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4-06-14
本報記者 孫 雄 通訊員 李則昕
非遺體驗、理論宣講、義務理發、普法宣傳、科學普及、反詐防騙、健康義診、技能培訓、文藝匯演……今年以來,我市充分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借鑒傳統的“趕集”形式,推出了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集市”,讓群眾在“集市”上享受到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志愿服務,感受到“趕大集”帶來的熱鬧和親切、快樂和充實。
文明風起巷陌間,春風化雨潤心田。為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建設,我市圍繞群眾生產生活實際,聚焦群眾所思所想所盼,廣泛開展集中、定期、分眾化、多樣化、便捷高效的“文明集市”活動,不斷增強文明實踐活動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推動文明實踐融入群眾生活、走進群眾心坎。
擺攤設集
文明風吹拂街巷
文明,不僅體現于城市建設的硬環境,更體現于人文素養的軟實力。“文明集市”聚合文化、醫療、民政、教育等各方資源,將服務送到百姓身邊,不僅惠及群眾,更成為城市文明的符號和嶄新名片。
“大爺,血壓有點高,一定要按時吃降壓藥。”在體檢義診“攤位”前,運城耳鼻喉醫院的志愿者為市民測量血壓,并科普健康知識;另一邊,來自運城市按摩協會的志愿者根據市民的身體情況及不同需求,用對應的按摩手法進行推拿按摩,其精湛的技藝得到現場市民一致好評。4月12日,鹽湖區東城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文明集市”活動在中心城區航天公園舉辦。該活動匯聚多部門力量,以接地氣、具活力、有溫度的志愿服務方式,將“趕集日”變成了“惠民日”,把暖心貼心服務送到群眾的家門口。
6月9日上午,萬榮縣文化館,“我在文明實踐中心過端午”暨“文明集市”活動火熱開市,以“剪紙走秀+非遺體驗”的形式,為現場群眾帶來了一場極具觀賞性和文化韻味的端午非遺盛宴。在非遺“集市”上,10個“攤位”整齊排列,傳統香包、剪紙、面塑、手工葫蘆等非遺作品集中亮相,非遺傳承志愿者現場為大家教授面塑技法、剪紙技巧等,讓來往群眾近距離感受非遺的魅力。
“真是太好了,以前要享受到這些服務得跑老遠,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了。”近日,垣曲縣杏林社區聯合各包聯單位為轄區居民精心策劃了一場便民服務活動。活動內容涵蓋多方面,從理發、血壓血糖檢測到健康知識小課堂、法律咨詢、政策宣講、電影放映,從小朋友的自助零食、消暑綠豆湯到家電維修、管道疏通等,各種服務一應俱全,滿足了居民們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需求,群眾對“集市”各項服務贊不絕口。
……
“文明集市”與群眾生活緊緊聯系在一起,推動文明實踐融入群眾生活、助力鄰里守望。這個小而美的“集市”,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聚合多種文明元素,有效實現文明實踐與城市文明的“雙向奔赴”,進一步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延伸觸角
“文明風”融“煙火氣”
面對時代之需、使命所系、群眾所盼,我市緊扣“聚陣地鏈、集服務群、成品牌勢”的目標,積極踐行“群眾有所呼、文明集市有所應”,將“文明集市”從中心城區開到基層鄉鎮、開進鄉村大集,將群眾最關心、最期盼的需求“打包快遞”到群眾身邊,讓“文明風”融進“煙火氣”。
4月25日,正值絳縣東華山廟會,絳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聯合衛莊鎮、縣婦聯、縣科協等鄉鎮和部門開展“文明集市”暨“四下鄉”活動。活動現場熱鬧非凡,志愿服務隊支起一個個“攤位”,為居民群眾提供政策咨詢、法治宣傳、廢品換禮品等各項服務,并對居民關心的婦女權益維護、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等問題進行現場答疑解惑,引導廣大居民崇尚科學、傳播文明,爭做“文明代言人”。
5月20日,芮城縣東壚鄉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聯合各村志愿服務隊及部分社會志愿者在該鄉曹莊集鎮共同開展以“文明實踐趕大集 志愿服務零距離”為主題的文明集市活動。活動中,7個“攤位”齊上陣,禁毒普法、防詐反詐、健康義診、法律援助、移風易俗、助殘幫困,致力于讓前來“趕集”的群眾感受到用心、暖心和舒心。同時,各個“攤位”都設有專門的政策宣傳區域,由志愿者為群眾發傳單、講政策、解困惑,真正實現政策宣講“零距離”、為民辦事“肩并肩”。
