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

國機集團十年全面幫扶平陸,續寫“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弟兄”新篇章——

為了二十萬父老鄉親

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4-07-01

本報記者 解世忠 范 娜

開展“同舟工程”項目,幫助困難群體渡過難關;發揮比較優勢,構建富民興村特色產業體系;推動“三個課堂”建設,助力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64年前,發生在平陸的“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弟兄”事件,唱響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共產主義凱歌;

64年后,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機集團”)十年沉潛平陸展開的全方位幫扶,再次唱響這一偉大精神。

2014年以來,國機集團認真遵循中央及省、市、縣關于脫貧攻堅、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的精神和要求,緊密圍繞各個階段的幫扶重點,統籌配置資源,先后捐資6100萬元,為平陸的20萬父老鄉親貢獻了“國機力量”,為央企推動中國式現代化蹚出了“國機路徑”。

關家窩村24個高標準溫室大棚。 本報記者 陳方斌 攝

從生命到生活

“共產黨就是好!”

“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弟兄”事件雖已過去了半個多世紀,但其所演繹的人間大愛,所凝聚的“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精神,所釋放的社會正能量,至今仍在神州大地廣為傳頌。

如今,在事件的發生地——平陸縣常樂鎮張家溝村,六十一個階級弟兄紀念館里陳列的珍貴資料、圖片和實物,生動還原了當年全國上下團結一致、齊心協力搶救民工生命的感人事跡。

站在六十一個階級弟兄紀念館前,張家溝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贠衛國感觸良多:“2014年恒天集團(于2017年并入國機集團)駐村幫扶之前,游客慕名而來后只能看一場改編的《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弟兄》的電影。”

第一任駐村書記景小川帶領幫扶工作隊,跑項目建紀念館,打造紅色教育基地;在紀念館旁修建8孔窯洞,供游客休息;在村中栽竹子,美化綠化環境,使張家溝村發生了明顯變化。

漫步張家溝村,青色的房屋掩映在一片綠意之中。這個只有300多口人、曾藏在“深閨”無人識的小山村,如今已成為全省第一批生態宜居示范村、省級生態治理村、省級愛國教育基地。

“每天都有300多人來參觀,我們的旅游產業發展起來了,帶動了農產品銷售和農家樂發展,村民吃上了旅游飯,脫貧戶人均純收入從2015年的5200元,增長到2023年的12882元。”贠衛國說。

從生命的營救,到生活質量的提升,張家溝村在國機集團的幫扶下發生了華麗蝶變。相同的蝶變,還發生在圣人澗鎮的毛家山村。

曾經的毛家山村,地處深山,土地貧瘠,落后閉塞。半個多世紀前,毛家山村群眾有幸迎來了改變他們命運的天津知青。隨后的10年間,在先后5批、107名知青的不懈努力下,毛家山村實現了通電、通車、通水,農業半機械化、糧食產量翻番。

2019年,國機集團為毛家山村發展再添一把火——捐資30萬元用于該村的“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項目。

而今的毛家山村錦上添花。知青大院內外墻、展覽室后墻、磨坊南墻等墻面,精心噴涂了充滿特色的文化圖景,主干道兩側更是草木繁茂,仿佛一條綠色的綢帶蜿蜒伸展。一座面積達2000平方米的小公園里,綠樹成蔭,小徑通幽,為村民們提供了一個休閑娛樂的生態氧吧。

“項目實施后,對毛家山村的歷史文化、知青文化起到了積極的宣傳作用。我們的村容村貌得到提升,村民的生活環境得到改善。”毛家山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高懷珠介紹。

生活質量得以提升的,不只這兩個村。自2020年以來,國機集團致力于困難群眾幫扶,把黨的關懷關愛送到了更多困難群眾身邊,受助群眾情不自禁地發出“共產黨就是好”的肺腑之言。

提起國機集團和當地民政部門的幫扶,圣人澗鎮東延村61歲的張增邦紅了眼眶。6年前,他的兒子車禍后導致全身癱瘓,生活無法自理。正是靠著國家和政府提供的救助金和特別照顧才挺了過來。

