3萬元不等,用真金白銀為消費者送出實實在在的優惠。

“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非常迅猛,全國數據顯示,今年6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同比增長28.1%和30.1%,市場占有率達到41.1%,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經濟現象。”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產業發展部部長周朝兵表示,這一數據,凸顯了政策“組合拳”的作用,這些政策不僅降低了消費者的購車成本,也加快了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的建設步伐,激發了消費潛力,提高了新能源汽車的便利性和吸引力。
技術創新
推動新能源汽車“實力圈粉”
今年6月,大運新能源乘用車悅虎系列取得歐盟EU 2018/858整車SWVTA證書,彰顯出大運汽車具備打造符合國際規范產品的技術能力。
歐盟WVTA (Whole Vehicle Type Approval) 認證,堪稱車輛認證界的“奧斯卡”,是全球范圍內要求最全面、最嚴苛,壁壘最高的認證類型,是各大車企沖擊高端市場必須取得的認證之一。此次悅虎車型獲得歐盟SWVTA認證,不僅提高了品牌在歐盟市場的影響力,更為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跨出國門作出了表率。
近年來,大運新能源以工業4.0標準打造超級智慧工廠,將前瞻智能、大數據應用及全球標準下的質量管控體系引入制造生產各個環節,有效保障了高效而精密的生產作業,在使悅虎整車質量標準達到國內標桿水平的同時,還實現了從產品研發、供應鏈、生產制造、市場營銷到售后服務全環節的數字化閉環,有效保障了產品品質。
步入大運年產10萬輛新能源乘用車項目總裝車間,檢測線上,十余輛裝配好的遠航H8乘用車正在接受檢測人員的質量檢查。一條條分裝線上,裝配人員專注地在一輛輛車前進行內飾、底盤、線束、電池、輪胎等零部件的安裝工作。寬敞的車間內,機器轟鳴聲不絕于耳,工人們各司其職,一派繁忙而有條不紊的生產景象。
位于運城經開區的大運年產10萬輛新能源乘用車項目由成都大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運城分公司于2018年11月開工建設,項目新建有沖壓車間、焊裝車間、涂裝車間、總裝車間、電池PACK車間、物流備品庫及附屬設施,新增建筑面積約22萬平方米,購置設備1200余臺(套)。
該項目首先上市的兩款車型便是純電動小型SUV悅虎和中大型MPV遠志M1。產品面市以來,銷量不斷攀升,尤其是現有主打產品——遠志M1,是自主品牌中首款基于純電平臺打造的MPV車型,僅此一款車型就獲得了150余項專利。不僅如此,遠志M1還于今年成功入圍太原市六區巡游出租汽車更新車型名單。自入圍以來,憑借領先的產品配置、優異的產品性能、完善的售后服務及極具競爭力的綜合性價比,贏得了極高的用戶口碑和市場美譽度,收獲大批用戶訂單。
2023年11月6日,定位為高端車型的大運新能源“遠航”汽車正式投產下線,邁向代表我省本土汽車品牌進軍高端市場的新征程。
“遠航”高端車型是大運集團與華為、博世、阿里斑馬等世界一流企業通過戰略合作聯合開發的高端智能純電動汽車,擁有D級車的舒適大空間、行業首創的800V架構+超級快充技術、1000公里以上的超長續航里程、最快3.2秒破百的超強性能,以及智能座艙系統、自動駕駛技術、空氣懸掛技術、遇障礙路面自動調節、后排座椅一鍵145°超級大躺等多項行業領先技術。
如今,項目新研發的兩款超豪華電動轎車遠航Y6、Y7,兩款超豪華電動SUV遠航H8、H9已全部發布上市,吹響了大運新能源汽車代表山西本土汽車品牌進軍高端市場的新號角。

