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fā)布者:時間:2024-06-15
□記者 楊穎琦

“馬上畢業(yè)了,想在畢業(yè)前給自己留點紀念。”“昨天晚上在抖音上看到運城博物館有集章打卡的活動,一大早就從聞喜趕了過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雞蛋’要領,我今天也是來領‘雞蛋’的。”……這個夏天,因為一個精美的集章打卡本,“好運之城”熱鬧非凡。酷熱的天氣擋不住年輕人的熱情,6月13日,運城博物館免費發(fā)放集章打卡本的最后一天,依然迎來了大批探寶“粉絲”。大家?guī)е郫B板凳、遮陽傘和水杯,在運城博物館前有序排起長隊,等候許久,終于領到了“愛的號碼牌”。
眼下,年輕人越來越熱衷于集章打卡。數(shù)據(jù)顯示,在購物網站搜索“旅游集章本”,多家店鋪的集章冊銷量過萬。從5月至今,山西、河南、福建三省文旅部門聯(lián)合小紅書,發(fā)起“古建進階指南”話題活動,推出概念視頻《古建是個笨東西》,并落地覆蓋9座城市的3條進階探古線路和配套集章打卡活動。新奇有趣的集章打卡玩法,吸引大家參與探索更多“古建故事”,并帶動“搜集古建”相關話題曝光量破2.5億。運城、福州、開封等地成為新晉熱門古建打卡地。

在運城古建持續(xù)“破圈”的今天,運城文旅部門“趁熱打鐵”,聯(lián)合我市11個景點,在6月開展“南風晉運——運城國寶巡游打卡”的免費集章活動,并在運城博物館等5個景點免費發(fā)放設計精美的集章打卡本。活動一經推出,受到了廣大“集友”們的熱烈歡迎,打卡本更是“一本難求”。在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上,成功領到集章本的網友們各種花式曬圖,并分享他們的集章打卡攻略;沒領到的網友則在“運城文旅”的官方賬號下喊話“加印”。
集章,讓城市有了全新的打開方式。設計精美、色彩鮮艷的印章,讓古建筑、文物有了新的生命力,也讓一度沉寂的博物館、古建筑再度火熱起來。一枚枚印章,對應著一件件古老的文物、一座座古建筑及其背后一段段悠久的歷史,讓傳統(tǒng)文化以一種古老而又新奇的方式走進年輕人的心中。各類旅游印章以城市符號為依托,將文化創(chuàng)意融入文旅消費中,以印章串聯(lián)起城市的各個景點,彰顯城市的創(chuàng)新活力,深受年輕人的喜愛。
“印章是一個入口,能夠激發(fā)大家探索文化的興趣。考慮到古建的不可移動性,我們希望通過有趣的印章吸引更多人關注運城,并走進博物館和古建筑,了解我們的河東文化。”運城博物館文化產品開發(fā)中心負責人張幻幻說。
印章是中國獨特的傳統(tǒng)藝術。據(jù)史料記載,印章起源于我國殷商時期。上至帝王、文武百官,下至平民百姓、工商往來,無不以印章取信。除了實用功能,印章也被賦予藝術屬性,各種具有觀賞價值的印章應運而生。隨著文字歷史演變及印章審美和制作技藝的不斷發(fā)展,不同朝代的印章帶有鮮明的時代特征,產生了流派紛呈的文人篆刻藝術。
相關學者認為,印章是中國古老的文化符號,在年輕人中興起的蓋章文化,可以說是傳統(tǒng)文化的當代呈現(xiàn),對于蓋章愛好者而言,集章打卡也是通往當?shù)匚幕囊簧却翱凇S媚贻p人時下流行的話來說,蓋章既有文化感,又提供了情緒價值。在運城博物館一樓的蓋章處,剛剛領到“小紅本”的高三畢業(yè)生王欣怡正在認真翻閱本子里的古建圖樣,生怕一不小心蓋錯印章。剛剛參加完高考的她,在視頻網站上刷到了運城文旅組織的蓋章活動,6月13日5時,王欣怡就和姐姐一起來到運城博物館排隊領號,期待屬于自己的集章本。在她看來,印章既有文化屬性,也有可收藏性,“過去,我們在一件物品上蓋章,可能代表‘它屬于我’的意思。現(xiàn)在,蓋章更多意味著‘我來過這里’‘我參與過這項活動’,很開心能參與到家鄉(xiāng)的文化活動中。”
“之前在其他城市旅游時就見過這樣的集章本,在小紅書看到我們運城文旅也出了這樣的活動,今天一大早就趕了過來。我們已經購買了兩年的運城旅游年卡,基本上把運城的景點都逛遍了,這次為了蓋章,要去重走一遍。”一大早驅車從聞喜趕到運城博物館的王女士說。
今天,“蓋章式旅游”為年輕游客的旅行帶來了更多樂趣,促進他們對景點多樣性的探索意愿,有助于發(fā)現(xiàn)更多“隱藏”景點和極具地方特色的獨特體驗。同時,這種旅游方式具有更強的互動性和儀式感,游客需要到訪各色景區(qū)或特色地點,這種親身參與的過程使得旅行變得更有紀念性。作為一種具有現(xiàn)場感的紀念方式,集章正成為年輕人旅行中極具儀式感的重要一項,大家以特別的方式感受時代脈搏,留存旅行記憶。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fā)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fā)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