“給他治病,照料他的一日三餐,喂他吃藥、擦洗翻身,幫他鍛煉……6年時間,前前后后花了100多萬元,孩子的情況也一年比一年好。共產黨真好,國家政策真好,不然這個家早就散了。”張增邦感激不已。

與張增邦一樣享受到國機集團幫扶的,還有圣人澗鎮王崖村“00后”女孩梁衛瀟。

梁衛瀟目前就讀于中國政法大學,父母早年離異,母親衛榮是一名二級重度殘疾人,行走不便。母女二人的生活,只能依靠衛榮平時制作一些手工藝品、打零工的微薄收入來維持,生活十分窘迫。了解到她們家的情況后,2022年以來,縣民政局和國機集團每年為她們送去臨時救助金5000元。

“這5000元救助金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大改善,我女兒今年還準備考研……”坐在特制輪椅上,衛榮激動地說。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2020年,國機集團啟動了“同舟工程”幫扶項目,通過入戶核實、實地調查、會議研究、張榜公示等一系列程序,對那些因殘、因學、因災、因病等經政府救助后仍困難的家庭施以援手,再次救助。截至目前,“同舟工程”幫扶項目共救助231人,發放救助資金共計110萬元。

“幫扶項目的落實,充分體現了央企履行政治責任、社會責任的格局與擔當,不僅是‘救急難’工作的重要載體,也是各部門探索社會力量參與‘救急難’的有效嘗試,切實為平陸縣困難群眾提供了應急性、過渡性生活救助。”平陸縣民政局社會救助中心主任張旭升說。

國機集團還出資10萬元,資助了50名平陸縣特困中小學生。

扶危濟困,捐資助學,國機集團的愛心,也延伸到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

平陸縣人民醫院設備科主任趙建勛介紹,去年,國機集團結合鄉鎮衛生院設備配置需求,拿出定點幫扶資金50萬元,用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備購置。

2023年11月,新購置的17臺制氧機、16臺心電監護儀、26套便攜式氧氣瓶(10L)、38臺霧化器,已應用到圣人澗鎮、常樂鎮、曹川鎮、張店鎮等13家鄉鎮衛生院,為進一步提高鄉鎮衛生院醫療服務能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銜接鄉村振興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從生活到生產

“社會主義就是好!”

對國機集團來說,扶貧濟困、改善群眾生活只是基本,發展產業、帶領群眾共同富裕才是根本。

張村鎮辛店村的國機平陸玉露香梨示范基地,脫貧戶仝創壽的梨樹地里,一臺嶄新的彌霧機正在進行打藥作業。

“這里有12畝梨樹,我在這塊地種了七八年。梨樹在生長過程中,每年要打9次—10次藥,打藥是梨樹管理環節最大的投入。以前都是人工打藥,每畝費用是55元—60元,而且如果操作不當,還會危及打藥人的健康。現在用彌霧機打藥,一畝地才20元,效率也大大提高了,一早上就能打幾十畝地。”仝創壽高興地說,去年一畝地純收入5000元,他在縣城買了一套單元房。

在辛店村種植戶史朝霞的桃樹地里,一臺除草機正在開展除草作業。只見機器駛過,原本綠油油的青草瞬間變成了碎渣,并被攪進了土里,將變成有機肥。

史朝霞經營果園有20多年了,目前承包了50多畝地。她說:“過去除草用的是人工,這么多地得雇4個人干4天,工資得2000塊錢。現在用機器除草,輕松多了,除這一片只要1000塊錢。省錢了,效率也高了,一天就能除完。”

彌霧機、除草機,是國機集團捐贈給平陸縣鑫店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國機集團還捐贈了秸稈粉碎機、旋耕耙、施肥機,以及兩輛拖拉機。

“現在農村勞動力短缺,果農年齡偏大。去年,國機集團捐贈了兩臺拖拉機和10套配套農具,減輕了勞動強度,提升了果品品質。依托這些農具,合作社在提供集約化服務方面作用更加突出。”平陸縣鑫店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辛店村黨支部書記仝磊介紹道。

