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4-06-04
記者 董戰軒
“聽說新校區有個室內運動館,我已經迫不及待想和好朋友一起去打羽毛球了”“新校區有專門的美術室,以后畫畫就有新去處了”“新校區好大、好美,我有點兒擔心自己在里面會迷路”……近日,聊起自己心目中的新校區,垣曲縣七一小學的學生你一言我一語,無不對新校園充滿期待和向往。

初具規模的垣曲縣七一小學。 記者 陳方斌 攝
垣曲縣城北小學(現垣曲縣七一小學)建設項目是運城市“1311”重大工程項目,也是垣曲縣探索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優化城區學校布局和改善辦學條件的重要舉措,更是加快推進區域基礎教育健康快速發展的重要載體。
垣曲縣七一小學始建于1959年,是垣曲縣建成投用較早的公辦小學之一。建校60余年來,一代代園丁在這里提燈引路、育夢成光,一批批學子從這里奔赴山海、不負熱愛。與此同時,該校不斷豐富“和美教育”文化內涵,秉持“五育共和、美好生長”辦學理念,矢志“辦學生真喜歡的學校”,并摘得了全國圍棋特色學校、山西省文明校園、山西省少先隊紅旗大隊、運城市文明校園、運城市創客教育基地校、運城市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示范點等多項榮譽稱號。
作為省級示范小學,“軟實力”過硬的垣曲縣七一小學,偏偏在“硬支撐”上讓全校上下“犯了難”。“作為一所老牌名校,垣曲縣七一小學因其新穎的教學模式、優質的教學質量備受家長青睞。隨著近年來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學位緊張、空間有限的矛盾日益凸顯,新建增容勢在必行。”垣曲縣七一小學校長郝海龍告訴記者。
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要抓手,也是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2022年10月,垣曲縣委、縣政府決定,在該縣新城大街以東、濱河東路以南、東環路以西、公園東路以北新建一所小學,將垣曲縣七一小學整體搬遷。據介紹,該項目起初被命名為“垣曲縣城北小學”。鑒于七一小學見證了垣曲縣教育事業的發展和進步,無論是學生、老師還是家長,都對學校有著深厚的情感。因此,經研究決定,該項目繼續沿用“垣曲縣七一小學”這個校名。
走進垣曲縣七一小學新校區,頗具現代感的風雨操場——競美樓讓人眼前一亮,環顧四周,教學樓、綜合樓、宿舍樓等樓宇科學分布、井然有序。“廣大師生很快就能享受到這些優質的教育資源,活動空間更大,教學環境更優。”站在校園中央,郝海龍對垣曲縣七一小學新校區十分憧憬。
據了解,垣曲縣七一小學新校區于2022年11月開工建設,占地面積62畝,總投資1.296億元,設6軌制36個教學班,可容納1620名適齡兒童就近入學。目前,垣曲縣七一小學新校區工程建設已接近尾聲,預計今年9月將全面投入使用。
垣曲縣七一小學新校區建設在融合舜鄉垣曲厚重歷史文化的基礎上,突出現代化、園林化、生態化、人文化特點,且注重功能性設置,圍棋教室、音樂教室、美術教室、書法教室、信息技術教室等一應俱全,最大限度滿足廣大師生多樣化教育教學需求。“有了足夠的教室,我們的各種課程都能‘大放異彩’。”垣曲縣七一小學美術教師賈海霞說。
“這些教室的合理分配,在有效提升廣大學生的實操和創新能力的同時,讓大家在德、智、體、美、勞五方面實現個性成長和綜合素質全面發展。”郝海龍說,“此外,為了讓學生有一個自由、愜意的空間進行閱讀,我們將圖書室和閱覽室合并使用,分低段閱覽區、高段閱覽區及教師閱覽區,讓大家各取所需,都能盡情享受讀書的樂趣。”
夯實“軟實力”,打造“硬支撐”。我們有理由相信,以“升級”后的新校區為新陣地,垣曲縣七一小學將會走得更遠、更穩。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