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筑好綠屏障

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4-05-10

□見習記者 樊慧敏/文 記者 茹雅/圖

初夏的河東大地,百花爭艷,綠意盎然。五條綠色走廊如同綠色的飄帶,將整個運城串連起來,共同繪就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生態畫卷。

去年以來,我市扎實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作,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筑好綠色屏障,在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上有力彰顯了運城擔當。如今的運城,綠色已成為生態底色,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正徐徐展開……

國土綠意濃

趁著風景正好,騎上自行車,在黃河一號旅游公路上感受自然的無窮魅力。

一路騎行,一路美景,心曠神怡。相伴而行的,除了一路的微風,還有公路兩側滿眼的綠意。

行至黃河一號旅游公路臨猗段,只見道路兩側郁郁蔥蔥,一邊是層層綠色的坡面,另一邊綠樹與農田相接,微風拂過,漾起層層碧波。

黃河一號旅游公路臨猗段

同樣,在黃河一號旅游公路萬榮段,道路兩側的坡梁上、灘地里,裸露的黃土地早已被綠色覆蓋。在位于榮河鎮北辛村的舍利塔公園內,白皮松、金葉榆等樹木生機盎然,迎接來往的游客。

黃河一號旅游公路萬榮段

據沿線居民介紹,黃河一號旅游公路風景帶示范工程的建設,不僅為附近居民提供了休閑的好去處,還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前來觀光。這條公路周邊之所以美不勝收,得益于我市深入開展的“綠滿運城”國土綠化行動。

去年以來,我市持續以創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為總牽引,聚焦“五條綠色走廊”,狠抓國土綠化,深入實施“綠滿運城”國土綠化行動,調整綠化結構,加強林草生態保護修復,著力推行林長制,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植樹造林1.17萬畝,封山育林1.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17.9%。同時,突出抓好門戶綠化、通道綠化、城鄉綠化,著力打造黃河一號旅游公路風景帶示范工程、汾河入黃口生態景觀及修復保護工程、中條山南麓荒灘綠化工程等一批生態修復亮點工程,形成了山水相依、林水相融的生態景觀體系。

在實施“綠滿運城”國土綠化行動過程中,我市各縣(市、區)結合自身實際,扎實做好“綠”文章。鹽湖區持續推進“綠滿鹽湖”行動,位于鹽湖南岸的鹽湖區“國家級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綠化工作已全部完成,今年將繼續在鹽湖北坡實施綠化工程,接續奮斗植綠、增綠,不斷放大綠水青山“顏值”;萬榮縣不斷整合資金投入、配置各類要素、實施國土綠化,初步形成了“入縣有亮點、沿途有看點、進城有景點、鄉村有特點”的美麗景觀;芮城縣深入實“綠滿芮城”行動,全縣綠地率達到國家園林縣城創建標準;河津市立足當地“一山兩河”生態框架,科學推進國土綠化……

此外,我市還積極推進山體生態保護工作,狠抓中條山山體修復,推動鹽湖周邊山體從“荒”到“綠”,實現蝶變。

驅車沿著運城繞城高速一路向西行駛,可以看到左側的中條山滿目青翠,曾經大大小小的深坑和斷崖已被綠色覆蓋,還有部分山體正在修復當中。在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通過破損山體邊坡削方、打錨桿及掛鋼絲網、基礎層及草籽層噴播、覆蓋綠網、灑水養護等手段,對山體進行“復原”。同時,在修復過程中對山體綠化進行提檔升級,運用爬藤類植物和叢灌類花卉對崖壁進行綠化,打造“四季常綠,三季有花”的綠化效果。

綠水青山正可期。未來,我市還將繼續狠抓國土綠化和山體修復工作,加強植樹造林,讓河東大地變得更綠、更美。

濕地生態美

迎著暖陽,步入位于垣曲縣的山西古城國家濕地公園,看園內綠植蒼翠,聽林間鳥語聲聲,乘船暢游濕地水域,迷人風光盡收眼底。

“這兩年公園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了,游客也越來越多了。漫步在公園里,感受著濕潤的空氣環境,感覺很舒心。”在該公園游玩的劉女士說。

近年來,按照“全面保護、科學修復、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原則,這座濕地公園已成為集濕地保護、修復、科研、宣教及生態體驗等于一體的國家濕地公園,是山城垣曲一張特別的生態名片。

該公園有關負責人表示,為了讓濕地得到更好保護,要建立健全濕地資源監測網絡系統,打造濕地保護、修復、宣教示范工程,探索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同時,加大利用力度,讓濕地為古城人民帶來更多“福利”。

