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河東映像>

指尖上盛開的繁花

——訪“00后”絨花手藝人郭晶竹

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4-05-25

近日,在運城市青年夜校聚集地的教室里,進行了一堂別開生面的手工課——非遺絨花課,學員們認真地聽老師講梳絨的手法和注意事項。刷子自上而下地梳理著,不一會兒,纏作一團的絨線就成了絲絲分明的絨絲。

給學員們上課的老師,就是本次采訪的主人公——“00后”女孩郭晶竹。這位剛從運城學院畢業的學生堅持絨花制作已有兩年多,現已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在淘寶、小紅書等平臺也開通了店鋪,并通過微信朋友圈、短視頻平臺等渠道進行宣傳推廣。這次轉向線下課堂,則是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力量,讓更多人認識并喜歡上絨花。

從喜歡到動手制作

“絨花,絨花,逢年過節,開滿京華。”《紅樓夢》里,李紈曾將“宮里作的新鮮樣法堆紗花兒”送給大觀園中每一位姑娘,這里的“堆紗花兒”就是絨花。

“銅絲為骨,蠶絲為肉,絲絲入扣,風華千年”說的正是絨花這一傳統技藝。自秦時起,中國就開始了簪花傳統——以金、銀、絲、絹等材料制成花的樣子,佩戴在頭上。絨花也曾作為貢品進貢宮廷,因其質地柔軟、工藝精美、色彩艷麗,深受宮中嬪妃的青睞。千年之后,隨著影視劇的熱播和國潮文化的盛行,更多人關注到了這項非遺技藝,也有越來越多的手作藝人開始學習、傳承絨花制作技藝,一朵朵絨花如今已飛入我們尋常百姓家。而絨花的傳承和發展離不開每一個人,尤其是年輕人的認可和助力。

“00后”女孩郭晶竹與絨花的結緣來自她高中時對傳統漢服的喜愛。國潮文化盛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在日常生活中著傳統漢服,展現傳統文化之美。2020年,還在讀高中的她對漢服產生了濃烈的興趣,參加了漢服社團,和同好們一起“扒”漢服妝造、購買小飾品,在群里分享琉璃步搖、纏花等配飾,在這期間中,她被那些制作精美、色彩豐富的絨花深深吸引。

上大學后,在接觸和了解漢服的過程中,她發現市面上搭配漢服的首飾種類、款式及做工、質量參差不齊,一枝質量不錯、款式別致的絨花簪子價格很高,不是她一個學生能承受的;而一套精美的漢服,沒有好的配飾襯托,也是不完美的。因此,她決定自學絨花,親手制作自己喜歡的配飾。

萬事開頭難。看別人做簪子很簡單,但是自己上手完全是“一看就會,一做就廢”。郭晶竹在網上找到教學視頻看了幾遍,感覺可以上手了,便購買材料開始自己動手。對她這個新手來說,那些教程看起來容易,但實際操作起來卻磕磕絆絆,不是絨沒梳通,就是線沒有拴緊,就這樣制作出她的第一枝發簪。雖說沒有半途而廢,但呈現出來的效果和想象中還是差得很遠。

就這樣,她的日常除了忙學業外,最重要的事便是制作絨花了。刷絨、搓絨、打尖……日復一日的制作讓她的手指長滿厚繭,書桌也經常被鎂粉弄得臟兮兮的。后來,在那些更為精美的作品對比下,她意識到自己的制作還是不太規范,就報了專業的網課,再次從零開始,進行系統的學習。經過一年半的學習和練習,踩過無數坑的她終于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風格,制作的絨花成品也變得越來越精致,她也開始嘗試更復雜的款式,牡丹、菊花、九尾狐、鳳凰等花鳥魚蟲都成了她創作的靈感。

一開始,父母對她房間里的這些“小玩意”不是很理解,認為她不務正業,把太多學習時間分給這些業余愛好。但看著女兒學習成績沒下滑,做的“小玩意”也越來越像樣,越來越精美,父母也開始接受并支持她。

從熱愛到職業傳承

劈絲、梳絨、拴絲、勾條、搓絨、打尖、傳花……從一排排絨線到一根根絨條,再把它們組裝起來,看起來小小的一枝花要用到好幾種不同規格的絨條,每一道工序里面細分的工序還有很多道,這些工序環環相扣,缺一不可。“因為制作絨條本身就很復雜,所以一枝花通常一天是做不出來的,做成完整的一支發簪則需要更多的時間。”郭晶竹說。

“制作絨花是個細致活,沒有耐心是根本做不來的。”手工桌前,她經常一坐就是八九個小時,遇上著急的訂單也會通宵制作。但時間再緊,她也不會敷衍了事,不會省略任何一道工序。對郭晶竹來說,制作每一朵絨花都是一場修行,在這中間她不僅修煉了自己的耐心,也修煉了自己的心性,“每做好一件作品對我來說,收獲的都是滿滿的幸福感,顧客們也期待每一個訂單,我要對得起客戶的信任,也要對得起自己的手藝”。

“將絨花拉成絲,可以做成綠葉;將絨花夾扁可以做牡丹花瓣;而較粗的絨花條可以當作浪花。”郭晶竹告訴記者,兩年多年的時間,她摸索出來了許多技巧,制作作品的過程相對繁瑣、枯燥,但這些小巧思時常讓她很是雀躍。

沒有課業的時候,她幾乎每天都重復著勾條、打尖、傳花的動作,但她并不覺得枯燥。“每一款作品顏色、造型各不相同,每次制作都能帶給我不同的體驗。尤其是將它們放到自己經營的店鋪賬號里,看到許多人為這些作品點贊,我覺得非常有成就感。”

為了方便放置制作工具,也為了能靜下心來好好創作,她在學校附近租了一間小公寓。走進她的屋子,房間里僅有的兩張桌子上擺放的都是與絨花相關的東西,有正在制作的半成品,有還未寄出去的成品。“今年忙著畢業的事情,就沒有接單子,等把去年的訂單完成,再考慮今后的發展。”郭晶竹說。而她手頭正在制作的是送給姐姐當作新婚禮物的喜簪,火紅的鳳凰在她的指尖漸漸成形。

“現在,越來越多人開始認識漢服、喜歡漢服,但對于絨花,很多人可能還比較陌生。其實絨花已經出現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你會發現,絨花不僅是漢服愛好者、熱播古裝劇里精美的裝飾品,也可以成為生活中精美的裝飾畫等。”談起絨花,她不僅有對傳統文化的執著,更有著傳承的責任感。“絨花精致、漂亮,年輕人看到一定會喜歡的,而我能做的就是讓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人看到絨花的美,看到我們傳統文化在今天煥發的新活力。”

一朵絨花的背后不僅是中國人的高級審美,更是手藝人的傳承與創新,重新涌動起來的東方美學,再次深深根植于年輕人心中。絨花在年輕力量的澆灌下,有了新時代的創新,未來,也必將會花開不敗,馥郁長存。

記者 楊穎琦 王棉 文圖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