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07-15
運城晚報訊(記者 樊朋展 通訊員 武阿蘭)晉商文化和冬棗產業相碰撞,會產生什么樣的火花?7月13日,2024·山西臨猗第六屆鮮棗產業發展推介周暨晉商溯源交流活動在牛杜鎮猗頓文化園開幕。推介周的主題為“新質生產力 鮮棗新動能”,旨在通過舉辦國家級棗業學術研討、晉商溯源交流、產業觀摩、產品推介、文化惠民、研學實踐、果業公園二期開園儀式、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座談等系列活動,全方位展示推介臨猗棗業發展新成就,深層次挖掘傳承晉商精神,將優秀傳統文化和現代科技創新結合起來,推進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進一步叫響“臨猗冬棗”品牌,集聚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開幕式上,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林業果樹研究所首席專家姜全為臨猗縣授牌“棗產業技術臨猗縣示范基地”。開幕式舉行了簽約儀式,與會嘉賓還參觀了猗頓文化館及廟上鄉百畝設施冬棗示范基地,對臨猗農業發展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
“深入挖掘和傳承商祖文化,將其融入品牌建設中,讓我們臨猗的冬棗更具吸引力和市場競爭力。同時,我也希望棗農一定要把好質量關,不斷提升果品質量,增加經濟效益,助力臨猗水果走向更大的舞臺。”開幕式上,運城市萬華果品有限公司與澳大利亞農業集團(山西)供應鏈管理公司進行農產品產銷對接簽約后,萬華果品有限公司的負責人王萬保說。
活動現場,臨猗縣的14個鄉鎮分別在會場設立了展示區,集中展示了各具特色的“特”“優”農產品、非遺文創產品等。
“嘗了各鄉鎮的水果,看了廟上鄉設施冬棗示范基地,我非常吃驚,沒想到臨猗的設施農業做得這么好。作為一個臨猗人,我相信我們臨猗的果業發展會越來越好,不僅可為臨猗創造財富,同時也能把臨猗宣傳出去,讓臨猗深厚的文化底蘊、歷史底蘊也走出去。”受邀嘉賓吉琨璋說。
臨猗縣現有棗樹面積20萬畝,設施大棚11萬畝,年產量達3億公斤,年產值達21億元,跨入“中國棗業十強縣”行列,先后獲得“全國經濟林建設先進縣”“全國最大的優質鮮食棗示范基地”“全國設施冬棗科技創新基地”“山西省經濟林建設十強縣”等榮譽稱號。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