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肺”,我市濕地面積位居全省第一,做好濕地保護工作至關重要。去年以來,我市聚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狠抓濕地保護,不僅出臺實施了《運城市國家濕地公園保護條例》,還以各種具體舉措加大對伍姓湖、圣天湖、平陸三灣等濕地的保護修復力度,使全市濕地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作為山西最大的天然淡水內陸湖,伍姓湖擁有水域面積11.3平方公里,是我國候鳥遷徙廊道上的重要一站。

據介紹,20世紀60年代以來,涑水河和姚暹渠沿岸工農業生產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加上周邊村莊工廠生產生活垃圾的傾倒,使伍姓湖的水量減少、水質惡化,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

為此,我市于2017年啟動了伍姓湖生態修復保護治理工程。2023年,我市繼續大力推進伍姓湖生態修復工作,目前,伍姓湖岸坡與濕地生態修復項目已完工,伍姓湖清潔流域治理工程、伍姓湖防洪生態恢復項目和伍姓湖入湖口人工濕地二期項目正加快實施,屆時將使伍姓湖水質和周邊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此外,稷山縣和新絳縣通過建設汾河濕地公園,有效維護濕地生態系統穩定,使濕地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蓄水滯洪的能力得到充分發揮;夏縣注重白沙河生態蓄水與環境修復、旅游開發同步進行,致力打造景美如畫的白沙河濕地公園……

如今,我市濕地保護工作成效明顯,各大濕地的生態環境已得到有效改善,成為許多野生動物的棲息地。未來,我市還將進一步完善濕地保護體系,實行濕地分級管理,健全濕地保護機構,實施濕地生態修復,嚴格濕地面積總量管控,提升濕地保護管理能力,推動濕地保護事業高質量發展。

水土“固”起來

站在萬榮縣汾河入黃口的“望河臺”極目遠眺,一邊是風景秀美的黃河一號旅游公路,一邊是奔流不息的黃河水,成群的鳥類不時掠過天空,滿目盡是舒適愜意。附近村民評價:“這兩年汾河沿岸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了,閑暇時來汾河邊轉轉,心情也暢快了。”

汾河萬榮段處于汾河的最下游,要承受上游洪水壓力,出口受黃河頂托倒灌影響,是汾河防洪體系中最薄弱的河段。特別是在汛期,防洪壓力更大,頂托倒灌、河水漫灘,堤防極易出現變形、裂縫、管涌、塌陷等險情。

為保護該段生態環境、減少水土流失,在市委、市政府的有力支持下,萬榮縣水利局組織實施了黃河流域(萬榮段)汾河治理保護工程項目。該項目工程融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為一體,先后加固了河堤、改造了搶險道路等,有效消除防洪隱患,保證行洪通暢和河勢穩定;又在坡面、堤坡實施生態修復和綠化,恢復河道岸線生態系統健康,促進水資源的涵養和循環利用,減少水土流失和揚塵,提高了周邊生態環境的承載力。

我市地處黃土高原東部邊緣,降水年際年內分布不均,且汛期降水較為集中,水土流失一度較為嚴重。針對這種情況,我市將水土流失作為生態環境修復治理的重點,通過實施小流域綜合治理、建設高標準淤地壩、發展旱作農業等,多措并舉狠抓水土保持,因地制宜推進實施水土保持綜合治理,補齊生態短板,推動生態環境不斷改善。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我市堅持以流域水系為單元,整溝、整鄉、整縣一體化推進,推廣拓展“整溝治理”,打造出具有運城特色、示范作用明顯的高質量精品小流域和生態清潔小流域樣板。2023年,我市在夏縣、芮城縣、永濟市、平陸縣、絳縣和稷山縣實施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共7個,總治理面積173.16平方公里。同時,還以黃河多沙粗沙區為重點,建設安全可靠、配套設施齊全、運行管護到位的高標準淤地壩,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水土資源。此外,我市還重點依托有機旱作項目創建,構建多元化產業發展模式,示范引領全市有機旱作節水農業發展,有力推進水土保持綜合治理。

平陸縣結合當地實際,實施李鐵溝生態清潔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一系列治水、保土和水系項目的實施,有效改善了當地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永濟市實施張家窯清潔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通過小流域治理、坡耕地改造,以及經濟林生態林栽植、封禁治理等措施,治理水土流失;芮城縣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2023年全縣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度達到81.38%,成功獲評國家水土保持示范縣,同時該縣還以水土保持項目為引領,建設花椒基地,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放眼望去,如今的河東大地,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正有序推進,生態環境已經有了明顯改善。未來,我市將繼續聚焦“五條綠色走廊”建設,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治理工作進一步走深走實,讓運城在河東兒女的共同努力下,逐漸綠起來、美起來。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