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4-05-30
□記者 王耀 文圖

胸悶氣短、咳嗽不止、多痰咯血?小心或是肺隔離癥。近日,市中心醫院胸外科采取胸腔鏡技術,微創打孔,成功為一名患者切除病灶,最大橫截面積為6.7厘米×5.2厘米。術后,患者重享暢快呼吸。
患者咳嗽月余,專家精準診斷罕見病
萬榮縣的謝阿姨今年52歲。1個月前,她突然出現咳嗽、咳痰等現象,在當地治療后始終未見明顯緩解。無奈之下,5月15日,謝阿姨在家人的陪伴下,敲開了市中心醫院胸外科門診診室的大門。
當天出診的是市中心醫院掛職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山西醫院(山西省腫瘤醫院)胸外科副主任張雙平。彼時,張雙平剛剛來到運城,這是他第二次出門診。
張雙平認真仔細地聽取謝阿姨的病情,初步判斷她是左肺下葉肺良性病變,建議入院治療。隨后的詳細檢查顯示,謝阿姨的左肺下葉胸膜處可見團塊狀高密度影,最大橫截面積為6.7厘米×5.2厘米。這塊陰影內還有一個較粗大的供血動脈。
憑借豐富的臨床經驗結合病史和相關輔助檢查,張雙平初步診斷謝阿姨為罕見的“肺隔離癥”。

千分之一的罕見癥,微創手術讓傷害降到最低
人體的肺分兩側,左邊斜裂分為兩個肺葉,右邊分為3個肺葉,承擔著呼吸的重任。肺隔離癥是一種先天性肺發育畸形,患者多長出來一葉肺,醫學上一般稱這多出來的肺組織為“隔離肺”。該組織有自己的循環系統,通常由人體最粗大的主動脈發出異常分支供血(這支血管如果出現破裂,將導致肺部出現大出血,后果不堪設想)。隔離肺沒有實際功能,所以大部分患者20歲以前都不會有任何癥狀。只在體檢時才會發現肺部腫塊(一般需要薄層CT才有可能明確診斷)。該病可分為葉內型和葉外型,發病率約千分之一。
面對這樣的罕見病,張雙平帶領胸外科醫療團隊為謝阿姨制訂了詳細的手術及治療計劃。考慮到患者年齡較大,常規手術創傷大,術后愈合緩慢,易出現術后肺部感染等并發癥,張雙平采用微創手術,從謝阿姨的第5塊肋骨和第6塊肋骨之間,切開一個兩厘米左右的小切口,然后置入胸腔鏡完成后續操作。這樣不僅出血少、恢復快,也不會留下難看的疤痕。
經過1個多小時的手術,患者“多出來的一葉肺”被成功切除。5月24日,術后第4天,謝阿姨順利出院。出院前,他們一家對張雙平高超的診斷水平、精湛的治療技術贊不絕口。
知名胸外專家,造福更多河東人民
張雙平是我省知名的胸外專家。5月13日正式就任后,他迅速投入工作狀態,接連實施了包括肺隔離癥在內的多臺高精尖手術。結合我市患者的診療需求和醫院的實際情況,張雙平最近在籌劃開展充氣式縱隔鏡食管癌切除術。
食管癌是我國常見的消化道腫瘤,早期癥狀并不明顯,在惡性腫瘤的發病率中卻高居第6位。全世界每年約有30萬人死于這一疾病。傳統的食管癌手術是通過胸腔切除腫瘤,對患者肺功能要求較高。作為一項無需經胸即可切除食管的先進技術,充氣式縱隔鏡食管癌切除術完全在縱隔的“通道”中完成,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避免了胸腔鏡手術及開胸手術對心肺功能的影響,減少心肺部并發癥的發生,不僅適用于早期食管癌患者,更為胸腔黏連、高齡及肺功能較差的患者帶來了福音。
據悉,張雙平在山西省腫瘤醫院已成功開展多例充氣式縱隔鏡食管癌切除術。這一手術目前在我市尚屬空白,它成功引進后,可以讓域內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先進、優質、安全、高效的醫療技術。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