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4-06-05
記者 曹欣怡
夏日清晨,微風拂面。吃過早飯,93歲的退休教師贠翔雁與平陸潤澤康養服務中心護理人員拿上“地書”筆、拎著水桶朝廣場走去,每天早上到廣場練一會兒“地書”是贠翔雁的習慣。
“我年紀大了,看不清紙上的小字,護理人員知道后,就常陪著我到廣場練‘地書’。在這里住,不僅有人照顧,還能和大家一塊打太極拳、練八段錦,生活愜意得很!”說起在平陸潤澤康養服務中心的生活,贠翔雁滿口稱贊。
平陸潤澤康養服務中心位于該縣新湖大街北側城鄉接合部,是一所由政府投資建設、聘請第三方民營機構運營,集醫療、康復、養護、老年大學于一體的綜合性養老機構。該中心投資7000余萬元,占地36畝,于2020年9月開始建設,現已投入使用,目前有120余人入住。
平坦無礙的寬闊路面,古色古香的休閑長廊,茂密翠綠的樹木綠植……走進平陸潤澤康養服務中心,就像走進一所小型社區,處處可以感受到家的溫暖。老年公寓內,洗衣房、理發室、閱覽室、健身房等功能室應有盡有;老人的房間內,家具、家電、淋浴等設施一應俱全。每個房間均采用適老化、數字化、智能化設計,極盡可能為老人的生活提供便利。
除了完備的基礎設施,溫暖更體現在細微之處。
記者注意到,在老年人的房間內,每張床的兩側都貼心地安裝了扶手,方便老年人起身;每張桌椅板凳都統一選擇圓弧形設計,防止老年人磕碰;除此之外,床頭和衛生間還安裝了“一鍵式”緊急呼叫器,若老年人遇到緊急情況,可以及時呼叫護理人員。
“護理人員24小時值班,無論何時,只要老年人按下緊急呼救器,護理人員都會第一時間趕到。”平陸潤澤康養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邢曉介紹。
老有所養,也要老有所“醫”。平陸潤澤康養服務中心內設有醫院,老年人若是有頭疼腦熱,可以隨時就醫,醫生會依據老年人的身體狀況,為其做基礎性檢查,并提供針灸、推拿、拔罐、艾灸等醫療服務,做到醫養結合。
“王姨,到飯點啦,咱準備下樓。”“孫叔,您在門口等一下,我帶您去餐廳!”上午11點,老人們推著輪椅、拄著拐杖從各自房間出來,在護理人員的陪同下到餐廳就餐。
“今天中午吃大蝦、蒜泥茄子、臊子面、饅頭和西瓜,您在座位上坐好,我把飯端來。”護理人員照顧老年人坐下,轉身幫他們打飯并送到餐桌。
“一天三頓飯,頓頓不重樣。在這住不僅不愁吃喝,還不用操心洗碗。”程志義笑著說道。
除了照顧老年人到餐廳就餐,護理人員也會及時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送去熱騰騰的飯菜。
“住在這一層樓的老年人有的行動不便,有的生活不能自理,護理人員會統一送餐,陪老年人吃飯,為老年人剝蝦、切水果,隨時滿足老年人的用餐需求。”邢曉說。
如今,人們的養老需求日漸多元化,老年人追求的幸福晚年生活不再僅僅是物質保障,還需要有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實現老有所樂、老有所為。
每周的周二、周四、周六是平陸潤澤康養服務中心的“文娛活動日”。這幾天,該中心會集中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娛活動。“這里文化活動豐富,有唱歌、跳舞、做手工、猜燈謎等,你看,這是我前幾天做的手工品,漂亮吧!”一位老年人向記者展示。
為了不斷提升老年人生活幸福感,平陸潤澤康養服務中心的老年大學也在加緊建設中,預計8月正式投入運行。“屆時,我們會邀請合唱團、舞蹈團等來演出,也會鼓勵有文藝特長的老年人登臺表演,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邢曉說。
平陸縣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不斷加強智慧養老設施建設,利用3年時間,對全縣127個日間照料中心進行提檔升級,將智慧養老服務范圍擴展到全縣所有社區,構建起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托、機構養老為支撐的“三位一體”養老服務體系,多措并舉守護幸福“夕陽紅”,讓老年人的晚年更幸福。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