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大河灣>

麥子黃了

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4-06-01

□王海絨

小滿三候麥秋至,布谷聲聲催人勤。又到周末,騎行回家看望居住在農村的父母,在黃河一號旅游公路(永濟段)支線永卿路上,盡情領略路邊新建的規范標準現代化工業園、紅火運營的農副產品加工廠、整齊排列的白墻青磚民居、成片掛滿果實的葡萄園、美麗的金葉榆等美景,不禁深深感慨家鄉近年來翻天覆地的變化。駛出公路,穿行在田間大道上,我聞到了熟悉的麥香。明媚的陽光下,無邊無際的麥海在習習夏風里閃著道道金光,激起了我無盡的遐思,記憶的閘門隨著起伏的麥浪,將我帶回當年火熱的麥收現場。

那是20世紀80年代,每到麥收時節,學校就會放麥假。我們家當時六口人,有年邁的奶奶,父母、我和兩個弟弟。奶奶年紀大了,小弟太小,所以麥收的主要勞動力就是父母、我和大弟。麥子熟了不等人。學校一放麥假,父母就安排我們一片地一片地地收割,要在短短7天左右時間內將家里幾十畝麥子收割回來,并在麥場上碾打晾曬完畢,還要把一部分麥子曬好去糧站交公糧,正如當時人們常說的“火麥連天連軸轉”,麥收季節就是要搶收。

印象最深的是割麥子。每天凌晨三四點,母親就先起來燒水做飯,父親喂牲口、磨鐮刀,他們收拾好了把我和大弟叫醒。吃完飯天還沒亮,我們就要去地里,趁著早上還有潮氣開始割麥子,因為割完還要捆扎起來,那樣好裝車。當時我們穿的鞋子是母親農閑時親手納的千層底布鞋,割麥時割壞鞋子是常事。割麥時,剛開始是父親帶著大弟、母親帶著我,父母割三行,我和大弟割一行,后來我倆開始割兩行,再后來就和他們一樣了。每每看到我們落在后面了,他們就會掉過頭接我們一段。那時,我們累得腰疼,卻總聽大人們說“小孩子哪有腰”,但每每直起腰看看距離地盡頭已不遠時,總會非常高興,那是當下勞累后的小滿足。等到太陽開始變得火辣辣時,汗珠已不是掉而是流了。每到這時候我就會想起《憫農》,贊嘆古人在勞作中創作出的千古名句,是來自實實在在的生活。

一片地割完后,父親就牽來牲口車,準備將捆扎好的麥子裝車。我們和母親用杈把一捆捆扎好的麥子遞給站在馬車上的父親,父親把麥捆整整齊齊地壓實放好,一排壓一排,裝到我和大弟用杈都遞不上的高度后,再用結實粗壯的麻繩將麥子牢牢捆在馬車上。捆扎時,父親在上面緊繩子,我們和母親各在一邊拉繩子,每次最后固定好繩子,父親和母親都要再檢查一下。雖然每次都捆扎得很好,但那時田間小路有的地方遇到下雨被輾出深深的車轍,溝溝坎坎很正常,裝滿麥子的馬車來回顛簸,經常是快到村口,難免就會一邊傾斜。若捆扎不緊,麥子撒了一地,那是最讓人頭疼的事,即使再炎熱、再困乏、再煩躁,也只能重新卸下來慢慢裝車。

那時最美好的時刻,就是地里的麥子全部搶收完畢,父親趕著馬車,我們和母親緊挨著擠坐在裝滿麥子的高高的馬車上,看著天邊美麗的彩霞,聽母親講著熟悉的故事,迎著晚風回家。

地里的麥子收完了,我和大弟還要去地里撿拾裝車時掉落的麥子,母親說要顆粒歸倉。其實我們知道,這些拾回去的麥子是給我們換西瓜的,所以我們都很認真,拾過的地里非常干凈,就連折斷掉下來的麥穗都要裝在口袋里。特別令人興奮的是,回來的路上還能撿到從其他馬車上掉落的麥穗。

收割回來的麥子要晾曬在碾麥場。炙熱的烈日下,要把麥子挑得立起來才能曬透。剛開始是套個牲口拉著石碾子,人站在麥場中間,一圈一圈、一遍一遍碾,后來村里有了拖拉機,就排隊等著用機器碾,快多了。

碾好的麥子要堆在場邊,等到有風時才能趁著風力把麥子和麥衣分開,風太小揚不起來,有時都要等到半夜。碾過的麥秸要高高堆起來,粉碎后是牲口的主要飼料。奶奶常常挑選一些沒有碾過的麥秸,碼整齊用繩子穿起來做箅底,用這種箅底熱出來的饅頭根本不會被水蒸氣浸軟。

2006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正式廢止,父母再也不用排隊去交公糧了,但我依然每年在麥收時回家,嘗一嘗父母做的飯菜,聞一聞麥子的清香,聽一聽故鄉布谷鳥的叫聲,看一看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

麥子黃了,豐收在即,平整的田間大路上,越野車和小轎車來回穿梭,現代化的大型農機具忙碌在廣袤的田野里。鳥聲風聲車鳴聲,歡聲入耳,麥香果香野花香,馨香撲鼻;似火的驕陽又將我帶回到現實,一瞬間,穿越時光看昨日,揮汗搶收創歷史,而今又逢麥收忙,正是顆粒歸倉時。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