這些農機,除了以低于市場價20%的費用為種植戶服務外,還對五保戶、監測戶和重度殘疾戶提供免費服務。種植戶的果品管理開支降低60%,村集體經濟收入也不斷增加。

辛店村是國機集團定點玉露香梨生產基地、運城市出口水果定點基地,全村共有梨、果、桃標準化栽植面積1500余畝。在這些現代化農機的加持下,果農的畝均純收入在5000元—8000元。

“今年,國機集團的幫扶項目是捐贈轉運車,把果品從田間地頭直接轉運到冷庫,更大程度地減輕果農的搬運勞動強度。”仝磊說。

在減輕農戶勞動強度、扶持農村產業發展方面,國機集團在給辛店村捐贈現代化農機具之前,就已經為張村鎮關家窩村建了24個高標準溫室大棚。

2019年,國機集團幫扶人員發現,關家窩村灘地土壤肥沃、日光充足、交通便利,雖然大棚較多,但均為簡易大棚,設施簡陋、收益不高,遂決定對傳統大棚進行優化提升。

在推進土地流轉、舊棚拆除過程中,幫扶人員逐戶逐人做工作,從選址到設計,從施工到經營,3任幫扶團隊一任接著一任干,花費了大量的心血精力,最終建設了24個高標準溫室大棚,打造出具有一定規模的現代農業產業園。產業園現種植草莓、吊瓜、香瓜等,每年可為村集體帶來24萬元的收入。

村民趙百偉在產業園租了六個大棚種植草莓,他說:“我們家種草莓六七年了,除了租賃產業園的大棚,在其他地方還有五個大棚。自己建棚,一個棚需要30萬元,成本高不說,而且3年才能回本。在這里租大棚,省了前期的建棚投資,也沒有其他的負擔,自己只管種,一畝地純收入達1萬元。”

這兩年,國機集團又陸續在關家窩村新建了6個冬棗大棚、3個蔬菜大棚。產業園的規模在逐步擴大,種植的果蔬種類也在不斷豐富。

“村里現在有各種大棚120個,在國機集團的扶持下,果蔬種植規模越來越大。”關家窩村黨支部副書記劉娜介紹道,國機集團的幫扶是全方位的,除了產業發展,還有基礎設施、生活環境、文化活動等各個方面。

發展產業,人才是關鍵。

國機集團重視高素質農民的培訓工作,2020年—2024年,共撥付培訓資金130萬元,累計培訓1.3萬人次。每次培訓都會聘請市、縣農業農村系統的高級農藝師,以及鄉土專家現場教學,對植保方案、病蟲害防治、果樹修剪、施肥等內容進行手把手的輔導。

這幾年的培訓范圍包括圣人澗鎮、部官鎮、張村鎮、常樂鎮、張店鎮等鄉鎮的種植戶。圣人澗鎮南村果農孫海生就是吃到培訓紅利的種植戶之一。

孫海生雖已年過花甲,但他是個喜歡嘗試新事物的時髦果農。

“我種蘋果樹30多年了,以前只種了四五畝。這幾年每年都參加國機組織的培訓,學到了很多關于蘋果樹、梨樹、桃樹的種植、修剪、管理知識。知識面廣了,栽的品種也就多起來了。”孫海生說,前幾年他又承包地栽了梨樹、桃樹。現在蘋果園只有兩畝了,梨樹種了5畝。去年進入盛果期,賣了近7萬元。桃樹也種了兩畝多,今年也到了盛果期。現在,他們家的年收入在10萬元左右。

此外,孫海生每天都會在抖音上發布各種水果管理的短視頻,被網友親切地稱呼為“時尚大叔”。他感慨地說:“以前想都不敢想能有這樣展示自我的機會,是如今社會的好政策,為咱老農民搭建了這樣廣闊的舞臺,盡情展現風采,追求夢想。歸根結底,還是社會主義好啊!”

從生產到生態

“新時代就是好!”

