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4-05-25
張建群
5月17日,跟隨運城中華文化促進會主席安雅文等一行,筆者先后去往河津與臨猗兩縣(市)的人文與生態景區,調研探索文旅融合發展的新舉措與新路徑,以期利用文促會集中運城相關文化專家學者的優勢,為運城文旅融合發展獻力獻策。結合各位專家建議,筆者有一些簡單的思考,與大家交流探討。
調研中,筆者感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尤其是“旅游為民”的指導思想,不僅精準,而且可操作性很強。“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字面意思很好理解,意為要用文化來塑造旅游的風貌,要通過發展旅游彰顯文化的魅力。文化與旅游相得益彰,缺一不可。沒有文化,旅游就沒有靈魂;沒有旅游,文化就缺少載體。所以在發展旅游過程中,“文化+旅游”是指南針,是壓艙石。走訪中我們發現,在這兩方面,兩縣(市)做得均不錯,但是在旅游為民方面,還有可以提高的空間。
旅游為民,就是發展旅游一定要以人為本,一切設計、規劃、建設與服務一定要以民為本,首先考慮游客需要什么,能從旅游中獲得什么。具體說來就是,要做好分眾化服務。一般來講,孩子喜歡買玩的,女同志喜歡買美食和生活用品,男同志則喜歡買喝的。每一個景區在建設時都要從這幾個方面考慮,打開景區門,迎接富有煙火氣的本地特產入駐,以親民的價格讓游客進去后感覺有所獲得,可以購買地方特產。這是一件雙贏的事情,需要有關部門想方設法繼續落地完善。
旅游為民,就要為游客量身打造、科學設計,拿出東道主的誠意,為大家規劃好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的旅游路線,讓外來游客在各種體量的旅游中不走彎路、不浪費時間和金錢。這些線路要在各種平臺廣為宣傳,讓游客明白旅游、享受性價比最高的旅游。要將每一個游客當親戚來對待,讓他們來得輕松,逛得科學,玩得痛快。
旅游為民需要對景區的歷史故事和信息以游客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呈現,而不能一展到底、板面宣傳到底、大大小小的電子屏幕播放到底,要用具有參與性、互動性、體驗性和娛樂性的設計,讓游客感覺不古板、不生硬、不說教,在沉浸式游覽中,刷新認知,豐富情感與精神。
旅游為民,要在平常旅游淡季將場地交給當地群眾,讓他們把景區當公園,享受家門口的休閑和愜意。走訪中我們發現,有些人文景區、國保單位,園子修建得很大,但是平常大門緊鎖,當地群眾沒有融入其中,造成了一定的閑置和浪費。人民旅游為人民,打開大門讓當地人進去生活、創業,可能是增加景區吸引力與煙火氣最好的辦法。
人是生產關系中最重要的因素。最近,國家文物部門有關領導在運城調研時曾提出相關部門要探索古建開放的方法,筆者認為,只有讓當地群眾真正從家門口的景區中獲得益處,才是景區興旺的基礎和前提。相信在旅游為民思想的指導下,全市各相關部門一定會多方發力,以民為本,讓群眾“綻放”,讓運城文旅的“高光”成為常態,讓各個網紅打卡地常紅常新。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