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4-07-24
記者 楊紅義 柴瑜竟
首創廉旅融合旅游演藝節目《鏡之光·蓮之旅》,活態傳承煥發新活力;盤活閑置農房,發展特色民宿,解鎖“詩與遠方”的共富密碼;從“景點旅游”升級為“全域旅游”,各大文旅配套項目建設如火如荼……
近年來,夏縣聚焦“五大文化”,把文旅產業融合發展作為實施“文化強縣”戰略的重要內容,緊扣“吃住行游購娛”等要素,抓項目、打基礎、促提升,持續完善配套設施,依托文化旅游資源優勢,積極制定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努力提升旅游熱度,推動夏都文旅出圈出彩。
文物傳承:從“靜”到“動”
今年“五一”期間,備受矚目的《鏡之光·蓮之旅》旅游演藝節目在夏縣司馬溫公祠盛大上演。隨著劇情推進,游客跟隨演員的腳步,穿梭于涑水書院、余慶禪院、碑廊等地點,“司馬光砸缸”場景、警枕十九載編著通鑒、誠信賣馬、厚葬發妻等具有代表性的司馬光事跡一一再現,使這位歷史名臣勤政愛民、廉潔奉公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據悉,《鏡之光·蓮之旅》于去年9月28日首演,共6幕,一步一故事、一步一歷史,將舞臺背景和景區原有風貌相結合,將文藝演出和歷史故事相結合,不僅是一場視覺和聽覺的盛宴,更是一次心靈的觸動。
“這個廉旅融合演藝項目活化了司馬光的‘勤、誠、儉、廉’精神內涵,使游客在欣賞演出的同時受到精神洗禮。”司馬溫公祠景區負責人介紹,“我們致力于依托具有地域特色、思想精深、藝術精湛的廉潔文化旅游品牌,把司馬溫公祠打造成學生研學基地、家風家教傳承基地、黨員干部廉政教育基地和文化旅游基地。”
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夏縣歷史文化悠久,文物資源豐富,全縣已公布各類不可移動文物391處,包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處。作為國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司馬溫公祠,在強化文物本體養護管理同時,有序推進文物活化利用,如今成效初顯。
此外,夏縣還通過文物展覽活化歷史。今年2月,“夏墟文明”夏縣歷史文物陳列展覽于夏都體育中心正式對公眾開放,用147件/套館藏文物展示了從新石器時代到現代夏縣的歷史發展脈絡,呈現了夏縣文化在中華文明起源、傳承賡續中發揮的歷史作用。
轅村遺址出土的石雕蠶蛹與西陰遺址發現的半顆蠶繭、商早期的青銅爵杯、禹王城遺址的陶范……在位于夏都體育中心二樓的夏都文物文創文化展廳,“夏墟文明”展區陳列著夏縣博物館收藏的陶范、青銅器、陶俑、瓦當、文字磚等131件文物,以及在西陰遺址、師村遺址、轅村遺址等處發掘的16件文物。一件件古樸的文物,讓時間和空間在這里凝固,方寸之間,一覽千年。
鄉村旅游:從“活”到“火”
盛夏時節的祁家河鄉,群山疊翠、林海綿延,蟬鳴鳥叫此起彼伏,中條風光一覽無余。金樓山腳下的前坪村,兩河環抱,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負氧離子高達每立方厘米7000+。村口一塊刻有“抱璞”字樣的巨石十分醒目,與整個村莊回歸本真的氣質渾然一體。巨石對面有一座造型別致的水門,從后山引來的山泉水長年流淌不息,其上鐫刻的“飲水當思源,做人不忘本”十個大字振聾發聵。
黃泥墻立面、“土頭土腦”的馬村代銷店,爬滿紫藤的農家籬笆小院,靜靜旋轉的防腐木景觀水車……漫步于前坪村馬村自然莊,沿著深褐色的石板路前行,處處皆景,處處怡情,勾起人們無盡鄉愁。
