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07-30

精挑細選
今年7月29日(農歷六月二十四)是關公誕辰1864周年紀念日。為更好地傳承和弘揚關公文化,7月28日、29日,紀念關公誕辰1864周年暨常平村第十屆關公廟會在常平關帝家廟及常平關公文化廣場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近萬名關氏后裔、關公文化愛好者及游客齊聚一堂,共同慶祝關公誕辰。豐富的活動讓人們深刻感受到關公精神在今天的鮮活表達,也讓人們對關公文化有了更具象的解讀和傳承。
“關帝巡鄉里”引人入勝
常平是關公的出生地,也是關公文化的發源地和集散地。正因如此,每年關公誕辰系列活動,都會吸引全國各地的群眾慕名前來,共享文化盛宴。

共享“壽面”
今年的活動中,“關帝巡鄉里”、社火表演、常平廟會、蒲劇《忠義千秋》演出、朝拜祈福、賜福賜饗、關公文創產品展列等精彩內容相繼上演,同樣引人入勝、高潮迭起。
7月28日開幕式中,早上八九點的陽光,讓大家切身感受到了關公故里的熱情。百人鑼鼓、舞獅、嗩吶齊奏、少兒花鼓等社火表演團隊先后登場,充滿氣勢的演繹,既烘托了現場的氣氛,也讓大家看到了河東兒女激昂向上的精神風貌。
在重頭戲“關帝巡鄉里”環節,鳴炮車開道,機車護衛,軍鼓隊、旗手隊、舞龍隊、關公故里大刀隊等千人隊伍,緊隨關帝圣轎,從常平關帝家廟崇寧殿開始,沿常平村和忠義街環繞行進。這次出巡的明代關公圣像,在展示關公風采的同時,也讓大家近距離感受到關公文化綿延至今的無限魅力。
作為機車護衛中的一員,王磊覺得格外榮幸,這已經是他第20次參與活動了。他和伙伴們都來自運城汽摩協會,每一次圣像巡游,無論是古廟會還是關帝誕辰,他們都會為關帝圣像“護衛開道”。今年的隊伍規模更大,有近三百輛,只要有需要,大家都會主動請纓、積極參與,為弘揚關公精神貢獻自己的力量。
關公文化愛好者王康是此次巡游抬轎隊伍中的一員,“運城是關公故里,作為運城人,我們有責任、有義務為關公文化的傳播、關公精神的弘揚做點事?!眮碜员本┑睦顦s軍和愛人也一起參與了巡游,并體驗了一把抬轎。第一次來到關公故里的他感覺很震撼,“關公的忠義仁勇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和弘揚”。
盡管頭頂烈日,但浩浩蕩蕩的巡游隊伍仍有序前行,所到之處圍滿了游客和信眾。大家的衣衫濕了又濕,臉龐也被曬得通紅,但臉上洋溢的笑容,仍讓人明顯感受到他們內心那股來自關公的精神力量。
《忠義千秋》大戲情動常平
關公故里關公戲,關公誕辰頌關公。作為此次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7月28日晚,新編大型蒲劇歷史劇《忠義千秋》在常平關公文化廣場震撼亮相,博得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和叫好聲。天氣炎熱,厚厚的戲服早已濕透,但演員們仍以精益求精的態度,保證了劇目的精彩演出。

《忠義千秋》劇照
無疑,在關公誕辰之際,蒲劇《忠義千秋》的演繹讓更多人進一步了解了關公波瀾壯闊的一生和忠義精神的豐富內核,為今年的慶?;顒釉鎏砹藙e樣風采。
市民林琳霞女士帶著13歲的大兒子何世澤和10歲的小兒子何浩澤前來,看完戲后兩個小朋友仍沉浸其中,久久不愿離開,還不時討論著精彩部分。林琳霞說,她每年都會帶著孩子來參加活動,接受關公文化的熏陶,希望孩子們學習關公身上的優秀品德,蒲劇《忠義千秋》以更加直觀的形式讓孩子認識關公、了解關公,非常有意義。
演出完畢,觀眾們依依不舍,紛紛和劇中飾演關公的青年演員趙振、李建棟合影留念,為他們的精彩演繹點贊。李建棟說:“在關帝誕辰之際扮演關公,可以說意義重大,我們心懷敬畏演繹關公,希望關公的精神能影響更多人?!?/p>
趙振告訴記者,作為我市傾力打造的一出講述關公故事的劇目,《忠義千秋》在關公誕辰之際上演,有著特殊意義。“我感覺更加神圣了,無論在哪里表演,我們都懷著一顆敬仰之心,盡心盡力演繹關公精神?!彼f,“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們齊聚運城,《忠義千秋》的上演既讓大家看到了關公故里的關公戲,也很好地宣傳了關公精神。”
同樣的,在常平關帝家廟東西廊房展銷的關公文創、關公品牌產品,也以另一種載體宣傳了關公文化。據工作人員介紹,關公文創和品牌產品有400余種,冰箱貼、創意本、書簽、手提包等琳瑯滿目的文創產品豐富了大眾的選擇。來自太原的李先生購買了胸針和掛墜,他表示,這既是一種收藏,也能提醒自己時刻牢記關公的精神品德。
“醉關公”表演盡顯魅力
7月29日一大早,一場傾盆大雨為常平送來了清涼。莊嚴肅穆的祭祀朝拜活動如期舉行,將整個慶典引入高潮。
來自河南、廣東、遼寧、福建等地的嘉賓和信眾等,從廣場出發,依次進入常平關帝家廟祈福祭拜,虔誠地向關老爺表達自己的敬意。

“醉關公”
紀念關公誕辰活動從多個角度展現了關公文化獨有的魅力,讓大家看到了關公“忠、義、仁、勇”等精神的凝聚力。群眾的參與是對關公文化的傳承和弘揚,也讓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看到了文化之間的傳播和碰撞的火花。
廣州河南小港關帝廟理事長、主持陳標今年第一次來到關公故里就被深深震撼。多年來,他一直敬仰關公,關公精神在生活中也給予了他很大力量。在他看來,運城作為關公故里,用精彩紛呈的活動將關公文化、關公精神呈現出來,非常了不起,對他們來說也是一次學習。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紀念活動中有一個團隊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甘肅牛站非遺高蹺“醉關公”小林子團隊。隨著鏗鏘的鑼鼓聲,表演者們踩著兩米多的高蹺依次出場,充滿地方特色的表演,不僅讓大家欣賞了甘肅牛站別具一格的踩高蹺非遺藝術,也領略到了小林子獨特的表演。團隊成員小尹告訴記者:“自16歲開始學藝,如今已有18年?!边@是他們團隊第一次來到關公故里進行表演,感覺很興奮,也感受到了運城人民的熱情。他們會繼續演出,同為弘揚關公文化貢獻力量。
市民劉女士很開心能夠在自己家鄉看到“醉關公”表演,“這既讓我們看到甘肅非遺的魅力,也讓我們看到了關公文化在其他地方的影響力,作為運城人,我們感到非常驕傲”。
當天,為朝拜嘉賓精制的1864碗“關帝長壽面”和紅糖油糕展現了河東飲食文化與關公文化的巧妙融合,進一步增進了信眾與關公之間的情誼。
關公作為一個文化符號,凝聚著全球華人的夢,夢里有愿景、有期冀,也有為人處世的規范和準則。關公誕辰,慶典活動是載體,精神傳承是目的。這一鮮活生動的表達,讓人們深深領略到了關公文化的魅力。
記者 王捷 攝影 記者 茹雅 薛麗娟 王捷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