同時,大運集團也是國內首家取得純電動及氫燃料重卡雙公告的企業,實現輕、中、重卡全系列產品布局,具備純電、換電、混動和氫燃料多種技術路線,產品已在全國各地成功運營并遠銷海外,商用卡車銷量位列全國民營車企第一。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處于核心地位。我國新能源汽車之所以實現換道超車,關鍵就在于以科技創新實現動力變革和動能轉換,開辟了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了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大運集團董事長遠勤山表示,正是這些科技的迭代變革,讓新能源車企的綜合競爭力不斷提升,為新能源車企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提升消費體驗等奠定了核心優勢,可以說是憑實力“圈粉”。
消費“新理念”
創造新能源消費“新機遇”
“這款車是我們的遠航Y6,出自我們與博世、華為、阿里斑馬共同研發打造的BHD豪華智能平臺,整車擁有人臉識別無感進入系統,1000+km超長續航、電驅余熱回收、800V高壓架構等前沿技術,充電十分鐘續航就可以達到300公里以上,零百加速只要3.2秒……”7月27日,在“綠色驅動·智駕升級”新能源汽車消費補貼活動現場,在工作人員的解說中,市民們圍站在展車周圍,聆聽、詢價、體驗。正想入手新能源汽車的市民陳女士表示,沒想到大運汽車也能造出如此時尚先進的新能源車,還有這么大的優惠力度,性價比非常高,試乘試駕后會考慮入手一輛。

新格局之下,消費者對純電車的接受度不斷提高,對更時尚、智能、品質好的車輛更加向往。企業也在不斷豐富自身產品線,強化產品功能,在給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的同時,持續實現品牌向上。

近日,中國中小商業企業協會與立信數據研究院在重慶發布了2024年二季度中國消費者消費意愿調查數據。調查結果顯示,國內新能源汽車的消費熱度持續走高,消費者對汽車功能的期望呈現出多樣化趨勢。
其中,消費者選擇新能源汽車(包括混合動力和純電動)的比重超過一半,達到53.6%,環比上升5.9個百分點,明顯高于選擇燃油類汽車的消費者比重(36.2%)。在未來半年內有購車計劃的10.8%的消費者中,選擇“混合動力”汽車的比例達到39.4%,環比上升3.4個百分點;選擇“純電動”汽車的比例為14.2%,環比上升2.6個百分點;選擇“燃油類”汽車的比例為36.2%,環比下降3.6個百分點;而10.2%的消費者表示,尚未確定選擇哪種車型,這一比例環比降低2.4個百分點。
立信數據研究院院長潘建成認為,這些數據表明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消費熱情正在不斷升溫,購車取向決策猶豫不決的消費者所占比重減少,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滲透率有望進一步提升。
“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創新設計和高性價比,逐漸贏得消費者青睞。”中汽中心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綠色低碳研究部高級研究員劉可歆表示,如今,年輕一代更關注國貨品牌,高顏值、個性化、科技感成為購車關鍵因素。更智能、更貼近新消費需求產品的出現,將催生更多新業態、新模式,成為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的新動能。
數據顯示,2021年以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由政策驅動為主導轉向由市場驅動為主導。2021年至2023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新車銷量由382.9萬臺激增至970.4萬臺,復合年增長率高達59.2%。預計2024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將持續走高,預計全年可站上40%高位。
這一數據背后也反映了多方面的原因,包括政策支持、技術進步、消費者意識變化等,同時也對汽車行業、環境保護以及消費者選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需求端,隨著新能源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產品續航的大幅提升及不斷豐富的產品功能等因素,使得新能源汽車的用車成本疊加下降,從而讓消費者對新能源車的接受度大幅提升。同時,新能源車企結合用戶群體多樣化場景的用車需求,加速進行研發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在不斷提升產品性能的同時不斷降低造車成本,提升售后服務,使得新能源車相對于燃油車的優勢正在不斷累積,激發市場需求進一步釋放。”遠勤山表示,正是不斷疊加的綜合優勢,使得新能源車產品正在不斷替代燃油車,加速成為中國汽車消費市場的主導產品。
“促消費是一項長期工作,既是對消費者消費能力與感受的滿足,又是對消費商品或服務保障的系統配合與引領,需要圍繞不同時期經濟社會的具體情況有所側重。”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趙自成表示,“推動新能源汽車銷售,既能促進消費、拉動投資,也能增加先進產能、提高生產效率,還能促進節能降碳,既惠民又利企,一舉多得,這是一個重大的利好。”
照片均拍攝于“綠色驅動·智駕升級”新能源汽車促消費活動現場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