錨定產業,真幫實扶。國機集團精準錨定每一個產業,做強做大產業鏈條,進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生態。

平陸光照充足,海拔高,溫差大,適宜眾多作物生長。全縣有30萬畝山果林,尤以蘋果、玉露香梨等聞名,是天然的水果種植園。

為了消化當地水果,更好地提升果品附加值,進一步延鏈、強鏈、優鏈,2023年,在國機集團的支持下,平陸縣開始建設元氣嶺(山西)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萬噸果汁生產項目。同時,在國機集團的牽線搭橋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為平陸果業和果汁研發進行科技攻關,徹底打通了農業產業鏈產前、產中、產后痛點堵點。

如今,元氣嶺萬噸果汁生產項目已進入試運行階段。步入果汁廠生產車間,一瓶瓶罐裝果汁在先進的流水線上有條不紊地快速運行。

“我們一共建設了3條生產線,這是其中一條。還有一條是榨汁生產線,目前正在調試設備。邊上那條是果脆生產線。”元氣嶺(山西)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吉林介紹道,項目預計8月份左右正式投產。

吉林說,以前針對一個果園的水果,客商只收購其中30%—40%的標準果,太大或太小的果品都不要。農民嫌麻煩,只想把整個園子的水果一起售出。客商想要好的,果農想整園銷售,這是一個難解痛點。建了果汁廠后,農民就可以按照公司提供的方案管理,公司會收購他們整個果園的水果。

果汁項目的落地,不但幫助農民抵御了市場風險,兜底保障了農民收入,避免果賤傷農現象的發生,而且通過延伸產業鏈,拓寬了農民的增收渠道,讓年邁的果農在家門口實現幸福養老。同時,還實現了“國機、政府、高校、企業、消費者和農民”六方多贏的產業幫扶效果,蹚出了一條央企賦能、高校攜手助力幫扶地區產業可持續循環、高質量發展的可持續道路。

國機集團不僅延長水果產后的產業鏈,還努力提升水果產前管理技術,建立了一套全鏈條長效機制。

6月24日,在張店鎮軨橋村劉滿星的梨園里,一個個青綠色的梨子掛在枝頭,顯得生機勃勃。

劉滿星說,這片梨園跟以前大不一樣。以前這時候,梨子都套上袋了,今年他采用的是國機集團引進的“零農殘免套袋”技術,梨子不但沒受病蟲害侵擾,而且梨面又干凈又光滑,沒有一點瑕疵斑點。

“零農殘免套袋”技術,是農業農村部規劃設計研究院基于蘋果套袋面臨的成本高、勞動力缺的問題,通過十多年的研究探索,逐步形成的一套完整的蘋果免套袋技術體系。該技術不但解決了蘋果套袋問題,也解決了部分病蟲害的防治問題,達到替代化學農藥使用率60%、生產成本節約30%至50%的效果。

國機集團駐平陸掛職副縣長孟凡雨,獲悉“零農殘免套袋”技術信息后,敏銳地覺察到這是平陸果業的一次躍升機會,也是平陸果農抵御市場風險的一道“護城河”。在平陸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他的牽線搭橋、積極推動下,農業農村部專家來到平陸,召開了技術推廣會。

今年,在國機平陸電子商務中心的組織推廣下,平陸縣果桃梨推廣試驗近千畝,目前整體效果明顯,果農每畝地減少投入1000至1500元。

“說實話,國機集團對咱平陸老百姓是真好呀,生產物資送上門,技術服務全程管,產下的梨又保收。我這一年除了種好地,其他什么都不用操心。”劉滿星發自肺腑地感慨道。

劉滿星經營梨園已有12個年頭,目前經營了18畝。以前在管理上他一竅不通,導致沒有收益或收益不高。自從加入平陸縣神鷹果品專業合作社后,對方從管理、技術、信息等方面,給他提供了很大幫助。

“這幾年收益好起來,2020年掙了13萬元,這是種梨后收入最高的頭一年,我買了一輛小汽車。”指著停在地頭的一輛哈佛牌汽車,劉滿星高興地說,去年掙得更多,18畝梨園純收入26萬元,今年收益還值得期待。

如今,梨園已成為劉滿星全家的寶貝。得益于這個梨園,他家不但買了車,還在縣城買了房,村里的房子也翻修成了五間寬敞的大平房。看著一家人的生活發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劉滿星臉上笑意盈盈,滿心歡喜地說:“瞧瞧這日子的變化,不就說明咱們正處在一個美好的新時代嘛!新時代就是好!”