面對持續文旅熱及社會普遍關注的移風易俗問題,“文明集市”緊跟形勢,及時回應群眾關心關切。“五一”小長假期間,“文明集市”開到了新絳縣光村第三屆旅游文化周上,現場組織開展“絳州媒婆”說媒,吸引了許多適齡男女青年參加,助力單身男女脫單的同時,宣傳抵制高價彩禮,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婚姻觀、家庭觀。6月初,夏縣瑤峰鎮張家坪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結合“文明集市”舉行“傳承忠孝家風 傳遞文明新風”婆媳互夸會,來自不同家庭的婆婆和兒媳婦分別夸贊了自己的好兒媳和好婆婆,在平凡的故事中展現了有德有禮的好家風好家教。
……
群眾在哪里,“文明集市”就延伸到哪里,新時代文明實踐如一股股暖流在全市城鄉群眾的心田流淌,推動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下一步,我市將繼續整合轄區資源,常態化辦好“文明集市”,利用廣場公園、農村集市等人流量大、群眾自發活動多的優勢,將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陣地拓展延伸到群眾身邊,讓文明新風潛移默化地浸潤群眾生活,讓群眾生活更加幸福多彩。
建章立制
文明風動不停息
文明實踐志愿服務不只是在“雷鋒日”。今年年初,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新時代文明實踐指導中心聯合印發《關于在全市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文明集市”活動的通知》,明確以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為依托,聯動鄉(鎮、街道)、村(社區)志愿服務力量和社會志愿服務組織,圍繞群眾實際需求,通過文藝表演、服務設攤、互動交流等多種方式,每月為群眾提供貼心、暖心、精準的集中性常態化文明實踐志愿服務。
2月2日,運城市新時代文明實踐“文明集市”啟動儀式在河津龍門廣場舉行,拉開了全市“文明集市”大幕。我市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全覆蓋的資源優勢,形成了“月月有主題、場場有特色”的“文明集市”規模。截至目前,全市累計開展5期53場新時代文明實踐“文明集市”,惠及群眾10萬余人。更多便民、利民、惠民的服務內容融入了“文明集市”,“文明月月見”的活動品牌持續叫響,“主題活動+政策宣傳+便民服務”的活動模式進一步鞏固完善。
打造群眾身邊不走的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是推動“文明集市”活動有人來辦、常態能辦的關鍵。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設立“文明積分兌換點”,志愿者憑借服務時長,在愛心超市可兌換相應禮品或服務。同時,積極宣傳發動群眾參與文明實踐活動,讓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工作成為一張閃亮名片,確保“文明集市”活動常態舉辦。
立足新形勢任務,我市還持續深化“文明實踐+”工作,賦予“文明集市”更持久、更接地氣的生命力。“文明實踐+文旅”,將“文明集市”開進盬街、嵐山根、龍門等景區景點,服務各地游客,助力文旅發展;“文明實踐+我們的節日”,全市廣泛開展“我在文明實踐中心過端午”等“文明集市”活動,拓展傳統節日的內涵及外延;“文明實踐+鄉村振興”,將“文明集市”開進農村大集、田間地頭,為農民群眾提供農業科學技術指導及反詐騙、抵制高價彩禮等宣傳。
……
“文明集市”以集市的形式匯聚文明實踐力量,從滿足群眾的“微心愿”開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給需要幫助的人帶來方便,實現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下一步,我市將繼續通過開展多樣化、便捷高效的“文明集市”活動,不斷增強文明實踐活動的實效性、感染力,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感、滿意度和獲得感。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