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4-06-04
“這是我第一次來博物館,看著千百年前的物品展現在眼前,我有種跨越時空的奇妙感覺。”5月30日,在運城博物館,10歲的李小哲(化名)全神貫注看著展柜,一件件藏品在燈光下熠熠生輝。他說:“我很感謝‘愛心媽媽’張媽媽,還有這么多的好心人,他們讓我有機會到這里過了一個有意義的‘六一’。回去以后,我要把這次愉快的經歷講給同學和朋友。”

和“媽媽”一起研學
愛心集結
“愛心媽媽”是由婦聯組織招募,協助監護人對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開展補充性關愛志愿服務的愛心人士的統稱。今年4月,在會同相關部門摸清全區留守兒童、散居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底數的情況下,鹽湖區婦聯面向全社會發布“愛心媽媽”招募令,得到積極響應。僅10天時間,“愛心媽媽”就招募完成。截至目前,全區482名需幫扶兒童與“愛心媽媽”已全部結對。
“愛心媽媽”將常態化開展結對幫扶,為孩子們提供生活照料、學業輔導、關愛陪伴等志愿服務,營造全社會關心關愛兒童的濃厚氛圍。

為給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的健康成長撐起一片藍天,連日來,鹽湖區婦聯組織開展“為愛啟航 守護成長”·“‘愛心媽媽’和我一起過六一”主題活動,組織泓芝驛鎮、金井鄉、龍居鎮留守兒童開展“愛心媽媽”結對、研學活動。
“我見到了外教,和哥哥們一起做游戲,真的很開心。”鹽湖區泓芝驛鎮中心小學學生張珺(化名)說。5月28日,鹽湖區婦聯組織東康一中國際部8名“愛心媽媽”“愛心哥哥姐姐”來到泓芝驛鎮寨頭村和泓芝驛鎮中心小學,了解結對留守兒童在校生活、學習情況。隨后,“愛心媽媽”“愛心哥哥姐姐”帶領8名留守兒童來到東康一中國際部,在那里,一堂別開生面的特色外教課讓孩子們體驗到了更廣闊的學習天地。
在“愛心媽媽”精心準備的零食派對環節,孩子們和“愛心哥哥姐姐”唱歌跳舞,他們臉上洋溢的笑容,是對“六一”兒童節最好的詮釋。

護航成長
5月30日,另一批25名“愛心媽媽”與金井鄉、龍居鎮的25名留守兒童“一對一”牽手結對,“愛心媽媽”與留守兒童交換結對卡,并為孩子們送上“愛心大禮包”。
孩子們跟著“愛心媽媽”的腳步,參觀河東池鹽博物館、運城博物館,游覽嵐山根·運城印象景區。
一路上,大手牽小手。在河東池鹽博物館內,孩子們認真傾聽講解員講述河東鹽池的形成、歷史變遷及文明發展等知識,領悟池鹽文化的內涵;在運城博物館內,孩子們沿著歷史的長河,一步步追溯著華夏文明的源頭,感受著祖先們的智慧與創造力。“愛心媽媽”的陪伴,讓孩子們有機會走出家門,在研學中增長知識、拓寬視野。
玩中有學,學中有玩。隨后,“愛心媽媽”與孩子們走進嵐山根·運城印象景區,乘坐小火車領略園區風景,在游樂場里挑戰各種有趣的游戲,享受愛的陪伴。
“愛心媽媽”張佳樂,在活動中見到了她的“一對一”牽手結對孩子。“我和孩子從生活聊到學習,孩子很陽光,也很懂事。作為一個‘愛心媽媽’,我要做的不僅僅是給予他們物質上的幫助,更要給他們帶來心靈上的溫暖和關愛。”張佳樂說,她和孩子互留了聯系方式,約定常聯系、多走動,她也將繼續積極參與“愛心媽媽”的活動,盡力幫助需要幫助的孩子們。
“希望我們的愛能讓你的生活充滿陽光,自尊、自愛、自強,愿你不懼風雨,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親愛的孩子,別敷衍生活,別懼怕挫折,抓住每分每秒,去努力、去嘗試、去改變,你的努力就是改變人生最大的底氣。”
“遇到困難,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勇往直前。”
“親愛的孩子,請相信,世界是美好的,未來是光明的,即使生活中充滿了困境和挑戰,也請你保持對自己的信心和驕傲。”
……
活動最后,每位“愛心媽媽”都寫下了對孩子的鼓勵和期許。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國家的希望,每一個孩子都應該生活在陽光下,享受溫暖與關愛。‘愛心媽媽’結對關愛是一項充滿溫情的公益活動,它不僅提升了社會的溫度,更彰顯了每一位愛心媽媽無私的奉獻精神,關心關愛關注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成長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支持。”鹽湖區婦聯黨組書記、主席傅戈說,下一步,鹽湖區婦聯將持續匯聚關愛力量,完善關愛措施,推進常態長效,讓每一位兒童都在充滿愛的藍天下茁壯成長,希望大家的愛心能夠像陽光一樣,照亮每一個孩子的心靈,溫暖每一個家庭。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