“我們依托金樓山景區豐富的旅游資源和國家級‘天然氧吧’的金字招牌,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傾力打造集生態康養、休閑度假、果蔬采摘于一體的原生態民宿村。”祁家河鄉黨委書記趙愛芳說,“縣財政局硬化道路、鋪設污水管網、安裝路燈,縣鄉村振興局實施綠化美化、提升旅游服務設施,縣交通運輸局建設沿黃驛站,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外面看是五千年,走進去是五星級。由“夏語之旅”打造的云水澗民宿,仿真茅草門頭抓人眼球,4個獨立房間分列一側,東北水暖炕、草帽燈等元素加星空頂現代設計,香噴噴的農家小米湯和起糕饃……今年,前坪村“云水澗”民宿成為山西省“黃河人家”,目前正努力創建國家級民宿和“條山驛”甲級民宿。
泗交鎮西溝村正申報全省鄉村旅游重點村,總投資達1.5億元、擁有60座徽派獨棟院落的“隱溪里”民宿度假村悄然崛起。
打造鄉村特色旅游產品,有助于提升鄉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競爭力,促進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一環。近年來,夏縣以“鄉村游”為切入點,在全縣范圍內甄選餐飲、住宿條件較好的鄉村旅游綜合體,積極推薦申報創建鄉村旅游重點村和精品民宿品牌,并對標國家、省、市相關標準指導創建工作。
夏縣鄉村旅游特色產業風生水起。
項目建設:從“有”到“優”
河東東街延長線盡頭,介公大道北側,橫空出世的介子推文化產業園,以“華夏忠孝第一人”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世人關注。
從空中俯瞰,介子推文化產業園自北而南分布著墓區、文化景區和商業區三大部分,其核心區域——墓區和文化景區南北朝向、東西對稱,賡續著中華民族的傳統建筑風格。
沿中軸線進入景區,自南而北的石牌坊、木牌樓、獻殿、享殿、介母祠古色古香,令人心生敬仰。以南北中軸線為界的東、西兩苑,分別對應“孝”“忠”兩大主題。東苑致孝堂前,臥冰求鯉、百里負米、蘆衣順母等“二十四孝”主題青石雕像栩栩如生;西苑精忠堂前,張亮、文天祥、周亞夫等老百姓耳熟能詳的36位忠臣仿真石雕蔚為壯觀。據悉,介子推文化產業園按照國家4A級旅游景區標準打造,將成為夏縣乃至全市4A級旅游景區的一支新生力量。
“誰能想到,幾年前這里還是一片空白。”說起文化產業園的由來,介子推文化研究會秘書長劉建設感慨萬千,“從最初的巴掌大一塊墓地到如今的文化產業園,將歷史名人和典故具象化,縣委、縣政府真是用盡了心思。”
2020年8月,夏縣立足發揚光大介子推忠孝文化等五大文化,進一步深入挖掘忠孝文化的精神內涵和時代價值,決定在原有墓區的基礎上建設介子推文化產業園,并將其列入夏縣十大“標志性、牽引性”工程。
一個項目,就是一個新的增長點;一批項目,就是一個新的增長極。繼司馬溫公祠景區成功創建國家4A級景區之后,夏縣又實施了堆云洞國家4A級景區創建項目和宇達青銅文化產業園3A級景區創建項目。在對現有旅游景區配套設施進行提檔升級的基礎上,又實施了總投資1.74億元的西陰考古博物館項目、占地約105畝的奧特萊斯購物廣場項目,以及對照國家級度假區質量標準的泗交康養旅游度假區項目。
泗交鎮有著天然的資源優勢,森林覆蓋率88%以上,負氧離子含量高達每立方厘米10000+,被譽為“中國天然氧吧”。泗交康養旅游度假區項目是夏縣發展文旅的核心工程、龍頭項目,以黃河一號旅游公路和中條山生態廊道為脈,橫跨瑤峰鎮、泗交鎮和祁家河鄉,串點成線、串珠成鏈,意在打造集休閑康養、健身娛樂和生態旅游于一體的綜合性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目前,度假區核心區泗交鎮板塊基礎設施已初見雛形,悅夏廣場已向游客全面開放,綜合服務中心正加緊建設,一個全域旅游的新增長極呼之欲出。
因時而動,順勢而為。走好文旅融合發展之路,夏縣將乘勢而上、御風而行,讓文化更有活力、旅游更有魅力,為夏縣高質量發展注入不竭的動力!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