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4-06-11
衛世新 楊建義
6月5日,天剛放亮,新絳縣澤掌鎮王金村種糧大戶南青太就和6名縣農業農村局的技術人員來到自家麥田測產量。
這片千畝麥田一望無際,金燦燦的麥子迎風搖曳,一派豐收的喜人景象。
“產量在550公斤左右,在今年已屬于高產范疇。”新絳縣農業農村局科技服務中心主任劉筱穎給南青太報出第一塊地的測量結果。
時間來到早上八九點,天氣越來越熱。滿臉大汗的南青太腳步匆匆,帶著科技人員按每200畝一個測量點的標準測產,臉上始終露著豪爽的笑。
“雖然在小麥灌漿期受干熱風的影響,普遍比去年有所減產,但對于我們種糧大戶而言,受益于規模化種植、深耕播種技術等因素,加上我們及早采取措施,今年還是一個豐收年。看著小麥長勢如此好,一站在麥田里,我心情就格外舒暢。”南青太指著隨風起伏的麥田說。
今年63歲的南青太是有30年黨齡的老黨員,曾擔任王金村的村干部多年,對腳下這片土地有割舍不了的情懷。近年來,他流轉土地1256畝,托管土地700多畝,種植小麥和玉米,儼然成了新絳縣的種糧大戶。他從小規模種植向大規模種植轉變,把自己的心血全灑在種糧事業上,被運城市農業農村局評為“最美種糧人”。
“我種的是‘樂土808’,這個品種耐寒抗蟲抗倒伏,分蘗成穗力強,產量較高,比較適合黃土高原種植。”南青太說著拔起一株小麥,只見麥穗株型緊湊、穗長芒尖、籽粒飽滿、沉甸甸的。
“要想產量高,必須種子好。”南青太多次到農業科研院所學習取經,引進推廣了“良星66”“樂土808”等近20個小麥新品種,并在臨汾、運城推廣。
在南青太看來,自己家庭農場的小麥長勢良好,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他成立的喜耕田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有各種農機具58臺,還投資打了4眼深井。他說,合作的農業機械不僅服務自己的全部土地,還服務相鄰的五六個鎮。尤其是良好的水利條件,幾天時間就能把自家的地全部澆一遍。
筆者見到南青太時,王金村里的麥田里已有幾臺聯合收割機正在作業。“我的小麥由于水肥的保證,比其他農戶的小麥要遲熟幾天,再過一個星期,我們的小麥就可以開鐮收割了!”南青太說。
“咱是農民,一輩子就在土地上折騰,總希望鄉親們依靠種糧也能發家致富。現在,我種植推廣的‘樂土808’,每畝比普通小麥能增產幾十公斤以上,也算了卻了一個心愿。”南青太說。
這些年,南青太動員兒媳婦辛雪莉學習各種農業技術前沿知識,掌握農作物生長規律,了解根治病蟲害的生物辦法。現在,辛雪莉已成長為縣級鄉土科技人才,常年活躍在田間地頭,盡心盡力為鄉親們服務。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