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辛封,新封

——河津市辛封村村名之探究

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4-05-24

張信心

今年春天,河津市史志文化研究會、陽村街道先后舉辦了百名學者“史圣故里訪先賢”紀念活動和東辛封村第二屆子夏文化節,筆者在觀摩研讀了兩場活動推出的影壁展示圖和宣傳板面資料后,對辛封村的歷史脈絡有了一些清晰的了解和認識。

辛封村現分為東西兩村。據相關資料記載,辛封村原名太和坊,自古有之,源遠流長。春秋戰國之交的大教育家卜子夏西河設教55年,把這里看作他的準故里,死后葬于辛封;西漢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生于龍門,耕牧河山之陽,蒙冤受刑,歷盡艱難坎坷,終于著成《史記》,死后也葬于辛封。通過查閱研究相關資料,原來辛封村村名的來歷與司馬遷有關。

《漢書·司馬遷傳》這樣表述:“遷既死后,其書稍出。宣帝時,遷外孫平通侯楊惲祖述其書,遂宣布焉。至王莽時,求封遷后,為史通子。”這段記錄勾勒出《史記》公布及司馬遷后裔封爵的梗概。

據史書記載,司馬遷是遵父命完成《史記》撰寫任務的。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是漢武帝非常器重且信任的太史令,職掌記錄,搜集并保存了一些典籍文獻。司馬談臨死前,囑咐兒子要繼承遺志,勿忘撰寫史書,并認為這是“孝之大者”。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遷繼父職任太史令,后因替李陵敗降匈奴之事辯解而獲罪下獄,被處以宮刑,受盡了折磨痛苦。出獄后,遷任中書令,不忘初心,牢記父命,忍辱負重,發憤著書,用13年時間寫成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完成了父親未竟的事業。但遺憾的是,司馬遷在世時卻沒親眼看到《史記》公諸于世。

按照影壁展示資料所述,司馬遷的女婿叫楊敞,雖然位至丞相,但那時《史記》還未被允許公布。楊敞次子叫楊惲,從小最愛讀外祖父所著之書。楊惲長大后做了平通侯,便上書朝廷,漢宣帝這才同意《史記》公布于世,開始流傳。所以說,“遷既死后,其書稍出”。

《史記》的公布經歷了一個艱難曲折的過程,給司馬遷后裔封爵同樣也不順利。《史記》面世后,有不少人奏呈皇上,要求給司馬遷后裔封爵并予以重用,但均未獲準。直到80年后,王莽篡漢建立了“新”朝,封司馬遷后裔為“史通子”,從而留下了“新莽封子爵”的歷史典故。后來,司馬后裔把司馬遷生于斯、長于斯、死后葬于斯的村莊“太和坊”,更名為“新封”,就是用來紀念司馬遷被平反昭雪的歷史事件。

王莽“新”朝封司馬遷后裔,和王莽改制的特點有關系。王莽是一個很有爭議的歷史人物。如果從個人行為來看,他一生以儒家禮儀嚴于律己、謙恭儉約、禮賢下士,其志向并不在于區區王氏一族之發展,而在于使自己成為儒生復古變法的領袖。他的信念是“制定則天下自平”,其“制禮作樂”的改革舉措幾乎是漢儒一向呼吁的,并且是以《周禮》《王制》為藍本而花樣翻新的。比如,他擁立平帝輔政之后,常以周公輔成王的故事比附自己;他自立為皇帝、建立“新”朝之后,立即推行變法,也是一場附會《周禮》的托古改制運動;他還擴大太學,網羅學有專長之士數千人之多,給予優待;對漢宗室和功臣的后裔及年老致仕(退休)的高官都給予照顧;明堂、辟雍之制千載難明,他用幾個月就建成了;“周禮”崩壞已久,他居然將其發揚光大了。在這種令儒生們歡欣鼓舞的大氣候下,新莽啟用司馬遷后裔,封其為“史通子”,自然順理成章。雖然后人責罵王莽矯情任算、僭逆無道,但單就某一方面來說,他還不算一無是處。

另外,筆者在查閱影壁展示資料時,發現還有三條記錄值得留意。

一說在太和坊更名“新封”數年之后,司馬遷后裔為尊其先祖直言敢諫、剛正不阿,哀其先祖蒙冤受屈,辛勞成書,遂把“新封”改為“辛封”。

二說唐宋時卜子夏祠北面建有一磚砌涵洞,洞額一面書“永念辛勤”,另一面書“俗凝華封”,將“辛封”村名嵌入聯中。

第三條記錄更有趣,說的是明清時期,官吏學士頌子夏祠墓的詩句多稱“辛封”,如“辛封祠宇白云間”等。對此種說法,是否可以這樣理解,在明清之前,稱新封為“辛封”者,大概只限于司馬后裔所在的這個地方;從明清開始,官吏學士、社會各界才多稱其為“辛封”,把“新”寫作“辛”來普及推廣了呢?而這一點正與明清開始許多村名中的“新”多取諧音“辛”字的結論不謀而合。

綜上所述,辛封之“辛”含義是“新”,雖然“辛封”村名早已有之,但應是直到明清時期才開始普遍使用的。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