梨農享受到了國機集團引進的“零農殘免套袋”技術的實惠,部官鎮西太村也因國機集團支持建設的農業采摘示范園而受益。

置身西太村國機平陸現代農業采摘示范園,一果難求的櫻桃早已售完,兩名六十多歲的村民正在櫻桃地里除草。

西太村脫貧戶崔叢變就是其中之一。

“我以前都是在其他地方打零工,收入不穩定,現在在櫻桃園務工,日工資80元,而且是日結。每個月除了能領到按時發放的工資,還能順便照顧家里的老人,我非常滿意。”她說。

該示范園分南北兩區,南區種植的是溫室大棚櫻桃,包括3個新型EPS海榮模塊日光溫室大棚、4個土建日光溫室大棚和3個磚墻日光溫室大棚。2022年,首批掛果的5個棚,每棚產值13萬元左右。2023年每棚增產50%,產值達20萬元。北區是2022年發展的露天櫻桃種植區。大棚種植與露天種植互為補充,形成了一個完整立體的產業鏈,引導群眾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創業增收。

部官鎮黨委書記張嵩說:“春節前上市的大棚櫻桃銷售非常火,最貴的時候賣到了300元一斤,折算下來,一粒櫻桃就能賣到10元—15元,就這還供不應求。產業園不僅每年為西太村集體經濟增加了40萬元,還帶動了附近村的櫻桃產業發展,甚至吸引了外省的櫻桃種植戶前來參觀學習。”

水肥一體化設備、自動控溫設備的應用,以及大連櫻桃專家的實時指導,一系列舉措使示范園的櫻桃商品率保持在90%以上。目前,該示范園已成為全省管理水平和科技化程度最高的產業園之一。以高科技、高質量、高效益為標志的未來農業,在這里播下星星之火。

在致力構建農業產業生態的同時,國機集團還高度重視構建教育生態。

2019年—2022年,國機集團持續加大平陸縣教育幫扶力度,累計投入培訓資金410萬元,惠及平陸縣35個中小學校、2600余名教師、2.7萬余名學生。

2023年,為了加快“三個課堂”建設,借助信息化手段助力實現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平陸縣教育體育局利用中國志愿服務基金會國機集團扶貧濟困專項基金,在第一初中、第一小學、第二小學3所優質學校,安裝了3套全鏈接教學服務設備,開設了專門的精品錄播教室,使全縣368套多媒體設備實現互聯互通。

“我們通過教育城域網實現名校課堂網絡共享、名師課堂互通、專遞課堂互動、遠程課堂教學觀摩研討,還通過巡課系統實時查看全縣中小學368個班級課堂的教情學情,實現了精準教學。”平陸縣教育體育局電教股股長劉恩茂介紹,通過國機這個項目,縣城學校的優質資源能夠和鄉鎮學校形成共享。

步入平陸縣第一初級中學4樓的精品錄播教室,便處于攝像頭的監控范圍。學校電教老師一打開教學服務設備,設備就開始自動錄播,并且能夠自動聚焦,鏡頭也可以能夠自如地切換。

“以前把全縣的老師學生集中起來學習,非常費力,現在只要一個通知,就做到了。”劉恩茂說,這個項目覆蓋了全縣中小學校的1713名教師、11136名小學生和4982名初中生,減少了城鄉間觀摩教學、示范教學、教研活動師生人力的投入,以及學校財力的投入,使學校更好地把財力投入到教育教學創新工作上。

自3月份至今,全縣28所學校利用設備錄制上傳資源7594件,訪問量達18474人次。同時,讓名師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傳幫帶”作用,讓鄉村726名教師和3005名學生享受與城區學校同樣的教育資源,降低了鄉村學生及家長的教育成本,讓農村孩子在家門口也能夠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

憶往昔,為了平陸六十一個階級弟兄的生命安全,“國藥集團”立下汗馬功勞,載入史冊;

新時代,為了國定貧困縣平陸的二十萬父老鄉親步入全面小康社會,“囯機集團”全面幫扶,續寫史冊;

新征程,為了讓脫貧縣平陸的二十萬父老鄉親過上更好的日子,“國機集團”不懈奮斗,正書寫新的歷史!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